望左望右:歷史標牌

望左望右:歷史標牌

望左望右導賞活動

望左望右:歷史標牌

日期及時間

2020年6月24日 - 9月9日 11am–8pm

地點

檢閱廣場(訪客中心外)

費用

免費

簡介

節目暫停通知

原定舉行的「望左望右:歷史標牌」展覽已暫停直至另行通知,有興趣可以改為在網上展開一場「互動標牌旅程」,仿如親身到場了解歷史標牌的故事。完成後你也可以下載「DIY設計明信片」,在家製作自己的標牌。

互動標牌旅程

按這裡開始探索

動手設計你的標牌

DIY設計明信片


中區警署建築群於2006年全面結役之時,在三組法定古蹟中分別留下不少昔日使用的標牌*。在建築群運作的百多年間,無數的標牌曾經被掛上、拆下或更換,它們反映的不止是建築物不斷更替的用途,亦代表著過去不同年代的設計美學、工藝文化和生活習慣。

在大館的歷史故事以外,這次我們聚焦這些細小的時代痕跡,展示遺留下來的歷史標牌,透過材質、語言、字體和功能等方面,讓大家從不同角度欣賞一些看似平平無奇、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略的標牌。同時我們亦找來過往曾擔任相關工作的人員,以及標牌研究和復修方面的專家,為大家解構關於大館歷史標牌的種種有趣面向。你也可以利用展覽地圖自由探索,現場細看自助導賞路線上的標牌。

* 展覽中提及的historical signage涵蓋多個種類和功能,包括門牌、街名路牌、告示、指引、警告等,因此統稱歷史標牌。在香港,甚少有使用中文單詞來統稱signage,「標牌」一詞常用於其他華語地區,有標識、告示的意思。


展覽內容預告—「歷史照片放大看」

我們在研究歷史標牌時,不時會翻看建築群的歷史照片。今次展覽亦會展示不同的歷史照片,讓大家細看當中的細節。以下是其中四張歷史照片,你能從中找到昔日大館歷史標牌的藏身之處嗎?

營房大樓(03座)的中央警署報案室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未婚督察宿舍(07座、舊稱D座),兩旁掛有「政府牙科診療所—頂樓」及「警察醫療所」門牌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中央裁判司署(09座)地面。左:「直往二三樓」指示牌;右:門牌及「城市清潔法庭」標牌
© 南華早報

域多利收押所時期出入口,右方排有門牌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展場之外

在大街小巷抬頭一看,總會發現形形色色的標牌。它們的設計隨著時代不斷改變,成為香港街頭的一道人文風景。今次展覽聚焦大館的歷史標牌,但在展場以外,街道上的標牌又經歷了哪些演變?

店舖招牌

以往店舖為招攬生意,會在店面掛上實物,以吸引途人目光。不過,這做法未必符合所有行業的需求,所以有商家開始懸掛繪有圖像或文字的招幌。招幌多為布製,可說是招牌的前身。

香港早期的招牌主要是豎立式的木製招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的經濟蓬勃發展,店舖開始使用不同的物料製作招牌,如霓虹燈、塑膠燈箱等便在此時盛行。而這些招牌的外框線條、文字排列和顏色設計亦十分多元,因而拼湊出香港繁華鬧市、五光十色的獨特街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舊式招牌漸被淘汰。1980年代中期,招牌行業引入了電子科技,不但縮短了製作時間,亦確保產品質素,手寫招牌因而漸漸被淘汰。及至21世紀,LED燈因耐用、便宜、耗電量低而開始普及,慢慢地取代了霓虹燈招牌。2010年,政府全面實施「小型工程監管制度」,不少二戰後已存在、但被視為違法安裝的招牌需被拆卸,舊式招牌自此便陸續消失,走進歷史。

交通路牌和標誌

作為前英國殖民地,香港的交通路牌和標誌保留了不少英國的標準。

早在1940年代,香港的交通路牌便採用了英國的梅培理(Maybury)標準。梅培理爵士是英國一名路政專家,曾在1920年為英國運輸部擬訂交通標誌的新標準。不過,梅培理標準的設計累贅複雜,很多時候一項資訊會被分拆成不同方塊,而且資訊以文字為主,不易閱讀。因此,工務司署在1973年提出改革交通路牌和標誌,決定參照禾貝斯(Worboys)標準來定出新設計。

禾貝斯標準同樣出自英國。禾貝斯爵士曾任英國工業設計局主席,於1961年受政府委託成立交通標誌委員會,審視當時的交通路牌及標誌設計。委員會參考實驗結果後,重新擬定了一份更適合道路使用者的設計準則,其中之一是以簡單的圖案取代文字,使資訊變得簡潔而明。

1974年,香港改用禾貝斯標準,新的路牌標誌陸續推出試行,後來經過反覆的修改和整合後,成為今天的設計。而英國至今仍沿用略有調整的禾貝斯標準,兩者因而看起來十分相似。

街名路牌


中文街名置右

香港的舊式街名路牌大多為T形設計,上方是大寫的英文街名,下方則為由右至左書寫的中文街名。自1961年起,T形街牌漸被長方形街牌取代,同樣是上英下中的排列,不過中文街名會置左或右。

2005年,路政署實施「更換街道名牌計劃」,全港大部分街牌改成現時的設計:除了顯示街名外,在兩側附有箭嘴及門牌號碼,方便市民知道所在位置;街牌亦採用了雙面設計,相較以往的街牌只面向行車路,市民現在可在行人路上看到資訊。雖然大部分的街名路牌已經更新,但你有發現在街頭一隅、牆身一角仍保留了一些舊式的街名路牌嗎?

相關書籍及項目

  • 《你看港街招牌》,李健明 
  • 《香港道路探索  路牌標誌 × 交通設計》,邱益彰@道路研究社
  • 《街坊老店II —— 金漆招牌》,吳文正
  • 《城市字海—香港城市景觀研究》,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 NEONSIGNS.HK 探索霓虹,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