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舉行首個古典刀劍文化多媒體展覽「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

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公布最新展覽「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是香港首個以古典刀劍文化為題的多媒體展覽,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在大館這百年歷史古蹟展出。展覽由中華武學會聯合主辦,將於2021年2月25日至4月4日舉行。

「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由趙式慶及Roberto Gotti共同策展,從多角度介紹中國和意大利由古代到現代早期的刀劍及武士傳統的起源、發展和轉變,是香港首個以此為專題的多媒體展覽。是次展品囊括逾50件由意大利私人博物館、中國及意大利兩地收藏家珍藏、並首次於香港展出的珍貴古代刀劍,包括公元4至7世紀大遷徙時期的「大遷徙時代雙鳥首金柄劍」、逾20本十六世紀的武學古籍及手稿,及多件刀劍文化相關的歷史文物。

策展人趙式慶表示︰「中國和意大利文明的歷史超過二千年。我們很榮幸能為香港觀眾帶來兩地源遠流長的武術文化,並聚焦於刻畫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刀劍和武士文化。」

另外,新媒體策展人,全球知名新媒體應用專家、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邵志飛為是次展覽的新媒體策展人,特別設計多個新媒體互動裝置, 讓觀眾仿如置身歷史長廊,深入了解中意兩地刀劍從二千年前到現在廿一世紀的歷史發展及交流,親身體驗中國及意大利的古典刀劍文化。

新媒體策展人邵志飛教授表示︰「數碼科技和媒體藝術成為理解文化遺產的重要工具。在過去的項目中,我們以創新的技術探索武術命題。是次展覽同樣活用電子媒體,令觀眾的體驗更豐富、更深刻。」

大館藝術總監簡寧天表示︰「中國與意大利早於約二千年前,在羅馬帝國奧里略大帝與東漢漢桓帝時期便透過使團互相聯繫及交流。將近二千年後,於『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展出、巧奪天工的古代刀劍,提醒著我們武術文化在中意兩地偉大文明中的重要歷史意義。大館很高興與中華武學會等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致力將文化遺產帶給香港觀眾,引起共鳴。」 

展覽亦會展出著名攝影師朱德華的藝術照片,及畫家林海鐘、 鄭力與李志清的多幅中國水墨畫作,還有與古典刀劍文化相關的動畫及紀錄片。

重點展品介紹

「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中所有富有歷史價值的古刀劍及武學古籍等展均爲私人收藏品,當中40件更是首次展出,珍貴而別具意義。

戚家刀

這是清朝早期較為罕見的一把刀,由著名刀劍修復專家Philip Tom仔細打磨並重新裝上刀柄。 自12世紀蒙古人崛起至清朝,雁翎刀為當時中國主要的刀種,亦是最具代表性的騎兵用刀。 而在明朝時期,特別是萬曆至嘉靖期間,由於倭寇海盜在中國沿海大行其道,使當時中國刀劍設計以及技術發展備受日本影響。 此刀集結了前期雁翎刀與日本刀的特徵於一身。明朝將領戚繼光參照日本刀的基本形製,並為其部隊設計了此款腰刀,故這種類型的刀一般被稱為「戚家刀」。

大遷徙時代鍍金雙鳥首柄劍

此劍為是次展覽中最古老的刀劍之一,是大遷徙時期(約300–568年)的罕有產物。擁有雙槽的劍刃是羅馬後期斯巴達長劍的延續,是那個時期常見的設計。鎏金的劍柄是拜占庭式的風格,顯示出它的主人是一位地位崇高的武士,而最特别的部分就是兩端有鳥頭的劍格。這是目前唯一劍柄有雙頭鳥設計屬大遷徙時期的劍。

雙鷹在紋章學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代近東及邁錫尼開始,到後來在13世紀時被拜占庭帝國都有採用。因此,在這把劍上出現的雙鷹說明與東方有所關聯。這個時期有大量的人口流動,劍的交流是頻繁而且跨文化的。從劍的特徵來看,它很可能是屬於拜占庭人、哥德人或是倫巴第人。而東哥德人和倫巴第人結成政治聯盟,武士為匈人服務,所以雙鷹頭的劍柄設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與匈人有關。

從鳥喙的形狀曾延伸出鳥頭不是鷹而是烏鴉的另一說法。烏鴉是古老日耳曼神話中的圖案,與「戰爭之神」奧丁有關。

滿族軍官大閱甲胄

在清朝時期,重大典禮時所穿的服飾,包括顏色、紋飾和佩戴的徽章都有嚴格的規範。展出的大閱甲冑上繡有龍紋及藍色的緞綢,說明了這是一位負責保護京城的滿族藍旗將士的軍服。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武藝系統《武藝新論》 —— Linear Navigato

Achille Marozzo的《Opera Nova 》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武藝的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古藉,呈現了包含雙手劍、單劍、雙劍、劍和匕首、 劍和盾、 劍和小盾、劍和披風、戟、長鈎刀以至徒手武藝等的全面武藝系統。 此系統經Roberto Gotti大師超過25年的周詳研究得以重新恢復。

觀衆可透過由邵志飛教授和Sarah Kenderdine教授所設計的互動媒體裝置Linear Navigator觀看《Opera Nova》的精彩節錄。而當中使用的16世紀武器亦在旁一併展示。

D與武術家之遇

D倉首次轉變成專題展覽一部分,讓觀眾可在6個囚倉內親身感受並欣賞12種由當代中國和意大利武術家演示的不同武器,同時亦放映朱德華以一種引人沉思但不減力量的手法所製作的原創藝術短片《刀影》。

參觀須知

「劍之道:中國與意大利的武士文化」展覽將於2021年2月25日至4月4日上午11時至晚上8時在01座複式展室及14座地下舉行,公眾可免費入場,亦能於大館網站預約參加導賞團及相關的公共項目。 請瀏覽大館網站以查詢最新安排。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訪客中心則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8時開放。請參閱大館消閑娛樂網上索引以獲取完整的餐飲及購物店舖目錄,包括餐廳、禮品店、設計師商店及其他消閑節目等等:https://www.taikwun.hk/zh/lifestyle_enjoyment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鑑於目前的疫情狀況,大館現正實施適當的衞生措施。所有進入大館的訪客必須接受體溫檢測及佩戴口罩,公眾場地內暫不准飲食。大館常被觸摸的設施已加強清潔消毒,並於各處提供酒精搓手液。更多防疫措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visiting_information

複製網址

大館BOOKED: 2021藝術書籍Pop-Ups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大館當代美術館「BOOKED: 2021藝術書籍Pop-Ups 」載譽歸來,第三屆更特以「Boutique 限定」的形式於大館不同地點舉行。

BOOKED: 2021是大館當代美術館呈獻藝術與出版物的年度活動,今年將有超過80位藝術家、出版商、機構及書商參加,屆時將有由藝術家所創作,以及面向藝術家的書籍:包括小誌、攝影書、藝術專著、評論/理論及實驗性寫作等,連同相關刊物和周邊印刷品發售。

BOOKED: 2021以香港的參與單位為主,在現場分享自家出版的書刊。而今年特設的「孖展計劃」,更讓本地的參與單位與外國的夥伴合作,把海外的作品帶到香港,令外地拍檔也能突破環境限制,以另一種方式參與這次活動。

受疫情影響,今屆活動將分別於大館不同地點舉行,包括第一、三及九座古蹟建築物內,並會按照最新的安全條例,實施嚴謹的社交距離措施。這個別出心裁的「Boutique 限定」形式,把活動分佈於不同空間,並使檢閱廣場周圍的文物建築煥發活力。BOOKED: 2021免費入埸,訪客請於大館網站預先登記,以享受最佳體驗。

BOOKED: 2021團隊冀望這次活動能發揮書籍的特質,燃起大家對那些孜孜不倦地從事書籍製作及出版發行的人之關注,同時藉此機會令分散世界各地的人們和社群,都可以在疫情下透過書本互相交流。

雖然全球各地的訊息傳播和人群流動出現劇變,仍有很多人繼續發布藝術印刷品。這種動力也見諸本屆各參與單位的出版實踐,以及今年的委託創作、展示、項目及節目編排。藝術家和出版商之間的緊密聯繫,既把昔日「郵件藝術」的做法再現,亦能繼續探索數碼領域的無盡潛質。儘管歷史的「迴響」會透過圖像和聲音浮現,但這些藝術家並不因此局限於過去,反而更努力尋找方法,接駁遠與近的鴻溝,跨越真與假的距離。

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網站免費預先登記。場內亦有限量門票。

今屆的精彩陣容包括:

孖展組合

Art Metropole 多倫多 x Para Site 香港

  • 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加拿大非牟利組織Art Metropole,將介紹其書籍,並分享如何加強由藝術家主導的出版製作、宣傳推廣及如何為這種出版尋找社會定位
  • 本地獨立藝術機構Para Site,推出PS Paid Studio Visits,網上探訪本地藝術家,為他們提供薪酬和醫療保險,更推出「NoExit無償藝術勞動資助計劃」。現場除了Para Site出版的書冊,更有這些藝術家的印刷品及文字作品

艺鵠(香港)x挪石社(台北)

  • 孕育灣仔富德樓藝術社區生態的書店,夥拍台北主打紙本藝術品的獨立出版社

陳偉江(香港)x Zen Foto(東京)

  • 香港攝影師與東京的攝影畫廊兼出版社Zen Foto拍檔,帶來攝影方面的優秀藝術家書籍

ODD ONE OUT 香港 x commune Press 東京

  • 在灣仔專售平面設計、插畫、藝術書籍和印刷品的商店,與東京以出版攝影書知名的Commune Press攜手參加

hato store (倫敦)

  • 著名設計工作室立足於本土內容,與本地人合作,展出有趣的Riso 印刷品和新穎的獨立小誌。

香港版畫工作室香港 x Typesetting SG (新加坡)

  • 位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香港版畫工作室,將會引進來自新加坡的字體實驗。

MOSSES 香港 x motto 柏林

本地獨立書店兼出版社,為大家搜羅世界各地特色書籍,從亞洲及世界各地物色優秀作者

TASCHEN 香港 x onestar press / Three Star Books 巴黎

  • 已進駐大館的德國老牌藝術書店TASCHEN,特別推介巴黎專營藝術家書刊的onestar press / Three Star Books的出版物

ZINECOOP (香港) x Independent Publishing Resource Center (俄勒岡州波特蘭)

  • 在本地長期推廣小誌出版文化的ZINECOOP,將與為小誌出版、凸版印刷及書籍裝訂展開新貌的波特蘭出版資源中心搭檔

其他重點參與者

小本出版 @ 天上遊雲(香港)

  • 除了小本出版的小書外,還精選了亞洲各地印製的小型書刊

舊課本(香港)

  • 本地藝術家劉智聰捲土重來,讓我們懷緬過去,陶醉於那些用不多久便作廢的印刷品,再次回歸香港的視覺文化遺產

Raven Chacon(新墨西哥州)

  • 來自新墨西哥州藝術家在作品《Field Recordings》(田野錄音),融合了他住所周圍的土地景色和其中隱藏的各種聲音

黃加頌, Benjamin Ryser (o!sland) (香港 / 蘇黎世)

  • 大館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的駐場二人組o!sland,將以錄像和聲音展示他們的新書

後後後藝術群(香港)

  • 這個年輕的藝術團體,炮製出一個融合食物歷史和藝術出版的互動作品,與訪客分甘同味

短髮工作室(香港)

  • 新書發布,是大館當代美術館2019年「公開徵集香港藝術展覽計劃」的成果之一

嚴瑞芳(香港)

  • 這位跨媒介藝術家的《看管時間的人》對場域非常自覺,她將會於每天2 時到6時在現場分享其中與她爸爸有關的故事

David Horvitz (洛杉磯)

  • 洛杉磯藝術家為BOOKED:2021特別製作的九張明信片,重溫了他昔日特意跑到馬爾代夫,叫身在加州老家的母親跟他「同看太陽」的經歷。新作秉承了其創作手法,結合藝術的印刷形式與數碼媒體,探索人們藉著某些事情彼此聯繫的可能性

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booked了解更多。Hashtag #BOOKEDHK

參觀須知

大館將根據最新的安全條例,遵守社交距離措施。通過BOOKED:2021的場地設計及攤位佈局,桌與桌之間將保留恰當間隔。所有進入大館的訪客必須接受體溫檢測及佩戴口罩,公眾場地內暫不准飲食。大館常被觸摸的設施已加強清潔消毒,並於各處提供酒精搓手液。更多防疫措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visiting_tai_kwun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https://www.taikwun.hk/booked免費預約,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FRANCIS ALŸS首個香港個展「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極具影響力的概念藝術家Francis Alÿs個展「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首次在香港展出其重量近作。展覽圍繞藝術家對人口遷徙、邊境以及近年對世界各地兒童遊戲的興趣與關注,讓觀眾看到Alÿs既詩意又飽含想像力的情感,他的感性既建基於他對個人意志以及地緣政治的關懷,又同時深深立於日常生活之中。展覽將由2020年10月28日至2021年2月舉行,展出三個互相關聯的藝術項目,也將包括由大館當代美術館最新委約的錄像作品。

Francis Alÿs於1959年生於比利時,自1986年起常駐墨西哥,是廣受讚譽的國際級藝術家。他擅以詩意的手法將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概念上的感性與社會政治的重要性結合,其創作所涉獵的議題包括城市空間、邊境及地緣政治。儘管他的作品充滿政治關懷,但更重要的是他為不確定性和創新發想開闢了自由度⸺藝術家往往運用輕巧短暫的行為紀錄,不留痕跡,卻餘韻十足,有如寓言。

「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由譚雪、金宣延策展,由大館當代美術館及首爾Art Sonje中心共同呈獻,標題直指Alÿs是次展出作品的契機–—— 1995年美國對古巴難民實施的「乾濕腳」政策。在這項政策中,在美國被截獲的古巴難民,面對截然不同的處置措施:如果他們於海上被截獲,即「濕腳」,將被遣送回古巴;反之,假若他們於陸地上被截獲,即「乾腳」,則可獲准居留。這措施難免會詭異地勾起香港觀眾的熟悉感:它與1970年代港英政府實施的「抵壘政策」異曲同工。在這項政策中,港英政府一度根據以往九龍與新界的正式交界線界限街為限,意味著內地移民若於海上或新界被截獲,將遭遣返,只有進入界限街以南才算是「抵壘」,可獲合法居留(其政策命名「抵壘」一詞,源自一種英式運動,隱藏了某種英式幽默)。

邊境與遊戲

Alÿs的藝術創作中所表現的這種邊界與遊戲的緊密關聯,正是本展的要旨。他在作品《橋》(2006年)裡,嘗試如精衛填海般召集漁民和私人船主,以船身串連,去連接哈瓦那和佛羅里達州的西嶼島(Key West)。之後,他把目光投放在直布羅陀海峽那僅有13公里的狹窄水道上,嘗試以漁船接龍,實踐連接北非與南歐的大膽創想,這計劃後來演變成「兒童遊戲」——兩批孩子手拿以拖鞋做成的模型船,分別從兩側的海岸線出發。在長達兩年的準備過程中,藝術家在了解當地種種社會與政治緊張感之後,最終用鏡頭紀錄以孩子們表演的寓言。

與錄像裝置《遇河之前莫過橋》(2008年)一同展出的是超過100件油畫及繪畫作品,以及準備過程中的大量速寫和筆記。Alÿs從觀察孩子們的玩耍與遊戲中體會到的一些啟發,尤其是他們如何將公共場所挪為己「玩」,以及總有辦法靈巧地在既有「規則」中遊走的能耐。

兒童遊戲

Alÿs最新項目《兒童遊戲》(1999年至今)累積了20件在不同地區拍攝的兒童遊戲錄像作品,一些攝於戰事和衝突不斷的地區如阿富汗、伊拉克,另一些地點則包括尼泊爾、約旦、墨西哥、法國及香港。而在香港拍攝的兩三件錄像作品,由大館當代美術館最新委約。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從不直接介入,只是單純地紀錄孩子以各自的方式玩遊戲——這些遊戲往往反映出不同社會和地緣文化衍生的傳統儀式、符號、見解等,也包括亦一些迷信與當地事件。《兒童遊戲》是描繪他藝術創作脈絡的極佳例子——藝術家能夠詩意地進行概念的轉移,輕巧地隱言出其政治性和社會參與。觀眾更可感受到遊戲與玩耍中純真無邪的救贖力量——超越陳規、跨越言語、沒有邊界,普世皆然。

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表示︰「Francis Alÿs對香港一些年輕藝術家極具影響力。大館當代美術館欣然舉行已籌備三年的展覽,藝術家能在這個困難的時間親身來港,更是令人欣慰。」

策展人譚雪表示︰「Francis Alÿs是我傾慕多年的藝術家,能與他合作,我極為高興。這個展覽是為香港而策劃的,而我們能在疫情及旅遊限制的環境下成功在香港拍攝新的《兒童遊戲》錄像作品,更為難得。這正說明了藝術能穿越困難,而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亦能在任何情況下創作。」

公共項目

大館當代美術館週末導賞團

歡迎來臨大館當代美術館共度一個美好的下午。我們親善專業的導賞員會和你一起探索藝術,分享美術館的重點展覽。

日期:由11月起逢周六及周日(請留意大館網站公布最新日期)
時間:粵語場次:下午2時|英語場次:下午4時

費用:免費。請於大館網站報名。

親子導賞團

帶領家長與小朋友一起參觀展覽中的部分藝術品,透過活動小冊子,享受和認識當代藝術。

日期:由11月起的指定周日(請留意大館網站公布最新日期)時間:下午2時﹙粵語場次﹚及下午4時(英語場次)

費用:免費。請於大館網站報名。

大館當代美術館家庭日:親子導賞團及乒乓朋友工作坊

活動中,參加者將參觀展覽,並透過活動小冊子和討論,了解視覺藝術元素和認識當代藝術。另外,參加者在工作坊會學習在世界地圖上剪出兩個國家作為紙樣製作成木乒乓球拍,完成後即可進行雙人對打遊戲,化身成該國家的球員,傳球的同時讚美對方,透過活動互相了解並成為朋友。 

日期:11月1日、11月15日、11月29日、12月13日、12月27日、1月10日﹙隔周日﹚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費用:港幣$80(每節活動)| 親子門票(一位大人陪同一位小孩)。請於大館網站報名。

參觀須知

「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展覽將於2020年10月28日至2021年2月在大館賽馬會藝方舉行,公眾可免費入場,亦能於大館網站預約參加導賞團及相關的公共項目。

訪客亦可於同期參觀另一個當代藝術展覽——Mika Rottenberg的首個香港個展「乞嗤」,包含讓觀眾身歷其境的錄像裝置,展示全球日常生活超現實的另一面。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賽馬會藝方則於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開放。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鑑於目前的疫情狀況,大館現正實施適當的衞生措施,敬請各位訪客留意。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呈獻Mika Rottenberg首個香港個展「乞嗤」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大館當代美術館呈獻Mika Rottenberg首個香港個展「乞嗤」,包含讓觀眾身歷其境的錄像裝置,展示全球日常生活超現實的另一面。展覽將於2020年10月24日至2021年2月在大館賽馬會藝方舉行。

Mika Rottenberg(1976年生於阿根廷,現定居紐約)擅結合影片、裝置和雕塑,創作引人入勝而嚴謹的藝術作品,常涉及當代超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商業和價值。她的藝術實踐參考了電影和雕塑手法,聯繫迥然不同的物件和地方;並以嚴格的剪接技術,編織出精緻奇幻的視覺敘事,往往帶有顛覆力量。

「乞嗤」由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策展,展出Rottenberg四部影像作品——《乞嗤》、《沒有鼻子知道》、《星際發電機》及《意粉區塊鏈》。她的創作專注於物質的各種表面及其變形轉化,這些轉變使人振奮又不安,離奇而平淡,美麗而致命,既是生產也是剝削。藝術家在全球尋找某些地點和場所,聚焦於其中獨特的生產方式,例如在內地找了一間珍珠工廠,或到美國加州與墨西哥的邊境小鎮,以超現實手法呈現其中秘而不宣的聯繫。

Rottenberg借鑒電影和雕塑的傳統,記錄了現實的各個方面,還用搭建的佈景拍下片段,營造出精緻而顛覆常規的視覺敘事,虛實交錯,藉以突出當代人生存的美感與荒謬,顯示人與人之間連結、隔斷和社會交換的複雜情況。

Rottenberg的作品探討當代生產過程,透視其中工人、供應商、產品、商人及消費者之間被刻意割裂的現象,引領觀者反思有關生產、交易與消費的理論,與新唯物主義對後資本主義及氣候變化的人為全球分佈差異所作出的唯物批判相呼應。

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表示:「數十年來香港一直扮演著中介的角色,身處所謂『東方』和『西方』之間,既充滿對比及矛盾,又能融為一體。Mika Rottenberg 的作品正正放大這些對比與矛盾——既令人著迷又令觀者藉此提升對當代生存境況的洞察和自覺。她的作品雖然並不直接與香港有關,但回應著當代過多的物質與令人疲乏的國際經貿流動,而香港正在其中。Rottenberg 往往以幽默且富想像力的手法去詮釋這些嚴肅的議題。」

《乞嗤》2012

幾個臉上都長著誇張大紅鼻子的男人,輪流打噴嚏將兔子、生肉、燈泡等等噴落在檯面;《乞嗤》用上重覆的形式和極簡的內容,創作出一個荒誕怪想的錄像。這個作品重新詮釋了1894年的「Fred Ott’s Sneeze」,以當代角度探索工作、性別、「分泌」之間的關聯。 藝術家三年後在《沒有鼻子知道》,進一步發展「打噴嚏」的主題。

《沒有鼻子知道》2015

影片拍攝一個魁梧女人,坐在小型的風車裝置前不停吸入花粉,直至她會打噴嚏——並且噴出一碟又一碟的麵條。而風車裝置的另一端,就有一個女工轉動滑輪;她與身邊製作人工珍珠的女工們一樣,無休無止地重覆著相同的動作,成為貨物生產鏈的其中一個環節。

《沒有鼻子知道》給尋常刻版的工廠樓房與生產線賦予奇異色彩,巧妙地它們化成悅目驚喜,同時夾雜對當代生產和勞動條件的議論。 將當代的勞動處境幻化成驚喜不絕的影像作品。《沒有鼻子知道》是Mika Rottenberg初次到訪內地考察後的成果,展現了她獨特的想像,大膽有力地結合幻想與現實。

《星際發電機》2017

錄像作品呈現出一個邊城上的奇幻異境: 加州的中國餐館和街頭小販,跟內地市場內幾乎要被繽紛得令人窒息的貨物吞噬的店家,看似活在平行時空,互不關聯。但作品同時展現了另一個層面:貨物、由人扮成的墨西哥餡餅、以及某種眼看不見的神秘力量,正在穿過隧道與門廊,將世界用異樣的方式打通。《星際發電機》透過衝擊眼球的視覺語言,思考當代過多的物質與令人疲乏的國際經貿流動。作品出奇地連接不同時空,融混真實與虛構、誤傳與真確。 

《意粉區塊鏈》2019

影片以圖瓦歌手在草原上表演喉音唱法作引子,低迴延綿的音聲過渡到攝影棚裏多個以顏色、形狀、聲響別扭地刺激著觀眾的場面,包括切割及融化充滿彈性的啫喱、壓碎架疊起來的意粉、喧鬧地把玩七彩珠子。藝術家從個別細小的物件,再引伸至大型強子對撞機和薯仔收割機等先進機器,不依循表面邏輯地將物件的世界連結起來,創造出豐富多姿的感官經驗。 藝術家除了突顯物品的特性之外,也精心編排和錄製不同材質可能發出的聲音,誘發觀眾在聽覺上有愉悅、平時難以體驗的ASMR(自主感官經絡反應)觸感。

公共項目

大館當代美術館週末導賞團

歡迎來臨大館當代美術館共度一個美好的下午。我們親善專業的導賞員會和你一起探索藝術,分享美術館的重點展覽。

日期:由11月起,逢周六及周日(請留意大館網站公布最新日期)
時間:粵語場次:下午2時|英語場次:下午4時

費用:免費。請於大館網站報名。

親子導賞團

帶領家長與小朋友一起參觀展覽中的部分藝術品,透過活動小冊子,享受和認識當代藝術。

日期:由11月起的指定周日(請留意大館網站公布最新日期)

時間:下午2時﹙粵語場次﹚及下午4時(英語場次)

費用:免費。請於大館網站報名。

大館當代美術館家庭日:親子導賞團及吹泡泡鼻子工作坊

活動中,參加者將參觀展覽,並透過活動小冊子和討論,了解視覺藝術元素和認識當代藝術。另外,參加者在工作坊會學習利用銅線製作鼻子形狀的吹泡泡裝置,完成後把超現實鼻子戴在臉上,即可使用沾滿肥皂水的長鼻子吹泡泡,透過遊戲激發孩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日期:11月1日、11月15日、11月29日、12月13日、12月27日、1月10日﹙隔周日﹚

時間:早上11時至下午1時

費用:港幣$80(每節活動)| 親子門票(一位大人陪同一位小孩)。請於大館網站報名。

參觀須知

「乞嗤」展覽將於2020年10月24日至2021年2月在大館賽馬會藝方舉行,公眾可免費入場,亦能於大館網站預約參加導賞團及相關的公共項目。

訪客亦可於同期參觀另一個當代藝術展覽——Francis Alÿs的首個香港個展「水限 __ 陸界: 邊境與遊戲」,主題圍繞人口遷徙、邊境以及世界各地的兒童遊戲。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賽馬會藝方則於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開放。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鑑於目前的疫情狀況,大館現正實施適當的衞生措施,敬請各位訪客留意。

複製網址

大館推出夏末初秋消閒體驗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公布一系列夏末初秋餐飲及購物精選,誠邀公眾到訪體驗富藝術色彩的消閒活動。節日將至,適逢市面氣氛稍緩,多項休閒生活體驗現已匯聚大館,為訪客於周末、節日期間提供享受生活的空間。

迎接中秋,大館推出「月見大館 遇見圓滿」節日精選及優惠,即日起至104,節日禮選、金秋美饌經已登陸館內多間餐廳商店。在溫馨團圓之節,與公眾共度中秋良宵,迎來圓月。

9月,夏末初秋之時。在揮別夏日前,大館推出「夏.常在」季度精選,即日起至106,把握最後機會於夏日氣息下造訪大館,多家特色商店的盛夏精品、夏日工作坊靜待發掘。又或陽光下到訪景觀別致的餐廳,在優雅舒適的環璄下享受於古蹟群中品味夏末美饌、消暑特調的獨特體驗。親臨大館,在夏天離開前,來一場絢爛的告別式。

月見大館 遇見圓滿

團圓佳節,節慶禮盒、親友賞月聚餐必不可少。應節月餅曲奇、特式植物禮籃,饋贈親友一室皆歡;又或為你富藝術色彩的摯親挑選一份好禮應節一番。

中秋選禮

Phoenix Sweets

2020 中秋曲奇禮盒

Phoenix Sweets用精細的手工,為你重要的人製作最好的節日禮物。漂亮典雅的中秋節曲奇禮盒,每一件都是經由手工製作,內容包括:

  • 1套6件的精緻中秋手工曲奇 (每塊獨立包裝,約7-8cm直徑)
  • 2小盒手工好味曲奇
  • 1小盒特選蝴蝶酥
  • 12包Phoenix Sweets花果茶
  • 中秋節限定精美禮盒包裝

聯絡電話:3686 0915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 座205A舖

樂茶軒

中秋福餅禮盒裝 - 青普洱/熟普洱

聯絡電話:2276 5777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1 座 G06-07舖

bonart

秋影盆植健康禮籃

bonart於中秋為您獻上獲NASA認許3款可淨化空氣植物,配襯中秋光影紙雕禮品,願您與摯愛親友共享健康中秋佳節。

自由組合你的植物和光影紙雕盒

  • 3款植物選擇:虎尾蘭、白掌、黃金葛
  • 2款光影紙雕盒選擇:月下戀人、月滿秋夜

聯絡電話:2789 2688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 座204A舖

Campo Marzio

中秋限定優惠:指定橙色ANDRÈ 系列產品買二送一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 座G07舖

鴨靈號

中秋限定優惠:人月「倆」團圓  買一送一

聯絡電話:2884 0598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1 座LG103舖

a parallel store

Lumio 發光書燈

Lumio Lamp是一個多用途的便攜LED燈,並可用於任何地方。和一本書一樣,可以隨身攜帶,沒有按鈕,沒有開關,沒有電線。打開就可以看書,合上就關掉。

除了可攤開於桌面上擺放照明,採用磁鐵式設計的書皮更可360度開啟成為吊燈,或是吸附於牆壁上成為裝飾燈。

聯絡電話:5282 2531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 座103舖

TASCHEN

Buzz Aldrin. Apollo 11. ‘A Man on the Moon’

由著名藝術出版商TASCHEN所推出的獨家限量版攝影作品。記錄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重要時刻。

聯絡電話:2544 8016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1 座G02舖

金秋美饌

Aaharn

中秋午市套餐優惠

Aaharn 誠意邀請您享受升級版米芝蓮一星泰菜午市套餐。 即日起,逢於周四至周六恵顧Aaharn午市套餐,可加配晚市招牌菜, 優惠期有限,售完即止。

午市供應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2時30分。

聯絡電話:2703 9111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2 座1/F舖

Madame Fù Grand Café Chinois

中秋限定早午餐

由10月1至4日,Madame Fù首推中秋限定Brunch,與您歡度佳節。其主打菜式令人賞心悅目、驚喜連連。Madame Fù迷你經典雙黃蓮蓉月餅採用上乘蓮蓉、優質鹹蛋黃,清香綿軟、口感細膩, 活現傳統之最。主菜包括鬼馬青瓜沙津、香烤蜜椒香芋片以及酥脆芋絲鳳尾蝦。另可選特式單點甜品 —流心蓮蓉糕作結,配以珍珠蛋白脆餅作點綴,讓您飯後甜蜜蜜,歡慶人月兩團圓!

聯絡電話:2114 2118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座3/F舖

期待在秋意漸濃之時,與你約定在古蹟建築群中,感受月暉穿梭,映月相見。月見大館,遇見圓滿。

「夏.常在」

九月,炎熱絢爛。在秋意掩至前,抬頭發現艷陽依舊,皮膚繼續在烈日下以汗水回應著,夏日氣息還在、常在。在陽光下遊走大館,穿梭於歷史建築群之間,不同休閒體驗待你發掘。多間座落大館的餐廳已備好最「熱」菜單,為你送上夏意盎然的精緻美饌,各餐廳的露天用餐座位讓你在細味「夏天」之時,慢慢享受夏末初秋的自然風。在炎夏中不可或缺的冰爽消暑飲料,無論是水果花茶、特式cocktail抑或是自家品牌手工啤酒可在館內輕易尋著,適合一家大細不同需要,同樣為夏日帶來沁涼感。餐飲以外,特色商店的夏日精選以及手作工作坊,均讓訪客輕鬆把夏天帶回家。

夏末美饌

Aaharn

午市套餐(兩道菜或三道菜)

榮獲米芝蓮一星榮譽的泰式fusion菜 Aaharn 帶來全新午市套餐按時令泰式食材而每季轉換,務求能讓客人品嚐到最新鮮當造的美食。午市套餐有多款消暑菜式,配以各種⿂類、⾁類和蔬菜,任君選擇。

聯絡電話:2703 9111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2 座1/F舖

The Chinese Library

到訪雅致中餐廳 The Chinese Library,你可從遊廊俯視大館,飽覽檢閱廣場風景,在特設的戶外雅座品嚐夏季精選菜式。

  • 清蒽油黑白雞
  • 金桔白玉木耳

聯絡電話:2848 3088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1 座1/F舖

Madame Fù

無限暢飲早午餐

今個夏天,你可以在 Madame Fù 享受無限暢飲的早午餐,與家人和朋友度過一個放鬆的午後時光。

在陽光普照的夏日裡,你可以盡情享用任食點心和著名的北京片皮鴨,以及為素食者精選的佳餚。 在晚上,更有明爐燒味塔以及 Madame Fù 特選菜色。早午餐提供多款清涼的夏日飲料,包括酒精和非酒精類飲品,令你有個涼透心的夏天。

聯絡電話:2114 2118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1 座3/F舖

消暑特調

Phoenix Sweets

樽裝花果冷泡茶

台灣無添加果乾配法國花茶,透心涼的消暑飲品。

四款味道可供選擇,包括鳳梨.和茗;蘋果.玫瑰花;香橙.和茗;雜錦水果茶(不含咖啡因)。

聯絡電話:3686 0915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 座205A舖

Armoury

Armoury ⾃家啤酒

炎炎夏日,嘆一杯冰凍啤酒最適合不過!Armoury與本地醸酒廠聯乘,推出⾃家品牌手工啤酒。清⾹啤酒花釀製,充滿陣陣清⾹草本及花⾹,啖啖回⽢。

聯絡電話:2703 9111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2 座G/F舖

Dragonfly

夏日清爽雞尾酒

炎炎夏日,Dragonfly為客人帶來沁人心脾的果系雞尾酒,用上鮮芒果、青蘋果及精選頂級烈酒。

聯絡電話:2777 2633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10&13 座G01舖

樂茶軒

樂茶啤

樂茶軒30年來一直致力推動品茗文化,從茶農手上精挑直購名茶,以茶為本,探索茶的最佳感官享受。最新創作『樂茶啤』採用優質茶葉,改良了低溫發酵技術,以多重浸泡形式製作,令茶的香氣、口感以及回甘滋味,一一融入於啤酒之中,回味無窮!

聯絡電話:2276 5777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1 座 G06-07舖

盛夏購物

No Brand No Name

時尚太陽眼鏡及手提袋

No Brand No Name 的精選纖維架太陽眼鏡具備防UV400偏光鏡,及其和時尚單品如皮革手提袋,為你的造型增添盛夏的活力!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座101舖

TASCHEN

David Hockney. A Bigger Book

英國殿堂級藝術家 David Hockney 以 pop art 色彩叱咤當今藝壇,泳池畫像早已成為他簽名式的創作。由著名藝術出版社 TASCHEN 所出版的 A Bigger Book 收錄藝術家60多年創作生涯以來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並以特大尺寸呈現觀眾。

聯絡電話:2544 8016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1 座G02舖

a parallel store

Apotheke Fragrance 鐵罐蠟燭及線香

APOTHEKE FRAGRANCE 讓香氣融入生活,把日本的夏天氣息帶回家!來自日本的 Apotheke Fragrance,從商品的生產到包裝設計,都在千葉市的工作室以手工完成。它出品的線香及鐵罐蠟燭共有數十種香氣可供挑選,讓你在每個時刻都能找到相應的氣味,給你在家享受夏日的好心情。

聯絡電話:5282 2531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 座103舖

夏日工作坊

大館同時致力為訪客帶來富藝術感、洗滌心靈的悠閒時光。bonart 的DIY盆景工作坊,可以自製獨一無二的生態盆景,使日常添上一股清新綠意;而 阮氏洋服  的Water Baby工作坊,與孩子一同製作可愛的雪糕燈飾,是夏日親子活動的不二之選。

bonart

玻璃生態盆景工作坊

bonart 的生態盆景工作坊,你可以在 2小時的課程中,學習築建一個微型生態系統、種植技巧及護理知識。工作坊會提供所有材料,讓你製作個人化的生態盆景,享受一個悠閒快樂的藝術體驗。

聯絡電話:2789 2688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 座204A舖

阮氏洋服

Water Baby工作坊

阮氏洋服推出的Water Baby工作坊歡迎大人、小朋友及親子參加。全新推出的夏日雪糕設計,以不同顏色的water baby配搭而成,製作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燈飾。

聯絡電話:9023 1323

地址:中環荷里活道 10 號大館 03 座207舖

趕在秋天來臨前,抓緊夏天的尾巴!探索大館各處,感受古蹟及藝術館獨有的戶外戶內悠閒空間,體驗不一樣的夏日。

複製網址

全新表演藝術系列「大館舞台」9月起公演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公佈最新表演藝術節目「大館舞台」於9 月開始上演,十多個節目將分階段推出。本月率先登場六個節目,另有一連串表演藝術將以不同形式、不同平台與觀眾保持連繫,稍後將陸續公布詳情。

藝術與社會從來息息相關、互相呼應。在疫情反覆的一年,表演藝術節目籌劃變得舉步維艱。然而,不少藝術家及表演者亦因此受到啟發,以突破故有的創作模式對社會和生活的變奏作出回應。大館致力為公眾提供藝術及消閒娛樂,同時肩負支持與孕育本地藝術家之使命,當演出無奈消失於各場地之際,「大館舞台」包含舞蹈、戲劇、音樂及網上互動等多種表演形式,由2020年9月13 日起於網上平台免費公開演出,即日起接受登記,節目詳情請瀏覽大館網頁

【舞蹈】《人為景觀(數碼進行式)》│13.09.2020

聯合主辦: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編舞李偉能於2018年以《世界(曾經)是平的》參與大館舞蹈季後,來年將推出新作《回聲二:人為景觀》,延續其對身體語言的叩問,從人像攝影的概念出發,實驗各種看與被看的關係。

在正式公演前,創作團隊將透過網上平台帶來《人為景觀(數碼進行式)》,邀請大眾一同窺探藝術家在疫情下的創作日常。表演者將遊走於大館不同角落,透過空間的分割與鏡頭的移動進行一場虛擬的觀光之旅。觀眾可以即時對話功能與演出者進行互動,一窺作品踏上舞台前的雛型,被鏡頭所窺視的動作、靜止,是排練日常,抑或是被觀看下的另類「排練」?節目後設有座談由編舞與表演者跟觀眾分享創作。

節目直播:2020年9月13日,下午4時至5時30分

登記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9月11日*
 

【舞蹈】《雙雙》│13.09 & 18.10.2020

主辨:城市當代舞蹈團

《雙雙》由不同年代的CCDC夫妻/情侶檔舞者創作而成,他們在香港相識、相知、相愛,以愛之名翩翩起舞,帶領觀眾回味CCDC年代的無限回憶。在親密關係中,一同探索情感的互動,同時觸動心的頻率,每段演出後將設有藝術家訪談導賞。《雙雙》為CCDC數碼舞蹈季節目之一。

節目直播:2020年9月13日及10月18日,晚上8至9時

登記時間:即日起至額滿*

【音樂】《維多利雅講...住些少先》│17.09.2020

2018年大館開幕節目《維多利雅講》,以無伴奏音樂會唱出香港地標維多利亞港,見證香港種種蛻變,一系列原創歌曲首首動聽,首首勾動香港人回憶,去年重演亦獲得引起觀眾熱烈支持及迴響。在未能重返劇場進行演出之時,一舖清唱及團隊精選劇中三首作品《荷李活‧大酒店》、《變賣後懷舊》及《香港有何手信》,以短片形式遊走大館及中環街頭,預告來年重返大館之戶外無伴奏說唱劇場《維多利雅講》。

網上限時觀看:2020年9月17至30日

【舞蹈】《牢∞性》創作特輯│20.09.2020

編舞黃碧琪近年的創作以關懷性慾跟社會、文化及權力的關係為主,2018年首度於大館舞蹈季創作《睇・女》後,全新作品《牢∞性》預計於明年在大館呈現。然而一個演出在舞台上與觀眾相遇前,創作人所走過的路、為演出的準備卻鮮為人知,《牢∞性》創作特輯將帶領觀眾在欣賞演出前進入編舞黃碧琪的創作世界。此特輯將見証一個創作由概念生成到主題研究,並輯錄團隊在籌備期間的互動,觀眾更可一睹作品構成的選段展演。製作隨著社會脈膊跳動,步步驚心、起起伏伏,盡攝在鏡頭之下。

網上限時觀看:2020年9月20至10月3日

【戲劇】《有你,故我在》(進行中)─ 在下世紀來臨前嬉戲│24.09.2020

劇場編導甄拔濤自2018 年起兩度與大館合作後,籌備中的新作《有你,故我在》體驗劇場將以一塊寫滿情詩的女囚犯床板為靈感,聯同多位本地藝術家伍韶勁、楊振業、梁偉詩及周耀輝等,結合詞、聲音、影像及劇場演出,引領觀眾遊走大館與城市一隅,親身體驗劇中她和她的腳步,彳亍中環的前塵與現在。故事,由片段堆砌而成,「《有你,故我在》(進行中)─ 在下世紀來臨前嬉戲」是新作中某個時空的碎片,一段不會在演出呈現的小插曲,編導甄拔濤將親自上陣為新作揭開神秘面紗。團隊更巧花心思,將透過特別形式為觀眾在欣賞影片後奉上獨家新作預告。

網上限時觀看:2020年9月24至10月7日

【線上互動劇場】See You Zoom Again │29.09.2020

回應社會近況,配合網上劇場的新趨勢,See You Zoom Again是一個在香港疫情反覆期間衍生的創作,透過網上平台Zoom進行的微型人種誌劇,團隊將於節目期間分享不同人的香港故事,同時邀請觀眾即時互動參與,共同建構關於香港生活上不斷適應與掙扎。節目中觀眾既是觀看者,亦是參與者,體驗線上演出的台上台下無邊界。See You Zoom 於本年初首次登錄,觀眾反應熱烈,場場爆滿,是次演出特意加開多個場次,並邀來作曲Frankie Ho、場景美術曾文通作等加入製作團隊 。部份場次演後將設有工作坊,帶領觀眾把劇後的所思所感化為個人專屬的藝術作品。

演出場次:

2020年9月29至10月4日, 晚上8時;

2020年10月1至4日,下午3 時

登記時間:網上登記將於每場演出兩日前截止*

See You Zoom Again 演後藝術工作坊

2020年9月30,10月2及4日,晚上10時;

2020年10月2 及4日,下午5時

登記時間:網上登記將於每節工作坊兩日前截止*

複製網址

大館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現正公開招募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今天正式公布為第二屆大館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作公開招募。凡從事大館三大主要節目範疇的人員,即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及歷史文物領域中的藝術家、藝術相關工作者或研究員等,均可申請。計劃歡迎所有上述人士參與,創作與香港密切相關者將獲優先考慮。最多四位的成功申請者將能免費於藝術家工作室工作,工作室位於大館的前宿舍建築(第06座及第07座)內,駐場期限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為期三至六個月。成功申請者更有機會參與大館的公共項目活動,如講座、分享會等。

要成功入選,申請者須為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及歷史文物三大範疇內的藝術家、表演者、藝術工作者、策展人、建築師、研究員、作家、教師或學者。他們能證明自己與香港有深厚聯繫,與大館的場地或其節目策劃有密切關連者則更為理想。大館將會根據申請者在藝術或學術上的成就細加甄選,尤其會考慮入選者能否在大館獲得有意義和豐富的體驗,以及他們對香港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及歷史文物能如何作出貢獻。

截止申請日期為2020年9月18日,星期五。

申請計劃書將由專責評審團負責評審,成員包括大館當代美術館策展團隊代表及業界翹楚。

有興趣的人士可在2020年9月18日晚上23:59之前,以電郵向opencall@taikwun.hk提交申請。詳細資料請見大館網站:https://bit.ly/31c4Ujd

大館藝術家工作室

大館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與大館多元化的公共項目並肩前進,以擴大節目策劃深度為目標,亦讓藝術家、藝術專業人士和公眾以此建立廣泛聯繫,鼓勵更多跨媒介及學科的協作,期望能為香港文化及藝術的繁榮興盛作出貢獻。計劃目的是讓創意範疇內的藝術家和專業人士能繼續發展其藝術和創作形式。他們除可獲得大館及其合作夥伴的協力支持外,也可積極獻策,令大館的節目更深入公衆,滿足不同社群的需要。

大館藝術家工作室駐場計劃主要為與香港有緊密連繫的入選者而設,為藝術家提供他們渴求的空間,及對他們尤其重要的平台和網絡,入選者透過每年的公開招募評選產生。

複製網址

大館公佈暫時關閉一星期(2020年7月29日至8月4日)

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為配合政府最新的防疫措施,並顧及訪客及員工的安全,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大館)決定暫時關閉所有設施一星期,由7月29日(星期三)至8月4日(星期二)。

有關送貨、郵件接收及外賣安排將設於奧卑利街的卸貨區。查閱個別商戶最新安排,請登入大館網站:https://www.taikwun.hk。

大館衷心感謝訪客對此安排的體諒。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新展「言語不通」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大館當代美術館今天公布全新展覽「言語不通」將於2020年5月25日至9月13日在大館賽馬會藝方舉行。是次展覽由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聯手呈獻,旨在探討文化交流的意義,探索藝術可在當中扮演的角色。

新展「言語不通」由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策展人植松由佳,以及新加坡美術館策展、節目及出版總監葉德晶博士共同策劃。

展覽標題「言語不通」出自加藤翼(Tsubasa Kato)的同名作品。這幅影像拍攝於韓國和日本中間的對馬島,影片中兩人一起執行簡單任務,卻絲毫聽不懂對方的話。加藤翼和他的韓國夥伴在島上攜手合作,最終達成目的,似乎不僅由於他們的幽默個性與耐心,更因他們超越了語言層面而能互相理解。

不過,英文展題所說的「互不理解」並非指最後的溝通結果,而是指最初的語言隔閡。藝術家想藉作品的原題「言葉が通じない」來突顯沒有溝通的狀況,及後轉譯成英語標題「互不理解」,在相中關鍵的地理位置的脈絡下,進一步反思缺乏對話將會導致什麼後果。大館當代美術館將這個中文展題定為「言語不通」,就把互相交流的範圍擴展到文化上(而語言是其中的核心成分)。這一連串翻譯展現了文化既可透過設身處地而彼此溝通,也有可能會引起互不理解的反效果。

文化的前提若是對一切人、事、物的「再現」,那麼人們可以合理假設文化交流就是為了確保大家能互相理解。但是要保證互相理解,這背後的基礎是什麼?

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表示:「香港市民可藉『言語不通』展覽欣賞到亞洲兩所主要美術館的當代藝術藏品,機會十分難得。是次展覽建基於文化理解和合作,向公眾展示多件非傳統意義上的藝術作品,而這些攝影、錄像、演出等的表現手法現已成為藝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策展人植松由佳表示:「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很高興能在大館舉行『言語不通』展覽。文化交流不應只以互相理解為目標,更應開啟各方之間的不同對話。我們與新加坡美術館和大館兩個合作單位均期待全港市民親臨展覽,發掘各種創作媒介的藝術力量。」

新加坡美術館策展、節目及出版總監葉德晶博士表示:「展覽的每件作品不僅詮釋了文化理解與交流的本質,更互相進行對話,與植松由佳和本人的策展理念不謀而合。我們幸與大館的Tobias Berger和其團隊分享相同觀點,得以促成是次合作。『言語不通』透過言詞和表述、以及一切現有的關係達成展覽目的,而這些關係存在於人與人、物件與物件,甚至意念與意念之間。新加坡美術館與策展夥伴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和大館一致希望,所有觀眾都能夠從展覽中有所收穫。」

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及新加坡美術館分別集中收藏亞洲東北部和東南部的當代藝術作品,而「言語不通」展覽的作品正來自兩國美術館的23件收藏,加上兩件特別委約的新作,聚焦於對文化的協商和期望。

來自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韓國、越南、菲律賓、波多黎各和其他地區的藝術家,運用錄像、混合媒介、繪畫、雕塑、紡織、故事、演出、動力裝置及攝影等多種形式,展現他們對文化再現與交流的獨特理解。在這裡,藝術家擔當調解者的角色,即使他們是在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的框架內進行表演。這些藝術品在觀察文化及其本質時,加強了藝術作為中介及再現的力量。

參展藝術家(按英文姓氏排序)

  • 芥川(間所)紗織(日本)
  • Jennifer ALLORA & Guillermo CALZADILLA(波多黎各)
  • Agnes ARELLANO(菲律賓)
  • 陶志恆(馬來西亞)
  • 張奕滿(新加坡)
  • 蔡財德(新加坡)
  • 何子彥(新加坡)
  • 全昭侹(南韓)
  • 加藤翼(日本)
  • 林育榮(新加坡)
  • 町田久美(日本)
  • 阮初芝淳(日本/越南)
  • Wit PIMKANCHANAPONG(泰國)
  • 關川航平(日本)
  • 白髪一雄(日本)
  • 高山明(日本)
  • THAN Sok(柬埔寨)
  • 黃漢明(新加坡)

觀須知

「言語不通」展覽將於2020年5月24日至9月13日在大館賽馬會藝方的藝術展廳舉行,公眾可免費入場,同時亦將能透過大館網站的360度虛擬展廳參觀是次展覽。

訪客亦可於同期參觀另一個當代藝術展覽「承受著自身的姿態」,由譚雪策劃,帶領觀眾遊走於限制和束縛之間。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賽馬會藝方則於每天上午11時至晚上8時開放(逢星期一為下午2時至晚上8時)。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鑑於目前的疫情狀況,大館現正實施適當的衞生措施,敬請各位訪客留意。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新展「承受著自身的姿態」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大館當代美術館今天宣布,新展「承受著自身的姿態」將於2020年5月25日至9月舉行。展覽由譚雪策劃,呈現五位藝術家陳沁昕、Thea Djordjadze、Jason Dodge、Eisa Jocson及Pratchaya Phinthong的全新委約作品,探討如何把現存的限制和束縛轉化為藝術素材和聯想提示,過程中糅合了詩意和現場體驗。

是次展覽位於大館的歷史建築F倉內,該處原為印刷工場,也曾是女子監獄。「承受著自身的姿態」以身體的形態為喻,由Eisa Jocson進行中的表演作品《動物園》揭開序幕,從第一小時便彷彿注入了生命力。在這空間內,除了雕塑、照片、故事外,還有歌曲、移動的軀體,甚至包括一條逃生路線。展覽如在各種界限、分隔和聯繫之間行走,尋找微妙的平衡,力圖令不同的世界重新聚合。

展覽策展人譚雪表示:「是次展覽實驗『雕塑』的不同概念,透過作品探索不同的現實與生態,題材橫跨我們身邊真切的故事,並將想像力兌現。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的生活經歷著突如其來的轉變,所有人都被迫體驗自我隔離與孤獨。憑藉這個審視限制與距離的展覽,我希望引發大眾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以及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並與那些仍然被困的人共情。」

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表示:「自開幕以來,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了多個以概念為主導的展覽,合作夥伴包括當今最令人尊崇的當代藝術家。這個由譚雪策劃的展覽亦從大館歷史出發,利用監禁和限制的概念,思考F倉從監獄轉變成『白立方』的關係﹐激發想像及創意。展覽的9件新作再次顯示了當代藝術對域多利監獄豐富歷史的巧妙詮釋。」

  參展藝術家包括:

  • 香港藝術家陳沁昕透過作品探索日常生活的限制,意識到虛構與現實之間的界限通常模糊不清。她為是次展覽特別製作的動態裝置標誌著夢與現實的雙重時空。
  • 駐於柏林的格魯吉亞藝術家Thea Djordjadze以裝置創作和現場(in situ)作品而著稱,作為對展覽場地空間或環境的回應。新作《.pullherawaypull..》、《針》重新演繹展覽空間的「白色立方」,帶來全新感受。
  • 駐於柏林的美國概念藝術家Jason Dodge所訴說的故事往往充滿新意。作品《天氣之上》經編織而成的棕櫚葉體現出天空和地球間的距離;另一作品《當黑暗降臨… 》則把香港一幢家庭別墅沉浸於森林裡詩意般的黑暗中。
  • Eisa Jocson是來自菲律賓的編舞家、舞蹈家和視覺藝術家。新作《動物園》是一部持續進行的表演作品,探討移徙工作者的勞動情況,著眼於生命被錯置而引發的情緒,並對當下的隔離檢疫生活發出呼應。
  • 泰國藝術家Pratchaya Phinthong的作品通常啟發自不同社會、經濟和區域體系之間的衝突,有人形容他為煉金術師。他將從老撾久受戰爭污染的農田挖出的炸彈殼,轉化為呼應舊作的全新雕塑作品。

觀須知

「承受著自身的姿態」展覽將於2020年5月25日至9月在大館的藝術展廳(F倉入口位於賽馬會藝方)舉行,於每天上午11時至晚上8時開放(逢星期一為下午2時至晚上8時),公眾可免費入場及預約參加導賞團。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訪客亦可於同期參觀另一個當代藝術群展「言語不通」,其由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聯手呈獻,聚焦於文化交流的議題。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賽馬會藝方則於每天上午11時至晚上8時開放(逢星期一為下午2時至晚上8時)。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鑑於目前的疫情狀況,大館現正實施適當的衞生措施,敬請各位訪客留意。

複製網址

大館節目於5月25陸續回歸,呈獻夏日文化消閒活動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宣布其藝文節目將於5月25日陸續回歸,誠邀公眾到訪體驗一系列藝術、歷史及消閒活動。館內的室內設施及室外空間現已加強防疫措施,在社交隔離措施有所放寬之際,趁機享受盛夏的大好時光。

大館6月至8月的夏季節目將舉行兩個全新的大館當代美術館展覽,分別是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聯手呈獻的「言語不通」,以及「承受著自身的姿態」。大館亦從青少年和成人的精神健康出發,帶來糅合舞蹈、戲劇、音樂等元素的「動戲 ‧ 童迷香港藝術計劃」。同時,歷史文物展覽「望左望右:歷史標牌」則透過中區警署建築群曾經所用的各式標牌,體驗大館前身的獨特歷史。

同時公眾亦可於寬敞的戶外空間放鬆一下、享受夏日,多間特色餐廳、時尚酒吧及品味商店更令人流連忘返,立即到訪感受大館魅力!大館亦特地籌辦虛擬導賞團及其他網上活動,市民隨時隨地都能接觸藝術文化。                                                

大館當代美術館:理解與限制

今個夏天,大館當代美術館的兩個展覽將分別探討有關理解及限制的議題。

「言語不通」展覽由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攜手呈獻,展品主要來自兩國美術館的收藏,亦有特別委約的新作。展覽審視理解、誤解、包容、再現等不同主題,旨在從陌生的領域之中尋找共同之處。19位來自日本、新加坡、韓國、波多黎各及泰國等地的藝術家將參與是次群展。(5月25日至9月13日)

「承受著自身的姿態」展覽的場地位於歷史建築F倉內,該處原為印刷工場,也曾是女子監獄。展覽由譚雪策劃,委約陳沁昕、Thea Djordjadze、Jason Dodge、Eisa Jocson及Pratchaya Phinthong五位藝術家創作全新作品,探討如何把現存的限制和束縛轉化為藝術素材和聯想提示,過程中糅合了詩意和現場體驗。(5月25日至9月)

表演藝術玩轉問題

大館與英國劇場大師David Glass、本地藝術家甄詠蓓及Dream of Tomorrow合作,於今個夏天推出名為「動戲 ‧ 童迷香港藝術計劃」的社區藝術項目,以「要解決問題,不如玩轉問題」為理念,通過戲劇及藝術,關懷青少年以至成人的精神健康。計劃涵蓋網上及在大館進行的教學及創意課程,包括大師工作坊、形體及舞蹈表演、社群問題劇場、私密故事説唱,更有公眾論壇及討論等環節。(6月28日至7月14日)

從標牌看古今:170年大館歷史

「望左望右:歷史標牌」展覽將展示中區警署建築群於2006年全面結役前所用的各式標牌,帶領公眾遊走大館歷史。大館找來當年的員工及有關方面的專家解說標牌歷史,追溯三組法定古蹟長達170年的時代痕跡與演變。新展由大館文物事務部籌劃,不只反映這些年來建築物用途的不斷更替,亦展現過去不同年代設計美學、工藝文化和生活習慣的轉變。(6月24日至9月13日)

享受戶外空間

炎炎夏日,市民可沐浴在陽光下,於大館寬敞的戶外空間盡情休息放鬆,觀賞免費的現場表演。逢周一上演的「午間表演」帶來多場以本地新晉音樂人和藝術家為主導的迷你音樂會及其他演出;「周六階聲作樂」匯聚本地音樂人才;「周日石階影院」免費放映多齣精彩電影;「大館滿座」嚴選香港經典電影,重現懷舊電影院的魅力。各項戶外節目的日期及詳情,請密切留意http://www.taikwun.hk公布。

就古保育展開對話

「大館對談」由大館文物事務部策劃,為一系列以文物保育為主題的講座,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參與古蹟保育的經驗,並討論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和得着,以期締造一個可持續未來。每月舉行的「大館對談」帶領觀衆了解古蹟保育的最新發展,並與知名講者進行對話和交流。講座名額有限,請於art-mate.net登記。(7月6日及8月3日)

虛擬學習體驗

公眾現時可於網上感受大館帶來的各種歷史、表演及學習體驗,以不同途徑接觸藝術與文化。「邊走邊說」系列共有五集有關大館的導賞影片,於5月逢周五介紹古蹟群中的文物、往事及重要地點。最後一集將於5月29日上載到大館網站。

請留意大館網站及社交媒體,體驗更多網上藝文活動,包括大館當代美術館展覽的360度影片,以及「動戲 ‧ 童迷香港藝術計劃」的網上節目。

參觀須知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訪客中心則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8時開放。請參閱大館商店索引以獲取完整的餐飲及購物店舖目錄,包括餐廳、禮品店、設計師商店等等:https://www.taikwun.hk/zh/eat_buy/all

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鑑於目前的疫情狀況,大館現正實施適當的衛生措施,敬請各位訪客留意。

複製網址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新任總監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委任資深藝術行政人員張晶晶為大館總監,領導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以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大館)之名營運的非牟利公司,任命將於四月十七日起開始生效。現任總監簡寧天將出任大館藝術總監新職。

張女士履新後,將專責監督和領導大館的管理及運作,而簡先生將負責策劃大館的當代藝術和表演藝術節目,以及主理節目相關的贊助事宜。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說:「我歡迎張晶晶女士擔任大館的新總監。張女士過往成功帶領歷史文物及藝術項目的開幕,管理經驗豐富。我期待她帶領大館進入營運的第二年,繼續成為深受歡迎的香港古蹟及藝術館。」

「同時,我也祝賀簡先生履任新職。簡先生在大館的籌備開幕階段至開幕及營運階段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在他的帶領下,大館在首年營運吸引訪客340萬人次,提供多元化及饒富創意的節目,為這個歷史古蹟賦予新生命。展望未來,簡先生將致力為訪客帶來豐富的當代藝術和表演藝術節目,使大館成爲更活力充沛、公眾共享的文化空間。」張亮先生說。

張女士說:「我很榮幸接受領導大館的挑戰。我們的團隊將繼續與各界持份者緊密合作,致力使大館成為香港最具啟發性和吸引力的的歷史及藝術場地之一。」

簡先生說:「我很高興擔任新崗位,我期待與張女士和大館團隊為訪客呈獻最精彩的當代藝術和表演藝術節目。」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BOOKED: 香港藝術書展」載譽歸來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2020年1月16日至19日在賽馬會藝方及F倉展室舉辦第二屆「BOOKED: 香港藝術書展」,並在1月16日(星期四)設有預展。

第二屆「BOOKED: 香港藝術書展」雲集超過80個本地、亞洲及國際的藝術出版單位,旨在為出版單位及藝術家締造平台,展現「藝術」和「出版」多元化的跨領域實踐。書展將呈獻藝術家書籍、攝影及藝術相集、小誌、畫册、藝術史書籍、理論文本、藝術家或藝廊刊物及限量作品、藝術家文本、書本藝術作品等;亦有一系列藝術周邊商品如帆布袋、襟章等。

除了一系列講座、現場活動、展覽及工作坊,「BOOKED: 香港藝術書展」誠意向公眾介紹一項特別企劃:「OVERBOOKED:」。由1月16日至1月28日,「OVERBOOKED:」展示9位國際及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包括Fiona Banner aka the Vanity Press(英國倫敦)、Karl Holmqvist(德國柏林)、松本俊夫(日本)、Aleksandra Mir(英國倫敦)、Mai-Thu Perret(瑞士日內瓦)、Kay Rosen(美國紐約及印第安納州加里)、Aïda Ruilova(美國紐約)、曾建華(香港)以及尹麗娟(香港)。

今年的重點參展單位包括:

  • Printed Matter每年於紐約及洛杉磯舉行的「Printed Matter Art Book Fair」聞名於世,專注從事藝術家書籍分銷與書店營運,別具影響力。
  • ruangrupa雅加達藝術家團體,為每五年於德國卡塞爾舉行的大型展覽「文獻展」(documenta)的2022年策劃單位。ruangrupa將帶來旗下及印尼其他出版商的刊物,並參與書展期間的公眾節目。
  • Chimurenga研究歷史、表徵與文化的泛非洲平台,業務包括期刊《Chronic》、網上電台Pan African Space Station及巡迴書庫Chimurenga Library,並為Vera List Centre「2018年至2020年Jane Lombard藝術及社會公義獎」的獲獎者。
  • 小集誌:香港獨立藝術出版界的中堅分子,將擺售來自世界各地的小誌,探討新意識形態及新論述的表達形式。
  • 萬蒨衡 - Lazy Press以幽默探討慵懶之道。
  • 跨越地域百花齊放:Enlightenment為2010年至2019年「Here is Zine Tokyo」展覽的策劃單位,將呈獻日本的小誌及其他主要藝術家刊物;PAPER MATTER展現台灣豐富的藝術書籍文化;Singapore Art Book Fair將帶來新加坡的小誌及各種藝術家書籍;Fully Booked越洋呈獻中東及北非的各類藝術家書籍。
  • Three Star Books專營頂尖藝術家刊物的國際出版商。
  • KubrickMOSSES三間專注於當代藝術出版的香港書店。
  • 香港浸會大學:將擺售書籍及進行特別展示,從學生等人的作品透視本地藝術出版的未來發展。
  • 小本出版:主打迷你書,包括藏於雞蛋內的書本。
  • TASCHEN首屈一指的藝術書籍出版商,旗下刊物全年於大館有售。
  • 藝術家及藝術團體攤位:本地薈萃,目不暇給。

出版單位/藝術家/參展單位(按英文名稱排序)

香港

視覺藝術院(香港浸會大學)

艺鵠

亞太藝術

亞洲藝術文獻庫

Beautiful Land

brownie publishing

Camille Chan

陳偉江

陳惠立

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

周生

Display Distribute

dotdotdot

馬凌畫廊

翻滾出版

據點。句點

方琛宇 | Hye Kyoung Kwon

Foto Feminas' Library

Hex Editions

icclab (Ink’chacha)

kubrick

Pearl Law

Leaking Rooftop + Siumou

萬蒨衡 - Lazy Press

小本出版

MOSSES

no reason studio

ODD ONE OUT

ONION PETERMAN | Dry Run Press

Para Site藝術空間

乒乓

Soft d press

聲音掏腰包

水煮魚文化/字花

大業藝術書店

譚昌恒

TASCHEN

Thames & Hudson Asia Ltd./Asia Publishers Services Ltd.

The Weird Things

尼間麵包店

WMA

黃勤帶

Zen Foto Gallery

小集誌

亞洲

abC藝術書展(北京)

藝術善載中心(首爾)

不熟(南京)

Case Publishing/寫寫者(東京)

crevasse(茨城)

da大 in print(北京)

方言社(澳門)

Enlightenment(東京)

G/P + abp(東京)

Keita Kasuka(大阪)

小山社(深圳/紐約)

Lushan(長沙)

怪獸工坊(北京)

Nico(廣州)

NTU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Singapore(新加坡)

PAPER MATTER(台北)

Prypress(新加坡)

Rondade(東京)

ruangrupa(雅加達)

Singapore Art Book Fair(新加坡)

STUDIO INSIDE(天津)

The Book Society/mediabus(首爾)

這個店(廣州)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

白木耳(台北)

世界各地

blåblå(挪威奧斯陸/中國)

BOM DIA BOA TARDE BOA NOITE(柏林)

Chimurenga(南非開普敦)

Doooogs(柏林/北京)

Fully Booked(紐約/杜拜)

Inpatient Press(紐約)

Kerry Ann Lee & Red Letter(新西蘭威靈頓)

Lubok Verlag(德國萊比錫)

motto(柏林)

OOMK Zine(英國倫敦/馬來西亞)

Primary Information(紐約)

Printed Matter(紐約)

Russian Independent SelfPublished(莫斯科)

Three Star Books(巴黎)

尚有更多參展單位……

書展期間的精彩節目OVERBOOKED:

「Booked: 香港藝術書展」的特別企劃「OVERBOOKED」將於2020年1月16日至28日舉行。

「OVERBOOKED:」由何苑瑜及朱珮瑿共同策劃,將展出九位國際藝術家的作品,包括Fiona Banner aka the Vanity Press(英國倫敦)、Karl Holmqvist(德國柏林)、松本俊夫(1932年至2017年,日本)、Aleksandra Mir(英國倫敦)、Mai-Thu Perret(瑞士日內瓦)、Kay Rosen(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及紐約)、Aïda Ruilova(美國紐約)、曾建華(香港)及尹麗娟(香港)。

展覽作品的創作靈感主要源自具象詩,以及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20世紀相關藝術運動和其他擺脫語言純文字概念的非理性思想。藝術家嘗試融合不同方式進行創作,於形式與概念、文本與行為、時地與感官之間遊走。作品亦透過出版過程的多個層面營造全新的私密空間,從單方向或多方面探討自我表述的各種形式以及重朔社會現實的能力。

「OVERBOOKED:」亦有書籍展示的環節,當中包括大館當代美術館的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其為大館的一個重點藝術項目,主要收藏亞洲藝術家書籍。作爲學習和研究資源,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免費向公衆開放。

觀須知

日期及時間:

  • [預覽]2020年1月16日,星期四,下午4時至晚上8時
  • 2020年1月17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晚上8時
  • 2020年1月18日,星期六,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 2020年1月19日,星期日,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入場費:

  • 預覽門票(2020年1月16日星期四)港幣$100
  • 成人票港幣$30
  • 優惠票(小童、學生及長者)港幣$15

門票現已開售,如欲預約購票或了解更多活動詳情,請即瀏覽:

https://www.taikwun.hk/zh/programme/detail/booked-hong-kong-art-book-fair-at-tai-kwun-contemporary/454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大館呈獻「日安時刻」展覽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公布全新「日安時刻」展覽,述說中環獨具一格的午餐景致,探討區內與別不同的「食晏」文化如何建構獨特的人情細語。是次展覽由大館文物事務部策劃,並與設計夥伴一道空間、編輯夥伴黎樹基、插畫師王梓妃以及一眾擔任內容編採員的資深飲食記者合力舉辦,展期由2019年12月20日起至2020年2月8日。

「日安時刻」細說中環人工作以外的生活見聞,以區內的午膳歷史變遷為起點,引伸至該區數十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展覽將與大家發掘區內的午餐文化和各種連繫,拼湊出中環特有的眾生相。

中環裡不同的社會族群一直推動着午餐文化的演變,對香港的社會面貌發展舉足輕重。「日安時刻」將為訪客介紹最早期只售1.8港元的外賣飯盒,也有隨後興起的焗豬扒飯等中西合璧午餐。當中環逐漸成為核心商業區,讓人一邊用膳一邊洽商的行政午餐亦隨之興起;匯聚中環的一眾同鄕會亦各自引入了獨特的文化與方言;公司為員工提供的福食亦散發濃厚的人情味。

各種各樣由午餐衍生而來的文化和情誼,都可以在「日安時刻」中找到。展覽以訪問、影片及互動裝置的形式,帶訪客走一趟不止於飲食的奇妙旅程,發掘午餐文化鮮為人知的一面,包括行政午餐背後的專業精神、首個中式飯盒的起源、「包伙食」背後的工夫和使命,以及同鄉之間的連繫與集體回憶。文化和美食愛好者切勿錯過。

展覽期內亦有多項相關活動,展覽團隊將與社區夥伴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合作,在12月20日於F倉展室舉行聖誕派對,並於1月31日在檢閱廣場舉辦春茗。2020年將有其他午餐主題活動,供訪客親身體驗「日安時刻」內的各種飲食文化。大館商戶亦會推出多款以展覽為靈感的全新菜單,包括Bar at Armoury的外賣飯盒、奧卑利的上海風味午市套餐、Madame Fu及The Chinese Library的行政午餐,以及樂茶軒茶藝館的素食午餐。

承接今年較早前呈獻的「圓動力」展覽,「日安時刻」是大館文物事務部推出的「中環日常」系列第二部曲。連同另外兩個正在籌備的展覽,整個系列涵蓋中環生活的四大方面——衣、食(「日安時刻」)、住、行(「圓動力」)。

觀須知

「日安時刻」展期為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2月8日,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晚上8時,展覽設於大館01座複式展室。歡迎公眾免費入場,或預約參與導賞團。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大館2019冬季節目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公布全新2019冬季節目。適逢大館上月榮膺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並獲國際評審譽為世界級古蹟及藝術館,勢為來季節目賦予另一番體驗。

大館檢閱廣場將於12月化身聖誕遊樂園,誠邀公眾參與載譽歸來的「玩轉大館馬戲季」,盡情沉醉於令人嘆為觀止的當代馬戲表演。大館亦將引領公眾感受傳統聖誕的歡樂暖意,在絢麗迷人的燈飾和聖誕樹下呈獻連場演出,讓觀眾與摯友親朋留下難忘回憶。冬季節目亦包括全新的歷史文物展覽「日安時刻」,探討中環與別不同的午餐文化如何建構不同的人情細語;第二屆「BOOKED:大館當代美術館之香港藝術書展」將於2020年1月舉行,同樣不容錯過。

 

同渡幻色聖

玩轉大館馬戲季將載譽歸來,於12月24日至1月5日期間在大館不同場地呈獻一系列引人入勝的當代馬戲活動,適合公眾與親朋戚友共渡聖誕及新年的歡樂時光。來自世界各地的雜技好手將使出看家本領,施展目眩神迷的馬戲技藝,務求以新穎的互動體驗迷倒現場觀眾。

《釘孤枝熱血大亂鬥》(香港 × 台灣)

來自台灣的前太陽馬戲團員陳星合及製作人江侑倫,於《釘孤枝熱血大亂鬥》集合一眾本地、台灣、日本、意大利等雜技好手施展渾身解數,呈獻多場單挑對戰,將會是鑼鼓喧天的馬戲派對。驚心動魄的雜技比鬥讓人看得血脈沸騰,展現活力十足的亞洲當代馬戲文化。(2019年12月24日至28日;請於大館網頁或手機APP預先登記)

Video Phase《炫光電音碰碰碰》(加拿大)

這是一場用眼睛「聽」歌的多媒體音樂會。來自加拿大滿地可的二人音樂創作組合Video Phase將呈獻其獲獎作品《炫光電音碰碰碰》,創造結合音樂與電動遊戲的互動空間,在3D屏幕圍繞的環境中,帶領觀眾穿梭於虛實之間。揉合敲擊樂、電音、虛擬人聲、原創樂器、鐳射投映和動作捕捉等不同元素,Julien-Robert及Julien Compagne兩位藝術家將視覺和聽覺合而為一。(2019年12月26日至28日;請於大館網頁或手機APP預先登記)

若想了解演出的創作過程,Video Phase兩位創作人將於《(解構)炫光電音碰碰碰》以表演工作坊形式,拆解這作品所運用的各種音樂及科技元素,更會邀請觀眾上台即興演奏結合影像的電子原音音樂,特別適合青少年或對藝術創作有興趣的觀眾參與。(2019年12月28日至29日;請於大館網頁或手機APP預先登記)

Compagnie Stoptoï《圈圈搖滾》(法國)

兩個雜耍鬼才配上一位型格鼓手,帶來一張別有風味的「歌單」:從輕柔爵士到流行搖滾;在奏樂以外,更會將看似平平無奇的圈圈扭曲成不同形狀,隨着音樂跳動起來,挑戰人體與物質的韌力。《圈圈搖滾》以雜耍讓觀眾看得見音樂的節奏。此項室內演出費用全免,適合家庭觀眾盡歡。(2020年1月3日至5日;請於大館網頁或手機APP預先登記)

《馬戲遊樂場》

延續去年《玩轉 PLAYGROUND》的搞笑歡樂,今年的《馬戲遊樂場》將為觀眾帶來刺激好玩的戶外雜技。四個表演團體帶着大木樁、七彩木條、高空單輪車等不同玩意,更會即興邀請在場觀看的大小朋友參與其中,別有一番奇趣刺激的體驗。《一碌木超人》的西班牙藝術家Joan Catala、西班牙即興喜劇表演家Emiliono及來自意大利的Stalker Theatre將帶來精彩絕倫的演出,同場還有加拿大雜技高手Michael Bonnici在10尺高單輪車上的玩命演出。(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1日)

 

環「食晏」文化面面觀

承接今年較早前舉行的專題展覽「圓動力」,大館文物事務部推出「中環日常」系列第二部曲「日安時刻」,與大家發掘關於社區的午餐文化和各種連繫,細說中環人工作以外的生活見聞。是次展覽透過展示各種中環午膳形式的起源與變遷,拼湊出獨特的午餐氣氛,讓大家一嚐不同文化、語境跟習慣交雜下的「食晏」體驗。(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2月8日)

 

籍出版就是一門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2020年1月舉辦第二屆「BOOKED:香港藝術書展」,迎來逾70個本地、亞洲及國際出版商,呈獻一系列講座、現場活動、展覽、刊物發布、工作坊和特備節目。去年舉辦的首屆藝術書展大獲好評,推動書籍作為藝術媒介,支持香港的藝術發展。(2020年1月16日至19日)

 

當期展覽

趁機享受更多精彩節目:

「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

這項大館當代美術館的展覽,由Lauren Cornell、陳樂明、譚雪及Tobias Berger負責策劃,探討「數碼龐克」的美學和未來主義如何滲透於當代藝術及視覺文化中,並審視這類型對未來生活的科幻構想如何成為令人無從逃避、循環不息的現在。展覽透過呈現都市景觀和地下世界的寫照,觀照科幻小說中與理想漸行漸遠的未來世界。(2019年10月5日至2020年1月4日)

逢星期六、日均會舉辦週末導賞團(廣東話:下午3時至4時;英語:下午4時至5時),星期五亦有「飯後藝術」導賞團(以廣東話及英語進行,時間為下午1時至1時30分)。

大館當代美術館亦舉辦多項公眾活動,包括多場其他放映會及音樂表演,請瀏覽大館網頁了解更多活動詳情。

「藏木於林」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的「藏木於林」展覽由「藝類」呈獻,探討當代藝術如何突破傳統界限,鼓勵觀看者不只停留在作品表面,而是深入探索藝術創作的各種痕跡。藝術作品亦即創作過程和媒介,是藝術家和觀眾間分享的橋樑,啟發着萬千思緒。透過揭示隱藏於藝術創作過程背後的維度空間,「藏木於林」為觀眾帶來欣賞作品的更多可能性。(2019年9月22日至12月31日)

訪客可於星期六、日參加「藏木於林」導賞團(廣東話:下午2時至3時;英語:下午3時至4時),或於星期二參加「飯後藝術」導賞團(以廣東話及英語進行,時間為下午1時至1時30分)。

「藏木於林」的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將於2019年11月28日舉行座談會,詳情請瀏覽大館網頁。

大館十六:總部

作為「大館十六」系列的第二個歷史建築活動,「大館十六:總部」帶領觀眾遊走百年歷史的警察總部大樓,回顧它的建築特色、功能變化、活化工程。由總部於1919年落成前的逸事,到服務期間如何為不同族裔的警員提供相應設施,以至活化後成為文化體驗與展覽場地,「大館十六:總部」一一細說大樓百年來的歷史故事。訪客可以在大樓各層收集七款「復修筆記」換領「大館十六」紀念品一份,亦可參加逢星期六及日、下午3時半的導賞活動。(2019年10月30日至2020年1月2日)

觀須知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賽馬會藝方則於每天上午11時至晚上8時開放(逢星期一為下午2時至晚上8時)。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榮獲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大館)今日榮獲本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 。這項國際殊榮肯定了由香港賽馬會(馬會) 全力承擔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中卓越的保育及活化成就。

大館佔地13,600平方米,座落於香港心臟地帶,活化後蛻變為煥發活力的歷史文物、藝術和文化地標。大館見證逾170多年的香港歷史,是香港最重要的活化項目之一。歷史建築群包括三項法定古蹟(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共16幢歷史建築物,以及戶外空間;新增的國際級美術館及綜藝館則配合場地的活化再用興建。

在頒授卓越獎項引文,由國際保育專家組成的評審團讚揚大館表示:「中區警署建築群蛻變為世界級的古蹟及藝術館,為市中心商業區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全新開放空間。 該項目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中期,在復修的過程中需處理一個歷史複雜的遺址,令其易於理解並予以向公眾開放。項目的保育技術質量達國際標準並為文物保育訂下了新指標,有效確保歷史悠久的文物之原真性和完整性。」

「創新的建築和工程解決方案建基於精心策劃和嚴格執行的保育原則。 古蹟及藝術館提供的多元化及富創意節目,煥發了這個歷史空間,當中包括互動的歷史文物詮釋及當代藝術和文化節目。面對龐大的商業地產發展壓力下,大館的成功活化體現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文物保育的承諾。」

馬會主席周永健博士表示:「馬會深感榮幸大館能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這項殊榮不但肯定了馬會在過去十年為保育中區警署建築群,並將其活化成為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所付出心血和努力,同時亦對我們堅守的保育原則,以及為此承先啟後的活化項目達世界級水平的承諾予以認可。」

這個活化計劃是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推行,馬會採納本地和海外專家的建議,以及社區意見,傾盡心思保留及重現大館的原貌,致力保育及修復狀況遜色甚至曾經歷多番重建和重組的歷史建築物。

活化過程中,馬會堅守三項保育原則:以公眾安全為重、致力呈現真實歷史原貌,以及新舊建築融合。整項保育及活化工作均以保留文物原貌為前提,盡量避免改動,致力呈現歷史建築群及其建築特色和美感,一絲不苟。

新添的兩座建築 ——  國際級的美術館和綜藝館,其富現代感的金屬外牆設計與昔日歷史建築物原有的磚牆特色互相呼應,貫徹建築群整體的一致性。

社區參與是大館的成功要素之一。在十年的復修的過程中,馬會積極與社區聯繫,聆聽持份者、睦鄰及建築群前使用者的意見。

大館透過鼓勵多方協作的方式,夥拍合作夥伴、學校和機構、文物和藝術界持份者、鄰里和商戶,攜手保存和展示本地文化和習俗。除了每天舉行費用全免的大館導賞團外,大館還全年舉辦公眾節目,吸引不同人士到訪。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說:「馬會一直以來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所以我們很高興肩負起此項目的重任。 作為馬會歷來最大規模的『藝術、文化及保育』慈善項目,以及香港至今最大型文物保育及活化項目,大館豐富了這個城市的藝術文化生活。馬會的願景是保育活化這個位於中環核心地段的歷史建築群,成為大眾可享用的開放空間。大館能夠為香港締造不朽傳承,惠澤下一代,我們為此引以為傲。」

於2018年5月開放後的首年營運,大館以精彩的節目和逾750場的公眾活動,吸引本地和海外的訪客累計逾340多萬人次,成為香港最多人到訪的古蹟。大館亦與多個主要的藝術團體和藝術節合作,為本地新進的藝術家和表演者提供平台;以及與社區緊密連繫,記錄和分享建築群位處的中區的趣聞軼事,並歡迎社會各界人士,不論是學生、長者或不同能力人士共享大館的空間。

大館的成功全賴馬會其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和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綜合營運模式支持。透個這獨特營運模式,馬會得以建設更美好的香港社會。

此項目的成功亦有賴項目的建築師、建築和保育顧問團隊的參與,包括Purcell、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和奧雅納; 以及承建商金門建築。

今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成立的二十週年。這個獎項表彰獲獎者在區內就保育和修復古蹟建築物、場所或物業所作的貢獻,並表揚項目在傳承古蹟精髓、技術成就、適當的活化再用、融入當地環境和延續其當地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超卓的表現。

獎項的四個級別分別包括:

  1. 卓越獎 (Award of Excellence)
  2. 傑出獎 (Award of Distinction)
  3. 優異獎 (Award of Merit)
  4. 榮譽獎 (Honourable Mention)

卓越獎是獎項中最高的殊榮,以表揚文化保育項目在各評審準則上均表現出非凡成就,並在國家或地區層面上帶來重大的影響力。大館在57個來自亞太區14個國家的提名中脫穎而出。

 

大館榮獲本地及國際的獎項和嘉許

 

類別

獎項及殊榮

頒獎機構/獲名為

日期

保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處

2019年10月

卓越結構大獎 – 香港保育項目

(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工程顧問奧雅納得獎)

香港工程師學會

 

2019年5月

HKICON Conservation Award 2018 - Interpretation Category

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 (HKICON)

2019年3月

Citation Award (「香港特別嘉許獎狀」)

美國建築師學會香港分會

2018年11月

建築設計

最終入圍名單–已竣工的文化項目

(中區警署建築群的項目團隊:赫爾佐格和德默隆、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及Purcell)

2019世界建築節

2019年7月

歷史文物節目

歷史文物導賞團滿意度持續高達95%

由大館進行的訪問調查

 

持續進行中

藝術節目

大館委約電影《監獄建築師》獲選於柏林國際電影節期間放映

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2019年2月

表演藝術節目

大館舞蹈季榮獲傑出小型場地舞蹈製作

(大館/李偉能、黃碧琪、邱加希)

香港舞蹈年獎2019

 

2019年4月

大館舞蹈季榮獲傑出舞蹈服務獎

香港舞蹈年獎2019

2019年4月

目的地

香港「不容錯過的藝術好去處」之一

《今日美國》

2019年4月

2019年值得到訪的世界九大新美術館之一

德國《圖片報》

2019年3月

「年度最新文化目的地-亞太區」獎項

2018年主要文化目的地頒獎禮

2018年8月

從六大洲48個國家及地區芸芸目的地中甄選了大館為2018年「全球百大最佳地方」之一

《時代雜誌》

2018年8月

 

 

圖片

圖片說明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榮獲本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 。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事處Director Shigeru Aoyagi (右); 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任浩晨(左)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處文化遺產保護獎頒獎典禮。

 

關於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

「藝術、文化及保育」是香港賽馬會(「馬會」)慈善貢獻的策略範疇之一。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由馬會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進行,是馬會至今負責的最大型文物保育與活化項目。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共有16幢歷史建築物及戶外空間。建築群座落中環心臟地帶,佔地13,600平方米,當中新建的國際級美術館與綜藝館有助活化再用建築群。

馬會全力承擔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並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的名稱管理與營運該活化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成立於1884年,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馬會透過其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2018/19年度,馬會透過各項博彩稅及利得稅,為政府庫房帶來破紀錄的233億港元收入,並向獎券基金撥款13億港元。另外,已審批慈善及社區捐款達43億港元。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其慈善信託基金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馬會將繼續與香港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呈獻「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展覽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大館當代美術館今天宣布將於2019年10月5日至2020年1月4日期間,與紐約巴德學院的策展研究中心聯手呈獻全新的「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展覽。是次展覽由Lauren Cornell、陳樂明、譚雪及Tobias Berger負責策劃,並由助理策展人Jeppe Ugelvig協力舉行。策展靈感來自八十年代經典科幻電影《2020》和動漫《阿基拉》等所預視的2019年,展覽將探討「電馭叛客」(cyberpunk,又譯網絡或數碼龐克)的美學如何滲透於當代藝術及視覺文化中,並審視這類型的科幻構想如何成為我們的當下。

Cyberpunk是於1980年代興起的科幻小說類型,其所描繪的未來充斥著先進科技,城市範圍不斷蔓延,社會秩序全然不同,而一眾特立獨行的角色則身處社會邊緣,奮力完成自身的任務。不論是《2020》和《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等電影,還是《攻殼機動隊》等漫畫或Philip K. Dick的小說,cyberpunk文化持續出現於各種藝術載體,相繼引發觀眾的興趣與反思。

「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展覽圍繞著「元城市」(或 「後設城市」)著墨,這是cyberpunk作家William Gibson對互聯網的稱呼:一個既現實又虛擬的城市空間。不論是通過描繪虛擬的巨型都市、建築物或城市地表的全景觀,抑或是對生活於此的人在情感或心理上的細膩刻劃,這次展覽的作品皆是為了探究cyberpunk大都會的轉變,如何由對未來生活的幻想式比喻,變成令人無從逃避,循環不息的現在。

是次展覽的作品形式多元化,當中包括數碼錄像、混合媒體作品、三維繪畫作品、雕塑、錄像、全息影像、攝影作品及印刷作品。參展藝術家來自香港、中國內地、韓國、澳洲、加拿大、美國、印尼及日本等地,各自演繹心目中獨特的cyberpunk形象。有些藝術家選擇從遠處觀看城市的天際線,或選擇聚焦於人群、機器和社會運作;另一些則對科幻小說中的亞洲城市描述提出質疑。

策展人Lauren Cornell、陳樂明、譚雪及Tobias Berger於是次展覽的「策展人語」中表示:「策展靈感來自2019年——許多cyberpunk膾炙人口的未來場景,都設定或計劃於這一年降臨——展覽旨在表現這類型在我們的集體想像中仍留下怎樣的魅力。不論是通過描繪虛擬的巨型都市、建築物或城市地表的全景觀,抑或是對生活於此的人在情感或心理上的細膩刻劃,這次展覽的作品皆是為了探究cyberpunk大都會的轉變,如何由對未來生活的幻想式比喻,變成令人無從逃避,循環不息的現在。」

參展藝術家(按英文名字排序)

  • 唐納天
  • Bettina von Arnim
  • 陳偉江
  • 陳維
  • 崔潔
  • Aria Dean
  • 何銳安
  • 徐梯善
  • 石田徹也
  • JODI
  • 李昢
  • 三上晴子
  • 中藤毅彦
  • 大竹伸朗
  • Yuri Pattison
  • Sondra Perry
  • Seth Price
  • Jon Rafman
  • 佃弘樹
  • Nurrachmat Widyasena
  • Zheng Mahler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為期三個月的展覽期間舉辦一系列公眾及教育活動,包括「藝術不夜館:《銀翼殺手》放映會暨Ackbar Abbas座談會」(11月21日),以及定期的導賞團。請瀏覽大館網頁了解更多活動詳情。

參觀須知

「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展覽將於2019年10月5日至2020年1月4日在大館賽馬會藝方的藝術展廳舉行,公眾可免費入場。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賽馬會藝方則於每天上午11時至晚上8時開放(逢星期一為下午2時至晚上8時)。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全新展覽「藏木於林」

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香港、內地及台灣年輕的新晉藝術家將參展大館當代美術館全新展覽「藏木於林」。是次展覽由「藝類」呈獻,並由陳子澂及張瀞尹共同策劃,將於2019年9月22日至12月31日期間舉行,探討藝術創作過程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面。

英文展題「Very Natural Actions」取自法國理論家兼文化評論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論述,他認為深刻的寓意「均建基於平凡普通的行為之上」。當代藝術正好與這種思想不謀而合,是藝術家自然而然對世界產生的回應,創作目的更加貼近生活,與「藝術歸藝術」這種純粹探究美學的狀態有所不同。

「藏木於林」鼓勵觀看者不只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能從中尋找藏於林中深處的嘉木,與自我經驗共鳴,讓藝術作品成為藝術家和觀眾間分享的橋樑。創作者與觀看者的關注點可能非常不同,但萬千思緒的啓發點,卻從同一件作品出發。透過呈現隱藏於藝術創作過程後的維度空間,「藏木於林」為觀眾帶來欣賞作品的更多可能性。

是次於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的展覽,延續了一眾藝術家去年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的群展「林中的樹倒下而沒有人在」中的討論。當時的展覽與上海雙年展同時舉行,將目光放在藝術家窺視世界而成的作品;「藏木於林」則探討藝術作品與背後實踐過程的關係,透視各個藝術家千絲萬縷的題材與創作脈絡。

策展人陳子澂及張瀞尹表示:「藝術家透過創作過程建構了自成一格的世界,觀看者可從中認識藝術鮮為人知的一面。而『藏木於林』的宗旨正是如此,讓觀眾窺探當代藝術家的實踐過程,展開更多作品觀看的可能性。」

是次參展的藝術家透過裝置藝術、物件、影像、照片等媒介探討他們感興趣的主題,着重藝術的創作過程,從他們獨特的視角詮釋世界,像是揭示霓虹燈背後的陰暗面、利用物件塑造抽象意境,或是運用重疊的圖像為歷史故事及個人回憶創造全新背景。

大館當代美術館致力支持新晉藝術家和策展人,共同為當代藝術領域的文化論述推陳出新。這次的「藏木於林」展覽,大館當代美術館與策展人陳子澂及張瀞尹深度合作,希望能夠為本地、亞洲和國際的藝術交流和對話作出貢獻。

香港策展人陳子澂和張瀞尹近年來的策展成績有目共睹。2018年,陳子澂策劃的「言靈」展覽入選Para Site新銳藝術人才計劃;兩人亦於同年當選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年策展人計劃中其中一個獲獎策展團體。

參展藝術家

  • 陳嘉翹  
  • 陳翊朗  
  • 鄭婷婷
  • 紀柏豪
  • 鍾正
  • 何意達
  • 劉衛
  • 廖月敏
  • 林奧劼
  • 陸浩明
  • 蕭逸楠
  • 王思遨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爲期三個月的展覽期間舉辦一系列公眾及教育活動,包括「富士康頻率第三號——爲三位明顯爲華人的表演者而作」,一部包括即時遊戲機制、鋼琴教學、3D列印和詩歌的「算法戲劇」作品﹙10月11日﹚、策展人與藝術家講座﹙11月28日﹚,以及定期的導賞團。請瀏覽大館網頁了解更多活動詳情。

參觀須知

「藏木於林」於2019年9月22日至12月31日在大館舉行(F倉;由賽馬會藝方入口進場),公眾可免費入場。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賽馬會藝方則於每天上午11時至晚上8時開放(逢星期一為下午2時至晚上8時)。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柏林藝術節 — 大館全新文藝盛事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致力為香港展現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與歷史文化體驗,將於11月4日至17日期間與德國駐港總領事館、香港歌德學院及visitBerlin合作,呈獻全新的文藝盛事:柏林藝術節。屆時將有豐富的收費及免費公眾節目,門票於2019年9月12日起於Ticketflap發售。

柏林藝術節將引領公眾深入探索這座滿載光輝印記的城市,再度見證箇中別具代表性的創意、文化與藝術演變。大館新舊交融的建築群烘托出每項表演項目的精髓,讓訪客猶如親歷其境般享受獨特體驗。

柏林的歷史印證了變幻原是永恆,並成就了這座歐洲名城的多元藝術景觀。適逢柏林藝術節這個獨特時刻,大館將雲集多姿多采的古典與當代藝術,一展柏林新舊文化交織碰撞,擦出火花。

海布隆符騰堡室樂團

11月的三個晚上,監獄操場將化身為全港最嶄新、最別開生面的演奏場地,並請來德國備受垂青的海布隆符騰堡室樂團獻藝。是次演出的三套曲目均緊扣柏林跌宕的歷史,選自不同年代而指向同一根源——1747年。就在這年,偉大的作曲家巴赫接受了普魯士國王提出的音樂考驗。(11月8日至10日;票價為$580至$300港元*)

塢廸.琳珀《柏林之夜》

塢廸.琳珀是當今柏林舞廳演出首屈一指的表表者,憑藉獨一無二的藝術造詣,演繹充滿戲劇張力。是次音樂會在大館的監獄操場舉行,選曲來自柏林動盪不安的1920至30年代間、刺激又神秘的地下音樂。琳珀演繹的曲目出自Kurt Weill、Frederick Hollander、Mischa Spoliansky及Hanns Eisler等作曲家手筆,其前衛的音樂創作捕捉了不斷跨越界限和挑戰禁忌的氣氛。(11月16日;票價為$680及$480港元*)

柏林光影

一連七晚的「柏林光影」將為柏林藝術節打響頭炮。大館與香港歌德學院合作,精選七部極具代表性的德國電影,展示戰後至當代多位知名德國導演的經典作品,包括《疾走羅拉》(1998)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者》(2006)等,透過光影以多面向剖析德國的人文歷史。(11月4日至10日;票價為$120港元*)

電影與音樂交織的感官盛宴

1927年的經典無聲電影《柏林:城市交響曲》(11月11日至12日)與導演約翰內斯.沙夫於2018年創作的《現代交響曲》(11月13日至14日)將於柏林藝術節期間輪流上映,帶領觀眾遊走柏林的過去與現在之間。《現代交響曲》扭轉《柏林:城市交響曲》原有的敍述手法,並由Âme樂隊的Frank Wiedemann及電子音樂家Alex.Do於放映現場即席配樂,歌頌建構出柏林魅力的活力與險惡。《現代交響曲》11月14日場次完滿落幕後,兩位配樂Frank Wiedemann及Alex.Do將移師至毗鄰大館的餐廳酒吧Cassio,為只此一晚的柏林狂歡之夜擔任DJ。

《藍天使》由約瑟.雲.斯坦堡於1930年執導,是有聲電影史上極為人讚頌的經典作品,觀眾沉醉於由歌舞名伶瑪琳.黛德麗所演繹的愛情故事當中。放映開始前,知名歌舞表演家塢廸.琳珀將分享她與瑪琳.黛德麗二人之間的故事,娓娓道來兩代歌舞天后的華麗世界。(票價為$380港元*)

狂迷柏林電視劇

《巴比倫柏林》為德國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電視劇,由《疾走羅拉》導演Tom Tykwer執導,講述一名為Gereon Rath的警探,於威瑪共和國時期的柏林執行秘密任務。當時德國剛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掙扎著從戰禍中恢復元氣,劇集深刻描繪了這個時代的人文面貌。

在柏林藝術節的最後一個周末,F倉展室將化身為舒適的起居室,讓觀眾在柔軟的梳化和豆袋上「煲劇」一整天。由早到晚,《巴比倫柏林》第一季的8集影片將帶領觀眾回到1930年代的柏林,重溯這個城市浴火重生的過程和故事。(11月16日至17日;票價為$280港元*)

光影海盜《光雕柏林》

柏林藝術節期間每晚六時正,環繞大館監獄操場的牆壁立面均化作投影屏幕,幻化成五光十色的柏林大都會。柏林的光影藝術創作團隊「光影海盜」(LiCHTPiRATEN)以別出心裁的燈光設計及光雕投影,加上特地創作的樂聲,締造讓人目眩神迷的幻想世界,展示對柏林的種種想像。過去的歷史相互碰撞,現代都市的戲碼活現眼前。節目免費向公眾開放。(11月4日至17日)

飛躍舞步舞團

飛躍舞步舞團(The Flying Steps)誕生於柏林街頭,至今已橫掃多個Breakdance比賽冠軍,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更創立了旗下的舞蹈學校。於柏林藝術節的最後一個週末,舞團將夥拍香港的街頭表演者,在檢閱廣場為大家送上連串驚喜演出。Breakdance自由即興,隨時出現,待訪客前來發掘。節目免費向公眾開放。(11月16日至17日)

柏林街頭藝術

從東面看,柏林圍牆是巨大嚴峻的屏障。從西方看,它與廣告海報及繪畫交疊在一起,經歷40多年後,成為街頭藝術家、塗鴉創作及商業主義的大畫布。以此為靈感,柏林的WENU藝術團隊將會在大館的檢閱廣場與香港藝術家一同創作,與公眾一同見證這個大型街頭藝術的誕生。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自11月4日起)

《包豪斯遇上香港》

電影《包豪斯遇上香港》探索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文化運動之一,展示包豪斯如何對全球的建築界和設計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平面設計、字體設計以及家具、數碼產品等。《包豪斯遇見香港》以包豪斯創始人沃爾特‧格羅佩斯的前瞻遠見開首,再從全球視角探討包豪斯精神,在香港的天際線感受過去足跡,以新技術驅動數字化轉型為下一代創造未來。節目免費向公眾開放。(11月6日至12日、15日至17日)

支持與贊助

大館感謝以下各方對柏林藝術節的支持,包括香港賽馬會;協辦機構:德國駐港總領事館、香港歌德學院及visitBerlin;主力贊助:梅賽德斯—奔馳香港有限公司及RIB Software SE.;贊助機構:巴斯夫東亞地區總部有限公司、寶馬汽車(香港)有限公司、美酒窖、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西門子、創科實業;指定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航空公司;以及支持機構:Commerzbank AG Hong Kong Branch、德國中央合作銀行- 香港分行、Puma Bodywear及thyssenkrupp Elevator Asia Pacific。

參觀須知

*另有優惠票發售。

門票將於9月12日在Ticketflap發售:https://www.ticketflap.com/projektberlin。如欲查看更多資料,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projektberlin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大館2019秋季節目

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公布全新秋季節目內容。

本季度以大館舞蹈季2019展開序幕,一系列表演藝術節目破格登場;隨後緊接的柏林藝術節,為香港帶來當地最享負盛名的藝術家和演出,猶如歲月光輝重現眼前。大館秋季節目還包括兩個全新當代藝術展覽,以及充滿互動的歷史文物節目大館十六:總部」,讓訪客親臨其境,體驗上世紀警察總部大樓的迷人故事。

 

大館舞蹈季2019

大館舞蹈季2019請來多位來自香港、以色列、日本、美國等地的知名和獨立表演藝術家,呈獻一系列舞蹈演出,突破表演藝術的形式、界限,探索身份,讓本地觀眾重新審視舞蹈的力量和可能性。

《如舞在弦》

來自以色列的獲獎女演員、編舞家兼舞者Renana Raz與托斯卡尼尼弦樂四重奏攜手合作,巧妙揉合弦樂與舞蹈,樂韻律動隨着翩翩舞步迴盪,一股張力盛情奔放,為表演藝術交織出弦外之音,將層次昇華。托斯卡尼尼弦樂四重奏另將於9月29日舉行音樂會。(9月27日至29日)

《雙妹嘜:RE

適逢成立二十周年,香港獨立二人現代舞團「雙妹嘜舞蹈劇場」(楊惠美及陳敏兒)強勢回港再踏舞台,重現經典的啜核幽默表演。是次於大館的限定演出將圍繞身份、香港、年齡、性別,以及兩位舞者走遍亞洲、遠赴美國的生活,揭示香港城市生活中的荒誕與奇觀、耐人尋味的軼事與出乎意料的表演者,教人驚喜不絕。 (10月4日至6日)

《非變之舞》

跨媒體藝術家鄭得恩受祖父乘船移民南非的故事啟發,將舞台化作一艘穿梭古今未來的船,以浸入式體驗引領觀眾互動,把身體當成記憶載體,透過編舞展開一場蛻變儀式,尋覓身份,台上台下一同步入未知境地。(10月18日至20日)

《夢想成真》

身處一個平凡不過的「地下」舞廳,以色列編舞家Dana Ruttenburg打正舞蹈變革旗號,組了一隊怪誕的「夢幻舞團」,團員包括一位60歲的表演者、一位已轉型成為物理治療師的過氣舞者、一位渴望重返舞台的單親媽媽和一位編舞家。他們將為觀眾帶來一場破格舞蹈,全場參與其中,從各位舞者的夢想、幻想和惡夢中身同感受那份瘋狂、喜悅和悲傷。(10月24日至27日)

《靜極思動 Hip-hop對決、工作坊及展演》

大館邀請各位親臨檢閱廣場,參與一連兩日的靜極思動舞蹈表演、比賽和社區工作坊,學習如何控制內心動靜,讓思緒轉化成舞動力量。首日演出會介紹即興接觸、巴西戰舞、浩室及嘻哈,翌日會邀請來自內地、日本和台灣的舞者展示拿手的街舞動作,讓大家站在同一舞台,百花齊放!(10月12日至13日)

大館夥拍兩大舞團強勢合作

今年秋天,大館聯同香港兩大舞團 — 香港芭蕾舞團和城市當代舞蹈團 — 攜手帶來一系列豐富的舞蹈電影、互動體驗及演出。屆時將有驚艷全城的香港芭蕾舞團出場,以優雅動感而高難度的舞步演繹古典和現代作品,邀請公眾免費欣賞(10月5日至6日)。 此外,城市當代舞蹈團將舉行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捕捉舞蹈與影像之間的靈感碰撞,彼此激發創意,創造別開生面的作品。(9月7日至15日)

 

柏林藝術節

大館與德國駐港總領事館、香港歌德學院及visitBerlin攜手呈獻柏林藝術節,帶來豐富的音樂、舞蹈、電影和藝術體驗。柏林藝術節將於館內各個獨特的場地舉行,深入探討這個曾被分隔開來的城市蛻變重生的歷史,透視這種堅毅不屈的精神,如何跨越時代仍歷久彌新。 (11月4日至17日)

 

當代藝術和文化

藏木於林」展覽

由藝類呈獻,大館當代美術館展覽「藏木於林」着眼於當代藝術如何打破傳統框架,讓參觀者欣賞藝術作品時不再只留於表面,而是更進深層次研究藝術背後的創作軌跡。展品所代表現的不但是過程,也是媒介,連接藝術家和觀眾,激發無窮想法、思考,並通過揭示藝術創作過程中隱藏了的不同維度,來考究能展開甚麼藝術可能性。(9月22日至12月31日)

「幽靈維面電馭叛客在未來之年

由Lauren Cornel、陳樂明、譚雪及Tobias Berger攜手策劃,是次大館當代美術館展覽探討「電馭叛客」(cyberpunk)的美學和未來主義如何滲透到當代藝術和視覺文化中,同時探索網絡都市最初的魅力如何演變成無可避免、不斷重複的現實。展覽將展示巨型都市全景圖和地下世界的快照,讓觀眾觀察、目睹科幻小說所設想的反烏托邦未來。(2019年10月4日至2020年1月4日)

 

多元的歷史文物故事

「大館十六:總部」

「大館十六:總部」是大館十六系列中,第二個回顧歷史建築的項目,訪客將深入百年歷史的警察總部大樓,細味其建築特色、功能發展和活化過程。從警察總部大樓在1919年落成前的時期,到後來為不同族裔的警員提供多元設施,此後活化成為文化體驗及展覽場地;一世紀以來的故事由是次展覽及活動呈現於公眾眼前。(2019年10月30日至2020年1月2日)

「大館101」環境劇場

「大館101」透過展示101件歷史物品,以互動形式讓訪客體會昔日時光。「大館101」環境劇場超越傳統的舞台界限,表演者將帶領觀眾通過複式展室重溫建築群往日的故事,並了解其歷史。(展覽:即日起至9月22日;環境劇場:8月11日、18日及25日,9月8日、15日及22日)。

 

參觀須知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延長開放時段

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欣然宣布在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的「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展覽將於8月3日起,延長每周六的開放時間至晚上9時。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大型個展「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自開幕以來,盛況空前。大館當代美術館有見及此,於每周六延長展覽的開放時間至晚上9時。希望藉此招待更多訪客,讓公眾有更多機會欣賞這重要展覽所展出的多件畫作及雕塑。

由8月3日起,展覽開放時間為:星期日至星期四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7時,星期五及星期六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9時。閉館前30分鐘停止入場。

自6月1日開幕以來,展覽已接待了創紀錄的6萬名訪客。為回應訪客的殷切需求及熱情,村上隆決定重臨大館,於7月27日再舉行一場公開演講及簽名會,與訪客會面。

村上隆與動畫

在「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展覽期間,大館當代美術館亦會舉行一系列動畫放映會,包括村上隆的第一部動畫電影《水母看世界》,以及名為「二次元衝擊!」的放映單元,選出七部1970年代至200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動畫,予觀眾欣賞。

「二次元衝擊!」中的精選電影包括:講述宇宙冒險之旅的《銀河鐵道999》,是松本零士的里程碑之作;經典作品《機動警察 劇場版》和《新世紀福音戰士》,由兩位特立獨行的導演押井守及庵野秀明分別操刀,將典型日本動畫作有趣改造;此外還有創意無限的天才導演大友克洋、湯淺政明、今敏所創作的大師級作品《MEMORIES》、《心靈遊戲》及《盜夢探偵》。

這一系列放映將提供難得機會,讓觀眾對日本動漫有更新鮮的理解,從中發掘動漫作品與日本及國際當代藝術之間的聯繫。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將持續開放至9月1日,而「二次元衝擊!」將於2019年7月27日至8月18日舉行。

展覽門票現已於Ticketflap預售(網址:www.ticketflap.com/murakami):
預售門票為60港元(正價)及45港元(優惠)*

展覽即日門票可於大館當代美術館接待處購買 :
售價分別為75港元(正價)及55港元(優惠)*

*優惠票適用於學生(18歲以下或持有有效之全日制學生證)、65歲以上長者及殘疾人士。

有關展覽、各項活動及票務詳情,請瀏覽www.taikwun.hk/murakami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
MURAKAMI vs MURAKAMI

由Tobias Berger與Gunnar B. Kvaran策展
由Astrup Fearnley Museet (奧斯陸阿斯楚普.費恩利現代藝術博物館) 呈獻

展覽日期:2019年6月1日至9月1日

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
賽馬會藝方及F倉展室
開放時間: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7時(星期五及六:上午10時30分至晚上9時)

複製網址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 - 大館當代美術館隆重舉行村上隆 (Takashi Murakami) 大型作品展

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

《無題》,2019
  塑膠彩、鉑金箔、金箔、畫布、鋁合金框 
  240 × 525 厘米 (原作)

© 2019 村上隆 / Kaikai Kiki 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大館當代美術館隆重舉行大型個展「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帶來日本藝術家村上隆(1962於日本東京)的作品。展期為201961日至91展覽探索這位日本著名藝術家引發多元化文化現象藝術作品。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由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挪威奧斯陸Astrup Fearnley Museet(阿斯楚普.費恩利現代藝術博物館)總監Gunnar B. Kvaran共同策展,展示村上隆一系列多元,卻各走極端的作品,包括他的大型後末世主題作、歡樂滿載的花朵作品,以及發人深思、充滿佛教頓悟味道「圓相」作系列

同時,的經典大膽戲服作品亦將首次展出,訪客更可同時觀賞村上隆的重作品、私人藝術珍藏,以至讚嘆牆壁地板藝術,感受強烈複雜的視覺衝擊。

展覽大館的所有藝術展廳舉行匯聚村上隆在創作生涯上,超過60畫作雕塑,讓訪客懾人的的體驗式場景中,感受村上隆精彩作品及生活中體現的矛盾

 

三樓

宇宙初生的啼聲 (The Birth Cry of a Universe)

三樓主廳展示村上隆雅俗共賞的作品,將精英藝術和流行文化混為一體。可愛的形象背後卻蘊含著創傷和痛苦的陰鬱視野,為黑暗奇觀營造出種種怪誕景象,多少反映了藝術家尤其是在福島核災難之後對核電的焦慮,同時表現出兩次原爆及隨後的美國文化泛濫給戰後日本帶來的創傷。

Tan Tan Bo根據村上隆年輕時的最愛、日本漫畫家水木茂筆下的人物而創造。這些人物看來如蠕動的幽靈,噴出迷幻色彩的閃亮體液。他把甜美可愛的「kawaii」美學與黯淡陰暗的東西結合起來,令人不安。這不僅反映了藝術家深受壓力所苦,還為人類設想未來世界末日的境況。

展廳最矚目的作品是花上14年創作的4.5米高大型金箔雕塑《宇宙初生的啼聲》,在此首次完整亮相。作品呈現出宇宙的雄偉莊嚴,卻仿佛因為難以承受自身的重量,顯得慌亂不安,整個形態開始潰不成形。佈滿骷髏頭的地板藝術,也令訪客不得不穿越一片荒涼的景象——發自內心的「人終有一死」訊息,提醒我們一切人間財富和世俗追求,盡皆虛幻。

 

藝術家收藏 (The Collection)

村上隆雖是全球流行文化的表表者,但其實他對藝術史認識深刻,擁有傳統日本畫的博士銜頭。多年來村上隆蒐集了大量傑出藝術品,可見其歷史知識深厚,品味不拘一格。其收藏品數以千計,今次展覽只展出精選部分,包括影響他的戰後日本和西方藝術家之作。是次展品挑選因懷舊而起,回溯其職業生涯的源頭,同時向其他偉大藝術家致敬。

 

二樓

服裝 (Costumes)

眾所周知,村上隆喜歡打扮成日本次文化常見的稀奇古怪「動漫角色」。他覺得自己有點像「御宅族」,還謙稱自己英語說不好,唯有用服裝打扮來傳達想法,以獲得關注——也許他亦想借助奇裝異服,對抗當代藝術高不可攀的世界。村上隆的8套色彩繽紛服裝是首次公開展出。

 

一樓

法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英國畫家法蘭西斯培根是村上隆多年來非常欽佩的藝術家。培根的作品呈現出內心充滿不安、難以平衡的感覺,村上隆深有同感,覺得自己也有類似的創作心態。培根擅於扭曲畫中人的身體和面孔,村上隆也以其特有的超現實手法,將人物大膽變形,如臉上冒出眾多面孔,嘴裡吐出身體其他部位。自21世紀初,村上隆一直致力於這種變化多端的畫作系列,向西方和日本藝術家致敬。他這些「培根習作」層次豐富,內心的動盪不安最終化為可怖而美麗的畫面,概括了村上隆錯綜複雜的創作軌跡。

 

Tan Tan Bo習作 (Tan Tan Bo Studies)

Tan Tan Bo源自水木茂的漫畫角色,也是村上隆先前創作DOB先生(村上隆另一個自我)的又一次化身。這次展出他細緻入微的草圖,一窺其力求完美的美學精神。觀眾可仔細端詳──正是這些巨細無遺的研究,對細節一絲不苟和無窮無盡的潤色,才催生出每件「超扁平」作品。

 

超扁平花朵 (Superflat Flowers)

走進房間,村上隆拿手的太陽花,沒完沒了地重複組合,蘊藏著澎湃感情。村上隆所闡述的「超扁平」概念,不僅指日本藝術中畫面的透視平面,更引伸為拒絕將高雅藝術、通俗文化、社會本身劃分等級。他對藝術史始終興趣不減,作品參考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對「均質構圖」(allover compositions)的探索。

 

圓相 (Enso)

展室從牆壁到天花板都塗上了金色,錯綜複雜的視覺力量引人入勝,跟安迪華荷用錫箔和銀色油漆來裝飾的銀色「工廠」有異曲同工之妙。村上隆的創作方法也多與華荷相若:如重複的變奏、高雅與低俗混合、打破經典和通俗的界限,還有工作室的增產模式和捕捉商機、製造宣傳的眼光。另一方面,金色也令人聯想到歷史上的宗教偶像、聖人高僧、神聖場所。村上的「圓相」畫可追溯至日本傳統的禪畫,「圓相」象徵禪宗的空無、合一、無極;這些畫有些是用噴漆噴在金色和銀色的顏料上,有些則塗在凹凸的骷髏頭圖案上。這個空間可供人沉思冥想,思考生命之虛無與有限,為展覽畫上發人深省的句號。

 

監獄操場

KaikaiKiki  (Kaikai and Kiki)

KaikaiKiki,活潑俏皮,沒有什麼明顯意思,是村上隆藝術創作中不斷重現的兩個淘氣角色。Kaikai是長著兔耳朵的小孩;Kiki則短耳尖牙,有三隻眼睛。他們耳朵上分別寫上「Kaikai」 和「Kiki」字樣,可譯為「怪怪奇奇」。人們對十六世紀日本狩野派宗師狩野永德那種精雕細琢的詭異畫風,大加讚賞,藝術家即用此語,以作致敬。「Kaikai Kiki」也是村上隆的藝術代理及製作公司名字。這兩件雕塑採用了典型的「超扁平」風格,意義和深度均平面化。兩者既是代表村上隆公司品牌的吉祥物,也反映出村上隆一直探索和介入社會以消費為尚的視覺及經濟運作機制。KaikaiKiki是村上隆在凡爾賽宮展覽之後首次在戶外展出的雕塑作品。

 

F倉展室 (地面入口)

限時概念

展覽期間,F倉展室亦會開設限時概念店,讓訪客免費欣賞村上隆的霓虹牆紙作品。限時概念店可謂村上隆參與視覺文化的延伸,將出售他的多款產品包括大館獨家發售的展覽限量品。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爲期三個月的展覽期間舉辦一系列公眾教育活動,包括於洗衣場石階定期放映村上隆的影作品,以及與村上隆、Gunnar B. KvaranTobias Berger進行公開對話。其他活動包括多場導賞團、教育工作坊、公開演講、動漫電影放映會等。請瀏覽大館網頁了解更多活動詳情。

 

門票現已Ticketflap預售(網址:www.ticketflap.com/murakami):

預售門票為60元(正價)及45元(優惠)*

 

即日門票於大館當代美術館接待處購買 :

售價分別為75元(正價)55元(優惠)*

*優惠票適用於學生(18歲以下或持有有效之全日制學生證)、65歲以上長者及殘疾人士。

 

有關展覽、各活動詳情,請瀏覽www.taikwun.hk/murakami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

MURAKAMI vs MURAKAMI

Tobias BergerGunnar B. Kvaran策展

Astrup Fearnley Museet (奧斯陸阿斯楚普.費恩利現代藝術博物館) 呈獻

展覽日期:20196191

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
賽馬會藝方F倉展室
開放時間:上午1030分至晚上7時(星期五:上午1030分至晚上9時)
 

查詢請聯絡:

social/capital                                                                                                             

Cat Wong                                                                       Blair Ng
電郵:cw@social-capital.com                                     電郵:bn@social-capital.com
電話: +852 2552 8775                                                電話:+852 2552 8775

 


 

村上隆在大館賽馬會藝方
 攝影:13thWitness

關於村上隆 (Takashi Murakami)

村上隆擁有日本畫的博士學位,能將日本傳統藝術精緻細膩的技法,與最先進的技術巧妙結合。其作品深受日本漫畫和「kawaii」文化啟發,筆下人物多來自往昔的神話傳說,既怪異又可愛,不乏詼諧滑稽的特色,魅力令人沒法擋。他在2001年提出「超扁平」美學理論,連同陸續策展的三部曲(第三部分名為《小男孩》,是1945年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的代號),試圖打破流行藝術與高雅藝術的僵化界限,探討日本遭受核爆後社會的變化及國民思想的轉變,梳理先鋒藝術、漫畫、動畫及更早的浮世繪版畫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古代日本藝術不強調透視的平面畫法,已滲透到當今每一種表現媒介。村上隆多年來在這方面悉心鑽研,在當代藝術家中別樹一幟,作品經常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和藝術機構展出。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藝術、文化及保育」是香港賽馬會(「馬會」)慈善貢獻的策略範疇之一。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由馬會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進行,是馬會至今負責的最大型文物保育與活化項目。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共有16幢歷史建築物及內外空間。建築群座落中環心臟地帶,佔地13,600平方米,當中新建的國際級美術館與綜藝館有助活化使用建築群。

 馬會全力承擔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並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古蹟及藝術館的名稱管理與營運該活化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複製網址

大館歡賀開幕一週年  藉專題展覽「大館101」繼往開來

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今天(5月25日)慶祝開幕一週年,並以「大館101」歷史文物展覽揭開序幕。一眾嘉賓及訪客於典禮上觀賞香港警察樂隊及警察儀仗隊的精彩表演。

自去年開放予公眾參觀以來,大館為市民大眾帶來多個歷史文物與藝術展覽、音樂表演、電影放映會和導賞團等多元化的節目活動,深受歡迎。營運首年,訪客累計約340萬人次,成為城中最多人到訪的古蹟。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香港賽馬會主席周永健博士及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主持週年慶典。超過二百位嘉賓蒞臨典禮,包括政府官員、社區領袖,文物、藝術與文化界代表,以及合作夥伴。

周博士表示,大館不負眾望,為這個城市增添文化藝術氣息。他說:「自大館開幕以來,各式各樣的展覽、活動及表演在這裡相繼上演。大館分別與各藝術團體及藝術節合作,同時為本地藝術家及表演者提供平台。此外,大館與社區緊密連繫,收集及分享中區的趣聞軼事。社會各界人士,不論是學生、長者或不同能力人士,均可到來參與各式精彩活動,共享大館的空間。」

大館開幕一週年慶典之際,同時為「大館101」展覽揭開序幕。「大館101」展示一百零一件與中區警署建築群相關的物品,娓娓道出昔日在這個古蹟裡各種工作和生活的故事。

此外,大館將帶來本地和國際藝術家與團體的連串精彩展覽和節目,例如國際著名藝術家村上隆的當代藝術展覽,於6月1日開始。

周博士表示,中區警署建築群經活化成為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不但讓馬會為香港的文物保育訂立了新標準,而且將建築群轉化成為充滿生氣的文化空間,供市民共享。

全賴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馬會才得以支持這個活化項目,以及社會上的不同需要。透過這模式,馬會創造可觀的經濟及社會價值,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作為馬會最大型的「藝術、文化及保育」慈善項目,也是全港最大型的古蹟保育及活化計劃,大館為香港的歷史傳承與文化生活更添姿采,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藝術與文化樞紐的地位。

周博士特別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謝,感謝她自項目開展之初已大力支持。他又感謝在大館保育過程中緊密合作的各政府部門、古物諮詢委員會、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諮詢委員會成員、文物工作小組及藝術工作小組的成員,還有中西區區議會及街坊鄰里在過去一年的支持。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由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推行,由馬會承擔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大館的結構工程獲業界認同,其工程顧問奧雅納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頒發的卓越結構大獎2019。大館亦獲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 (HKICON) 頒發的HKICON Conservation Award 2018 – Interpretation Category殊榮。這活化計劃亦獲英國《每日電訊報》形容為全港最大型及最複雜的保育計劃之一。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藝術、文化及保育」是香港賽馬會(「馬會」)慈善貢獻的策略範疇之一。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由馬會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進行,是馬會至今負責的最大型文物保育與活化項目。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共有16幢歷史建築物及戶外空間。建築群座落中環心臟地帶,佔地13,600平方米,當中新建的國際級美術館與綜藝館有助活化使用建築群。 

馬會全力承擔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並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的名稱管理與營運該活化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成立於1884年,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馬會透過其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2017/18年度,馬會透過各項博彩稅及利得稅,為政府庫房帶來破紀錄的226億港元收入,並向獎券基金撥款12億港元。另外,已審批慈善捐款達42億港元。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其慈善信託基金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馬會將繼續與香港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請瀏覽www.hkjc.com

 

圖片說明:

圖一:

香港賽馬會主席周永健博士在大館一週年慶典向觀眾致辭。

 

圖二: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很高興再次到大館,與眾嘉賓慶祝「大館」開幕一周年。

 

圖三:

警務處處長盧偉聰表示,大館自活化及去年正式開幕後,已成為一個富有歷史韻味的文化集中地。

 

圖四:

馬會主席周永健博士(右)、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及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左)主持大館一週年慶典。

 

圖五:

馬會主席周永健博士(前排右三)、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排中)、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前排左三)、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兼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前排右二)、發展局副秘書長 (工務)1 林錦平(前排左二)、馬會副主席郭志桁(前排左一)、馬會董事利子厚(後排右六)、陳南祿(後排左六)、葉澍堃(後排右五)、李家祥博士(後排左五)、周松崗爵士(後排右四)、廖長江(後排左四)、梁高美懿(後排右三)、楊紹信(後排左三)、鄧日燊(後排右二)、王䓪鳴博士(後排左二)、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右一)、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後排右一)及大館總監簡寧天(後排左一)慶祝大館一週年。

 

圖六:

嘉賓及訪客於大館一週年典禮上觀賞香港警察樂隊及警察儀仗隊的精彩表演。

 

圖七:

馬會主席周永健博士(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及大館文物事務主管楊頴賢(左)參觀「大館101」歷史文物專題展覽,透過展示一百零一件物件,探索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豐富歷史。

複製網址

大館101

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今天隆重呈獻「大館101」專題展覽。當中101件展品,每件背後均記載着多年以來在中區警署建築群內的工作日常與生活點滴,並於01座複式展室及大館各處展出。「大館101」娓娓道出有關警務、司法、監獄及入境系統最鮮為人知的故事,引領來自不同年代的訪客深入其中,了解箇中趣事

由大館文物事務部策劃的「大館101」專題展覽於2019525日開幕,作為今個夏天大館一周年慶典的重點活動。展覽由一口設計工作室設計。大館昔日是首個香港警察總部,而今年亦適逢香港警隊175周年。

大館文物事務部主管楊頴賢表示:「是次展是了解大館古蹟文物及歷101』入門括曾在這個前為警署裁判司署及監獄所寫下的故事。回想大館復修後舉辦的首個展覽,大館101』便是進化版誌着大館首年的成功繼續把文化及歷蹟傳承到未來。」

 

以物為先的故事演

「大館101」延伸自大館開幕展覽「大館一百面」,當中所展出的100+1件展品,均與大館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帶來更深層次的歷史探索,有助了解昔日生活與工作點滴,還有珍貴的歷史時刻。當中包括常見與不常見的物品——為這個建築群多年來不斷轉變的角色和功能作出定義,而有關時、地、人的故事,有不少更會出乎訪客意料。

林林總總的展品既有剪報、相片、標誌,也有個人物品如隨身工具、身份證,以及各類文物等,全部一次過集中在「大館101」,如此難得機會,可以一次過飽覽所有與建築群故事相關的物品。

 

體驗與互

作為互動文物展覽,「大館101」歡迎訪客於大館各處展開體驗式之旅。各項展品跨越大館戶外及戶內不同位置,帶來別具風格、聲影俱備的互動場景,讓這趟包羅萬有的大館歷史旅程更添趣味。

口述歷史是「大館101」的重要部分,部分故事影片於大館中拍攝及播放,其他則融入展覽中。同時,訪客可於展場(01座地下一層)取得角色手冊——共有警員、太平紳士、囚犯、獄吏及市民五款——能透過五種角色了解昔日大館的不同面貌。

部分於「大館101」展出的展品包括:

  • 根據虎頭標本製作的雕塑,藍本來自於1915年警方在新界獵殺的老虎(01座複式展室)
  • 19201930年代的警隊探員徽章,該部門日後改組成為現時的刑事偵緝部(01座複式展室)
  • 早期滅火隊所用過的水車(01座複式展室)
  • 在中央裁判司署一號法庭牆壁的「禁止喧嘩」的標語,曾用作對當時前來旁聽審訊的公眾人士作出提醒(09座;另於01座複式展室設複製品)
  • 鐘戳記勤系統,前域多利監獄職員每晚用作記錄巡邏時間及次數(01座複式展室)

 

公眾參

展覽期間將設有多種公眾活動及大型裝置,以不同方式邀請香港及外地訪客參觀「大館101」專題展覽。各類活動包括中樂、警察兒童合唱團的演出及各類藝術表演等,亦有一系列「大館101——警察話當年」座談會分享當年成功捉拿大賊葉繼歡的「警察故事」。

與此同時,大館將與本地紙藝家楊慧合作舉辦一連串的手造記事本工作坊,活動靈感沿自前域多利監獄早期書籍裝訂的監獄勞動工作,至今仍是懲教署為獄中囚犯所提供的職業培訓。

 

參觀須知

「大館101

日期2019525日至 922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開放

地點:01座複式展室及大館各處

「大館101」專題展覽由大館文物事務部策展,設計夥伴為一口設計工作室,香港警務處為節目夥伴。

複製網址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大館當代美術館隆重舉行大型展覽「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帶來日本藝術家村上隆1962 年生於日本東京)的作品。展期為 2019 6 1 日至 9 1 日,展覽探索這日本著名藝術家引發的多元化文化現象。展覽將於大館的所有藝術展廳舉行,匯聚超過  60  件畫作及雕塑等,讓訪客在懾人的體驗式場景中,感受村上隆精彩作品及生活中體現的矛盾。

村上隆堪稱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既令人驚嘆,又使人困惑,隱隱批判當代文化。  此外,他亦敢於跳出當代藝術的領域,接觸主流觀眾。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由挪威奧斯陸 Astrup Fearnley Museet(阿斯楚普.費恩利現代藝術博物館)總監 Gunnar B. Kvaran 與大館藝術主管 Tobias Berger 共同策展,展示村上隆各走極端的作品,包括他的大型後末世主題作品、歡樂滿載的花朵作品,以及發人深思、充滿佛教頓悟禪意「圓相」畫作系列。同時,他的經典大膽戲服作品亦將首次展出,訪客更可同時觀賞村上隆的重要  影片作品、私人藝術珍藏,以至驚人的牆壁及地板藝術,感受強烈複雜的視覺衝擊。

大館藝術主管 Tobias Berger 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將村上隆的大型作品展首次帶到香港,以及首次展出他花耗 14 年創作的 4.5 米高雕塑作品《宇宙初生的啼聲》The Birth Cry of a Universe),同時呈獻他部分重要的私人珍藏。展覽讓訪客置身於藝術家的世界,也彰顯村上隆的智慧及發人深省的能力。」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在爲期三個月的展覽舉辦一系列公眾及教育活動,包括於洗衣場石階定期放映村 上隆的影片作品,以及與村上隆、Gunnar B. Kvaran Tobias Berger 進行公開對話。其他活動包括多場導賞團、教育工作坊、公開演講、動漫及電影放映會等。

展覽期間,F 倉展室亦會開設限時概念店,讓訪客免費欣賞村上隆的霓虹及牆紙作品。限時概念店可謂村上隆參與視覺文化的延伸,店內將出售他的多款產品,包括於大館獨家發售的展覽限量精品。

門票將於 5 8 日早上 10 時起於 Ticketflap 預售(網址:www.ticketflap.com/murakami:
預售門票為 60 港元(正價),優惠門票為 45 港元(持全日制學生證學生及長者)

即日門票可於大館當代美術館接待處購買  :
售價分別為 75 港元(正價)及 55 港元(優惠)

有關展覽、各項活動及票務詳情,請瀏覽    www.taikwun.hk/murakami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
MURAKAMI vs MURAKAMI

Gunnar B. Kvaran Tobias Berger 策展
Astrup Fearnley Museet (奧斯陸阿斯楚普.費恩利現代藝術博物館) 呈獻

展覽日期:2019 6 1 日至 9 1 日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 10
大館賽馬會藝方及 F 倉展室
開放時間:上午 10 30 分至晚上 7 時(星期五:上午 10 30 分至晚上 9 時)

查詢請聯絡:

social/capital

Cat Wong    Blair Ng
電郵cw@social-capital.com 電郵bn@social-capital.com
電話+852 2552 8775 電話+852 2552 8775

 

關於村上隆 (Takashi Murakami)

村上隆擁有日本畫的博士學位,能將日本傳統藝術精緻細膩的技法,與最先進的技術巧妙結合。其 作品深受日本漫畫和「kawaii」文化啟發,筆下人物多來自往昔的神話傳說,既怪異又可愛,不乏  詼諧滑稽的特色,魅力令人沒法擋。他在   2001   年提出「超扁平」美學理論,連同陸續策展的三部曲(第三部分名為《小男孩》,是  1945  年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的代號),試圖打破流行藝術與高雅藝術的僵化界限,探討日本遭受核爆後社會的變化及國民思想的轉變,梳理先鋒藝術、漫畫、動 畫及更早的浮世繪版畫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古代日本藝術不強調透視的平面畫法,已滲透到當今 每一種表現媒介。村上隆多年來在這方面悉心鑽研,在當代藝術家中別樹一幟,作品經常在世界各 大博物館和藝術機構展出。

複製網址

大館2019夏季節目

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公布全新夏季節目內容。繼一系列春季活動圓滿落幕後,度適逢大館一週年慶典之際,將繼續滿載精彩絕倫

本年夏季節目將帶來體驗歷史文物的嶄新視角、當代藝術展覽與劇場的多元深層次藝術探索,以及一系列期間限定活動,標誌大館匯聚歷史文化、啟迪藝術靈感即將踏入一週年。

 

古蹟及藝術館嶄新視角

大館101

是次專題展覽由大館文物事務部策,透過展示多項昔日日常物件及一系列互動裝置,揭示中區警署建群鮮為人知的歷史風貌。「大館101」將透過展示101件與警隊、司法、監獄及入境相關的物品,讓大家以嶄新視角,重新認識大館,在這個歷史建築群尋古探秘。

「大館101」專題展覽將於525922日舉行,請密相關的最新消

 

村上隆的百變當代創作

「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201961日至91日呈獻「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大型展覽,帶來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作品。展覽探索這日本著名藝術家引發的多元化文化現象。展覽將於大館的所有藝術展廳舉行,匯聚超過60件畫作及雕塑,讓訪客在懾人的體驗式場景中,感受村上隆精彩作品及生活中所體現的矛盾。

更多資料將於56日發布。

 

劇場新意象

作為帶來世界各地不同藝術作品的平台,今年夏季的大館劇場季將帶來高質素而新穎的術節目,呈獻多個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別具特色的原創作品,藉此進一步推動本地社區欣賞藝術。四演出在香港均屬罕見,配合大館的獨特場地,每項作品均把創意演繹得淋漓盡致。門票由527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Tri仔》

747日期間,歡迎觀眾傾盡耳力,捧腹享受原創兩文三語的港式歌廳cabaretTri家仔欣賞多元音樂人盧宜均劉榮豐及編舞家伍宇烈的精力作。載歌載舞背後溢出獨特的香情懷,對話妙趣橫生,歌曲精警到位,如此音樂之旅展現出一連串香人混雜廣東話、英語及普話的愛恨關,探索世世代對香「多言文化」的地觀點。

《核爆後的快樂生活》

由首位榮獲「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的華人劇作家甄拔濤創作,《核爆後的快樂生活》將展示災者在心理及生理上所面對的殘酷真相。此劇由德國慕尼黑Residenztheater委約創作,粵語版本全新製作。劇中兩位主角透過物件陳設、錄影片段及裝置創造一個核爆後的世界,帶領觀眾深入箇中發人深省的境況。演出日期為71214日,定必繼《未來簡史》後再度掀起熱話。

《童話研究所》

71821期間,來自英國的《童話研究所》將帶領年輕觀眾展開一段虛實交錯的故事旅,解構閱富有奇妙幻想的一面。演出以全英文進行,細膩入微的立體音與劇場效果交織之下,愛書之人將走進耐人尋味童話與傳奇故事情節。說書方式別出心裁,讓想像力在腦海自由馳騁,而觀將不知不覺發現故事情節正逐漸與眼前的真實境況交疊,令人眼前一亮

《被告哈姆雷特,請回答》

現實中沒有多少機會可以親身體驗法庭上的雄辯角力,而《被告哈姆雷特,請回答》的演出便是難得機會。是次重大法庭「聆訊」將於72627日及823期間展開,選址大館更具威嚴,在觀眾面前深入拆解難以言喻的「真相」。現實生活的司法人員如法、檢官及大律師將粉墨登場參原審,劇中角色哈姆雷特(Hamlet)、歐菲莉亞(Ophelia)及葛簇特齊(Gertrude)則由三位演分別即興演出,而現場亦會選出7位觀成為陪審團,決定哈姆雷特有罪與否。《被告哈姆雷特,請回答》拉近觀眾與法政專才的距離並加以互動,誘發對法治的深思。

 

周年別注限定

同一大館下:品牌聯乘

大館將與館內不同品牌及設計師合作推出一系列限量特別版年紀念品及餐飲體驗,大館小店亦將推出年特別禮品及優惠,詳情將稍後於大館網站公布,請密

複製網址

大館2019年春季節目 — 圓動力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330日至428日期間,舉辦文物事務部策劃、社區設計團隊「樂在製造」作節目夥伴展覽「圓動力」

,但港島中西區有不少狹窄道路、斜路也多,加上多條道路在日間大部時間被劃為禁區,不少區內商戶和運輸人士,經常選較方便手推車,作送貨之用。

「圓動力」以手推車作媒介,展示區內店間的商業連繫,探討手推車製造者如何以設計回應使用者所需,與時並進,改民工作生活

手推車歷史演變

展覽以簡介中西區的城市規劃及道路發展為起點受地形及早年城市規劃影響,中西區窄路、斜路和樓梯也多,而在區內找地方泊車和上落貨也不容易,因此不少人士經常使用手推車送貨。展覽第二部份,會展出多款在中西區常見或曾經常出現手推車,當中包括雙輪木板車、小販車、籠車、直身汽水車,以及加有剎掣裝置的手推車等等,部手推車已有三十年歷史

而「樂在製造」的研究團隊,花了接近六個月時間搜集歷史資料,除了中西區進行實地觀察及統計來自不同界別人士使用手推車的習慣和時間更訪問區內多間仍在使用手推車輸的老字號,包括寶源辦館、寶華傢俬裝飾、良友公司平記廢紙廠等等,了解多年以來手推車在工作上如何為他們帶來便利。在上環經營了接近六十年、製造多款適合在中西區使用的手推車於前年榮休的超記,其負責人亦解釋多年以來如何為區內商戶和住戶合他們的手推車。

原創手推車

「樂在製造」根據他們對中西區的觀察,展覽特別創作四部手推車,回應社區人士所需,當中包括可隨時調整大小的手推車,以及設有多個層格的買餸車等

「圓動力」動每天上午11時至下午6於公眾人除了每逢周六、日設有展覽導賞團外,還舉行兩場迷你手推車工作坊,歡迎家長及其子女參加 ,費用為每對親子$200

複製網址

大館2019春季節目

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今天公布最新春,當中包各式各樣的表、歷史文物及當代藝。兩個位於中央裁判司署的全新歷史故事空間亦會開放,以司法古蹟及社會發為重點。整個春,大館將以表、講座、演示、工作坊,及展等活,吸及各地的藝及文化愛好者來到親身體驗、學及享

 

將知化為藝SHIFTING知識的轉移」

大館最新表藝術季「SHIFTING的轉移」將邀來自不同界別的專家及名人,分享他們從研究得到的知轉化成藝術創作的經。於330日至428日期,「SHIFTING:知的轉移」將透一系工作室、講座及展,豐參觀者的想像力,從烹飪、建、音、舞蹈及機械等不同的日常生,刺激藝創作。

 

《憑「箜」對話》
《憑「箜」對話》跨及當代表的界限,揭開泰國傳統箜舞的神秘面紗。獲譽為泰國最叛逆舞蹈家兼箜舞大師的皮歇.克朗淳,將與本地粵劇藝術家王侯偉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借當代的手法和身體,結合生動的現場示範,一同探索及重新思考何謂傳統、修練與學藝。除工作坊及展外,皮歇更將於46日假監舉行免箜舞班,讓香港觀眾親身體驗這瀕臨失傳邊緣、既莊嚴又神秘的泰國傳統舞蹈。

 

工作坊*41日至7日(每天舉行)

公開箜舞課46

展演*47

 

《一切從研究開始 機戲城誌》

荷蘭 Het Nieuwe Instituut的城市研究項目「Automated Landscape」, 探討自動化系統和人工智能於人造環境的介入,項目研究員Merve BedirMarten Kuijpers 將透過互動工作坊及實驗性表演式講座,展人對建及城市規劃上的影,以及分如何將研究結果化為藝術創作的過

 

工作坊及考察*44日及22

表演式講座*428

 

《創造明日音樂》

一改傳統音樂學習法及創作模式梁智軒博士,以創的音作及演奏方式成為大眾焦。即使你對音樂毫無認識,亦可親身體他的嶄新電子音樂創演計劃,透過繽紛的電子積木和平板電腦,了及學這種不一樣的音樂創作過。節現場表、示範講座及互節目,合一家大小、音人及藝與音工作者一起參與。

 

工作坊*及展覽:41314

e- 樂團示範講座*42122

 

表演美味

既為廚師、企業家兼餐飲創辦人, Peggy Chan聯同幾位本地表演藝術家烹調一桌有關回憶、身分、食物及文化的「藝術料理」。此外,又會透過工作坊及講座,分享她對食材來源及種植方法的心得,以及她的招素菜背後的故事,與參加者一同探討食物與藝術的關係

 

工作坊及考察*33031

講座*42

互動餐桌體驗*420

 

*預約

 

SHIFTING:知的轉移」詳將於3月中大館網站中發佈。

 

文化「圓動力」

大館文物事務部與社區設計團隊「樂在製造」合作,策劃專題展覽圓動力」,「運載」手推車在中西區的故事,同時見證手推車設計隨年月演進的過。於330日至428日期,參觀者可於檢閱廣看到中西區內店舖以手推車作商業連繫。展更將展出多款手推車設,讓大眾從中了解手推車製造者如何以設計回應使用者所需,改善工作及

 

全新的歷故事空

中央裁判司署中的歷史故

中央裁判司署是建築群中最歷史悠久的建築物之一。現存結構建於1914年,而大樓作為中央裁判司署的功能於1979年結束。後來,大樓一度被用作最高法院附屬樓,其他用途包括警隊和入境處辦公室以及國際仲裁中心。建築物的設計彰顯出司法制度的權力與威嚴。

 

最早落成的兩個法庭之被告欄,設有連接地庫拘留室的兩道樓梯,其中一個原有拘留室經復修後成為歷史故事空間「中央裁判司署的變遷」,開放予公眾參觀。在囚室旁邊的房間,訪客可透過中央裁判司署編年表了解建築物的背景和變遷,以及一些相關案件。一號法庭現亦為歷史故事空間「開庭」,以簡化設計重塑當年的法庭佈局。另外,訪客可透過電子書及多媒的展示了解一些曾在此進行初步聆訊的重要案件、社會發展與罪案種類的關係,以及一般審訊流程。

 

與此同時,大館亦將於歷史故事空間「開庭」不時舉辦古蹟教育劇場,讓學生置身於建築物的歷史氛圍當中。學生可以透過參與以真實個案為藍本的故事,進行法庭角色扮演 ,從而了解當年相關政策的制,加的公。大館邀請香港善導會作為活動的合作伙伴,協助策劃及推行是項體驗式教育活動。

 

當期展

於去年冬展開的「疫症都市 : 既遠亦近」及「表演社會: 性別的暴力」將延至春展出。

 

「疫症都市 : 既遠亦近」

大館當代藝術部與文物事務部聯合舉辦的「疫症都市:既遠亦近」展覽,集中探索疫症的心理與情感面向——特別是關於人與其生活方式的關聯。由郭瑛策展的當代藝術展覽「疫症都市 : 既遠亦近」,探討疫症傳播、迷信、記以及歷的關。此外歷史展覽部分以全新角度呈現1894年於香港爆發的鼠疫,探討其對往後公及城市發策的影響。展由即日起至421日舉行。

 

「表演社會: 性別的暴力」

「表演社會: 性別的暴力」以性別上的爭人類暴力的形成,並為「結性暴」進行詮,由此發展出反敍事及跨界的想。展覽展董金玲、Jana EulerAnne ImhofOliver Laric、劉野夫、馬秋莎、Julia PhillipsPamela RosenkranzMarianna SimnettRaphaela Vogel及黃炳十一位國際、亞洲及本地術家,以影片、繪畫及雕為主的藝。這個由法蘭克福現代藝術美術館呈獻、館長Susanne Pfeffer策展的展,由即日起至428日於大館舉行。

 

部分展品只核准對年滿18歲人士展出或為青少年及兒童不宜。

複製網址

大館委約電影獲選於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期間放映

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欣然‎宣布中國藝術家曹斐作品《監獄建築師》獲選於全球矚目的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論壇延展」(Forum Expanded)中放映。《監獄建築師》為大館委約及展出的影像作品,是曹斐首次在亞洲舉辦的大型個人展覽「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洞」中的主要部份。

作為全球三大影展之一,德國柏林影展是探索藝術及娛樂的重要之地。每年吸引50萬計參觀者,於這個國際級平台上為來自不同界別的電影製作人提供作品展示的機會。曹斐的《監獄建築師》於柏林影展2019中的「論壇延展」(Forum Expanded)中放映,象徵於電影媒體作出的思考、社會藝術上的交流以及對美學的深切領悟。展出的界別旨在將全新觀點與視覺帶進電影院,以及就傳統規範提出試驗。

《監獄建築師》的靈感源自建於英國殖民地時期的前域多利監獄之歷史背景,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當代」及「年份模糊的舊時」兩個平衡現實裡,對「囚禁」各有着思索及切身體驗。這個時空交錯的對話,延伸出藝術家對「人」、「世界」及「自由」之關係的駁論。

影片於前域多利監獄、即今天「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的主要建築之中取景拍攝。《監獄建築師》於去年大館舉行的曹斐個人展「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洞」中首次亮相。

曹斐是享譽國際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曾參與歐、亞及北美多個重要展覽。曹斐的敘述手法總帶着對趣味和超現實情態的敏感眼光,讓人物和場景脫離常軌,藉此質疑更廣闊的現實環境,在一個高速運轉世界中,挖出空洞,創造出一個靜止空間,給予遐思。

大館藝術主館Tobias Berger表示:「我們非常自豪大館首件委約影片得到如此重要的肯定,特別因為這作品靈感源自充滿歷史氣息的中區警署建築群。《監獄建築師》將這些歷史融入到現代之中。」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表演社會:性別的暴力」展覽

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2019216日至2019428日期間,舉行「表演社會:性別的暴力」展覽,由法蘭克福現代藝術館呈獻、館長Susanne Pfeffer策展。本次群展探討人類身體、性別、性向、身份及行為等議題的潛在結構暴力。

「表演社會:性別的暴力」對性別暴力的本質展開探究,解構「結構暴力」這個概念,提供反敘事和另類想像。是次展覽雲集11位國際、亞洲及本地藝術家:董金玲、Jana EulerAnne ImhofOliver Laric、劉野夫、馬秋莎、Julia PhillipsPamela RosenkranzMarianna SimnettRaphaela Vogel以及黃炳,呈現錄像、油畫、雕塑等作品。

相比身體的暴力,結構的暴力同樣殘酷。日常生活存在的結構暴力令人無語癱瘓。以符號、文化及生理區別所確立的性別定義明確而難以推翻,帶來的經驗也是難以忍受。成長環境、文化歸屬、現有權力結構、社會規範、宗教傳統與生理表現共同構成對人類身體、性向、身份和行為規範的重重枷鎖。策展人Susanne Pfeffer表示:「目前全球民族保守主義和右翼論述正在崛起,『性別』儼然成為一個激辯的場域 —— 在此自由、多元化和自主已是危在旦夕。」

在「表演社會:性別的暴力」展覽中,參展藝術家挑戰對女人的象徵式閹割,重新掌握被褫奪已久的力量。策展人Susanne Pfeffer續說:「藝術家消融了少年期的框架,顛覆規管姿勢、語音、儀態、欲望的法則。他們由此發展出反敍事去對抗作為異性戀社會基本的家庭體制。他們用「母乳」在性向與繁殖的範疇裡劃出一片領域,又展示繁殖、科技與剝削性是如何糾纏難分。」藝術品揭開隱藏在正常建構下的性別下的暴力。藝術家帶著自重、自信、想像力、幽默感,還有痛楚,與作品一同跨越界限,令不同的新景象能夠實現。

身為知名策展人,Susanne Pfeffer為德國卡塞爾的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和2015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的瑞士及德國國家館策劃過一系列備受好評的展覽,探討新唯物主義以及在科技演化衝擊下對「人類」和「大自然」的見解。在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她為藝術家 Anne Imhof在德國館策劃的展覽榮獲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獎,不但深受觀眾喜愛,更受到藝術評論界的讚賞。近來,Susanne Pfeffer對結構暴力愈發關注,策劃Cady Noland個展等展覽。

參展藝術家包括:

  • 董金玲Dong Jingling
  • Jana Euler
  • Anne Imhof
  • Oliver Laric
  • 劉野夫Liu Yefu
  • 馬秋莎Ma Qiusha
  • Julia Phillips
  • Pamela Rosenkranz
  • Marianna Simnett
  • Raphaela Vogel
  • 黄炳 Wong Ping

參觀須知

「表演社會:性別的暴力」展覽將於2019216日至2019428日期間於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大館當代美術館乃非牟利藝術機構,致力呈現當代藝術展覽和項目,為香港不斷延伸的文化及藝術論述提供平台。展覽時間:每天上午11時至晚上7時(逢星期五將延長開放至晚上9時)。

部分展品只核准對年滿18歲人士展出或為青少年及兒童不宜。

複製網址

Booked: 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藝術書展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將於 1 月首度在港舉辦嶄新的國際藝術書展。

首屆「Booked: 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藝術書展」將於 2019 年 1 月 11 至 13 日於大館的賽馬會藝方舉行。 共三日的節目將集結藝術出版單位及藝術家,在這個全新平台展出藝術書籍,包括攝影集、藝術畫 冊、藝術史及理論性文獻、小誌,以及藝術家書籍等。「Booked」旨在讓本地、亞洲及國際藝術出 版單位及藝術家展示其作品,並且促進各地藝術書界的交流。屆時亦有一系列講座、工作坊、展演 活動等特備節目。

藝術書籍包括(但不限於)藝術家書籍、攝影集、藝術畫冊、小誌、藝術品圖錄、藝術史及理論性 文獻、藝術家及畫廊限量版(例如:版畫)、藝術家文字創作、書籍藝術品、書本雕塑等,以及手 提袋、扣針、徽章等由藝術衍生出來的相關作品,是「藝術」與「書本」的交匯點。

藝術書籍種類繁多,往往是欣賞藝術及推動藝術教育的重要渠道,其中藝術家書籍更在理念、內容 及形式方面,對傳統書籍帶來新衝擊。藝術家以書作為媒介,展示出他們的藝術創作意念,把書籍 變成藝術作品。藝術家書籍有時以限量作品的姿態呈現,偶爾還是獨一無二的。

「Booked: 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藝術書展」呈獻各類的藝術書籍,公眾可盡情享受出版物的豐富內容, 甚至作為學習或研究的資料。這將是香港首次集合來自亞洲、歐洲、北美以及本地共約 60 個藝術出 版單位、參展出版商、藝術機構及藝術家參與的藝術書展。

部份「Booked: 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藝術書展」的展品亦收藏於大館的藝術家書籍圖書館,館藏包括 不斷添置的亞洲藝術家書籍;該圖書館乃大館當代美術館其中一項重點藝術項目。

大館藝術主管 Tobias Berger 表示:「『Booked: 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藝術書展』是全新的國際藝術書 展,展示了大館當代美術館精心籌辦當代藝術節目的宗旨,以支持香港日益蓬勃的藝術生態。我們 希望藉此引領公眾對藝術書籍產生興趣,繼而賞析,同時為本地、亞洲及國際以書籍作藝術媒介的創作者提供一個堅實的平台。我們誠邀大家來參加首屆藝術書展,從中體驗這些獨特藝術作品的學 問和樂趣。」

「Booked: 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藝術書展」將於 2019 年 1 月 11 至 13 日於大館的賽馬會藝方隆重舉行。 美術館位於中環已活化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內,其國際級的展廳由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設 計及建築。

本地出版單位/藝術家/參展單位(按英文名稱排序)
艺鵠
亞洲藝術文獻庫
宏亞出版
brownie publishing
陳偉江
張婥伶
周生
Display Distribute
Dolphins
Empty Gallery
方琛宇
Foto Féminas
漢雅軒
Kubrick
MAP Office
MCCM Creations
小本出版
MOSSES
Para Site 藝術空間
貝浩登(香港)畫廊
Onion Peterman
乒乓
流動閱酷
Soft D Press
聲音掏腰包
The Salt Yard
TASCHEN
小集誌

其他亞洲地區出版單位/藝術家/參展單位
artbooks.ph (曼達盧永市)
香蕉魚書店 (上海)
BANGKOK CITYCITY GALLERY(曼谷)
Book Society (首爾)
Case Publishing (東京)
方言社 (澳門)
dmp editions (台北)
夢廠+ abC (art book in China) 藝術書展(北京)
Fully Booked (杜拜)
Hardworking Goodlooking(阿姆斯特丹/馬尼拉)
假雜誌 (寧波)
RONDADE (東京)
寫寫者 (東京)
這個店 (廣州)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北京)
Zen Foto (東京)

北美及歐洲出版單位/參展單位
Art Metropole (多倫多)
BOM DIA BOA TARDE BOA NOITE / Elgarafi (柏林)
David Zwirner Books (紐約)
ECU Press / READ Books (溫哥華)
Fillip (溫哥華)
HATO Press (倫敦)
Lubok Verlog (萊比錫)
Motto (柏林)
New Documents (洛杉磯)
Nieves (蘇黎世)
onestar / Three Star (巴黎)
Primary Information (紐約)
Printed Matter (紐約)
ROMA Publications (阿姆斯特丹)
Russian Independent SelfPublished (莫斯科)
Sternberg Press (柏林)
Triple Canopy (紐約)

陳列展示 + 特別計劃

陳列展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香港)
陳列展示:藝術書布袋設計
特別計劃:C&G 藝術單位 (香港)
特別計劃:Dolphins (香港)
陳列展示:吳小盈 (香港)
特別計劃:聲音掏腰包 (香港)

音樂表演

Absurd TRAX (香港)
The Great △ (大城真/川口貴大/矢代諭史) (東京)

參觀須知

「Booked: 大館當代美術館 香港藝術書展」將於 2019 年 1 月 11 日(星期五,下午一時至晚上九時)、 1 月 12 日(星期六,上午十一時至晚上九時)及 1 月 13 日(星期日,上午十一時至晚上七時)舉行。 成人票港幣 $20;優惠票(小童、學生及長者)港幣 $10
門票現已開售:www.ticketflap.com/booked2019/。請瀏覽 booked.taikwun.hk 查閱更多活動詳情。

大館於每天上午 10 時至晚上 11 時開放。館方建議參觀者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 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同時,大館亦歡迎即場到訪,入場安排則受限於場內訪客人數上限而定。詳 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大館 2018/19 年冬季節目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公布冬季活動與節目。繼秋季一連串精彩展覽及活動之後,大館於今個冬季將會帶來更多繽紛歡樂,引領香港市民探索文化、歷史及藝術的互動體驗。

冬季是與摰愛共度美好時光、歡樂暢聚的特別日子。為了與公眾歡度這個普天同慶的季節,結伴親朋好友締造動人時刻,大館特別於本季推出全新節目「反轉大館馬戲季」(以下簡稱為「馬戲 季 」),同時帶來能擴闊視野並啟發靈感的展覽,誠邀公眾走進香港的核心地帶,投入滿載歷史文物、藝術和文化的世界。

反轉大館馬戲季

大館於冬季帶來「馬戲季」,將成為近年香港耳目一新的當代馬戲表演藝術節目。當代馬戲突破傳統馬戲的框框,不僅將雜耍特技等既有元素巧妙揉合於概念藝術表演,更加入別出心裁的故事或主題,為整個表演賦予寓意。「馬戲季」舉行期間,大館將推出一系列免費及售票的室內與室外表演節目,無論是一家大小又或三五知己,均可透過連串活動,與一眾身手不凡的表演者及大館的歷史文物互動,享受非凡體驗。

「馬戲季」呈現充滿藝術色彩的肢體及雜技表演,讓訪客與大館的表演藝術連繫起來。國際著名馬戲班底將親臨大館作限定演出,大館誠邀一家大小又或熱愛雜技表演的觀眾前來探索一系列目不暇給的舞蹈、表演及當代馬戲節目。

於 12 月 22 日至 26 日期間,大館特別邀得英國知名藝團 Gandini Juggling 來港,帶來充滿藝術色彩的 《奇幻鏡花遊》,當中透過雜耍、投影、幾何視覺體驗及印度舞蹈,為觀眾締造無窮想像空間,加上精湛的編舞、別具印度風情的音樂及百花齊放的多媒體投影圖案,藉此與觀眾展開對話,穿破文化界限,誘發思潮躍動。《奇幻鏡花遊》曾獲亞洲藝術大獎,以及 2017 年愛丁堡藝穗節 Total Theatre Award。

與此同時,於 12 月 28 至 30 日期間,來自澳洲的 Gravity & Other Myths 將挑戰人體極限,以身體對抗地 心吸力,於大館帶來反轉又玩轉的精彩表演節目《「飛」一般空間》。整個表演一氣呵成,一幕幕緊湊的高難度動作活現眼前,叫人血脈沸騰,在奔放流麗、充滿喜感的動作背後,更充分展現出表演者之間的無間默契。《「飛」》曾巡迴於全球 24 個國家,表演逾五百次,並分別榮獲最受歡迎大 獎(Theaterspektakel,蘇黎世,2016 年)、阿得萊德藝穗節最佳馬戲團獎(2013 年)、澳洲舞蹈獎(2015 年),以及 Greenroom Award 傑出馬戲團獎(2015 年)。

為了向觀眾呈現精彩萬分的「馬戲季」,三位街頭馬戲大師將於 12 月 22 日至 30 日期間於大館作免費表演。來自意大利的 Otto Bassotto 將各式氣球幻化,融合魔術、即興演出及經典小丑技藝,瘋狂搞笑程度超乎想像。Reuben DotDotDot 大膽挑戰地心吸力,在 17 尺高空中做出難度極高的雜技與平衡動作。曾接受多年雜技學校訓練的 Katay Santos,呈現千變萬化的椅子戲法,配合喜感十足的互動,讓觀眾一秒驚心,一秒笑得開心。

疫症都市:既遠亦近

大館的當代藝術與歷史文物團隊聯手於 2019 年 1 月 26 日至 4 月 21 日合辦展覽「疫症都市:既遠亦近」,屬於橫跨日內瓦、香港及紐約三大國際城市的展覽系列,由英國 Wellcome Trust 呈獻,揭示歷史文物與藝術之間的對話,同時探索在城市共存的人類與病原體之間鮮為人知的互動。

「疫症都市:既遠亦近」探討在香港蔓延的疫症,其中包括由郭瑛策劃的藝術展覽,展示非典型肺炎 疫情後政府的控制措施,以及徐世琪對 19 世紀鼠疫中科學與迷信之間的矛盾。在歷史文物部分將探討鼠疫的歷史背景,揭示這些事件與大館的關係,以及對我們日常生活和城市發展帶來的永久改變。 除了這些引人深思的敘述外,展覽更邀請訪客與場景裝置互動,參與展覽周邊活動,從中獲得獨特的個人體驗。

表演社會

「公眾」是當代生活的根基,然而這根基同時也在不斷變動,大館當代美術館帶來的國際藝術家群展 「表演社會」正帶出對此的質疑。展覽涵蓋雕塑、裝置與錄像作品,探討社會議題背後的結構性根源; 同時也質疑表現形式及物料的中立性質,挑戰公眾在這方面覺得理所當然的想法。

由法蘭克福現代藝術博物館呈獻、其館長蘇珊娜普費弗(Susanne Pfeffer)策劃的「表演社會」,將 於 2019 年 2 月 16 日至 4 月 28 日期間在美術館舉行,參與展覽的藝團分別來自香港、亞洲及世界各地。

尋覓歷史文物氣息

大館自 2018 年 5 月開幕以來,除了透過各個歷史故事空間和大館故事介紹建築群的歷史外,亦舉辦兩項季度節目:「大館十六」及「故事以外」,引領訪客深入探索大館的歷史及文化。「大館十六」 系列展示大館 16 座歷史建築,當中首個活動「大館十六:巴力樓」由即日起至 12 月 10 日舉行,邀請訪客遊走營房大樓的每個角落,收集 14 款代表大樓昔日用途的印章,並換領精美禮品。另外,即將於 2019 年 1 月展開的「故事以外:『尋』規蹈矩」,則讓訪客從「探索大館故事」的小型展區開始, 透過自行探索的方式親身揭示大館鮮為人知的古蹟文物故事。

合辦活動及源源不絕的節目

今年冬季,大館除了繼續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及表演活動外,亦聯同不同藝術及文化團體帶來一系列節目,廣邀訪客一同投入文化藝術氣息。

大館夥拍本地及國際藝及文化單位在這個冬季誠意呈獻:
  • 領賢慈善基金:The Art of Music(2018 年 12 月 1 日)

  • 飛躍演奏香港:比爾斯飛躍演奏音樂節(2019 年 1 月 18 日)

  • 香港藝術發展局: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禾.日.水.巷》(重演)(2019 年 1 月 25 至 28 日)

  • 香港藝術發展局: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 藝術行 × 古蹟遊(2019 年 1 月 25 至 28 日)

  • 美國大都會歌劇院高清系列 2018(2019 年 1 月 31 日)

  • 賽馬會音樂密碼教育計劃(2019 年 2 月 18 日至 6 月 24 日)

洋溢文化氛圍

大館與趙廣超先生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合作籌劃的專題展覽「關公駕到」,展期由即日起至 2019 年 1 月 27 日。同期於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的「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洞」展覽將展出至 2019 年 1 月 4 日;曹斐是當今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該展乃其亞洲首個大型個人展覽。此外,兩個公開 徵展 ——「張三李四收藏展」和「日常邊界」亦絕對不容錯過,展期由即日起至 2019 年 1 月 4 日。由短髮工作室呈獻的「張三李四收藏展」嘗試在社區中找尋旁人眼中微不足道的「素人收藏家」,展出一些貼近生活的「收藏」品,透過藝術家的想像再思收藏的意義;由天台塾呈獻的「日常邊界」 展覽帶來兩位亞洲藝術家鄧國騫(香港)及下道基行(日本)的作品,以各種形式的參與及探索, 思考有關日常與邊界的題旨。

大館亦設有定期表演藝術節目,逢星期一及星期三,中午 12 時 45 分及下午 3 時正,可在洗衣場石階 及監獄操場位置欣賞「午間表演」,包括棟篤笑、迷你音樂會及互動體驗。周六、日亦歡迎駐足大 館,共同欣賞周末特備活動 —— 大館音樂無疆界及周日電影。

培養藝術意識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冬季增設兩個定期活動 —— 「藝術不夜館」及「藝術電影時光」。「藝術不夜館」是以一連串講座、表演、放映片段以提升社區藝術意識的活動。活動於大部分的星期五晚上 7 時舉行,提供不同的藝術資訊和體驗。「藝術電影時光」則會以主題放映形式進行,根據當時主題挑選及播放相關短片、電影、資料片段等;實踐大館為訪客及本地文藝和知識分子建立長期且持續性的藝術文化論述平台的宗旨。「藝術不夜館」的附加節目,「藝術電影時光」將於星期二/指定星期五或六的晚上 7 時舉行。

大館喜迎聖誕佳節

為迎接聖誕佳節的來臨,大館將首度豎立巨型聖誕樹,令館內的歷史及藝術氣息進一步昇華。於 12 月 15 至明年 1 月 1 日期間,訪客不但可在指定日期於大館觀賞街頭馬戲表演,更有機會獲贈節日精緻禮品;屆時大館將舉辦多個聖誕工作坊及商店特別活動,歡迎參與,親臨大館締造一個滿載創意與歡欣的節日時光。

複製網址

傳媒聲明

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以下為大館總監簡寧天的聲明:
 
我們與香港國際文學節經過一番努力,嘗試為馬建先生的講座另覓一個合適的場地,可惜這刻很清楚並未有合適的場地。與此同時,我留意到馬先生曾公開表示,他今次是以小說家身分出席在香港的活動,無意借大館作為促進個人政治利益的平台。因此,作為大館的總監,我決定為兩個講座提供場地,令節目可如期舉行。我感謝大館的支持者過去幾日所提出的寶貴意見,並為此事帶來的不便致歉。
複製網址

傳媒聲明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大館一直致力提供多元化和優質的文化藝術節目,以滿足社會上多元的需要及意願。自2018年五月開幕以來,大館已迅速發展為一個市民嚮往的文化消閑空間。我們提供的當代藝術、歷史文物及表演藝術節目 (當中大部份屬免費節目),深受公眾歡迎。我們十分感激社會人士對大館及其多元化節目的熱烈反應及支持。

大館總監簡寧天表示:「大館的定位是要成為一個全民共享的文化樞紐;管理團隊的責任是要兼顧社會多元的需要,提供不同類型的優質節目。大館將繼續成為一個煥發活力的文化樞紐,為香港提供優質文物和藝術體驗,並加強和促進社區對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和歷史文物方面的認識和鑑賞。

「我們不願見到大館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 因此,我們與香港國際文學節緊密合作,尋找另一個更合適的場地。我們非常感謝文學節的配合,順利達成有關方案。」

複製網址

義薄雲天 正氣凜然 大館最新大型專題展覽「關公駕到」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香港,2018 年 10 月 18 日)大館秋季重點節目「關公駕到」專題展覽,將由 2018 年 10 月 19 日至 2019 年 1 月 27 日,於警察總部大樓 01 座複式展室舉行。

展覽由大館跟趙廣超領導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團隊合作,全面呈現關公從三國時代到近代,他的形象和精神如何轉化及流傳,以及這位經典歷史人物,如何啟發文學、藝術以至電影的創作。關公在戲曲中是最為重要的角色之一,大館邀得香港八和會館成為展覽的協辦機構,為策展團隊提供戲曲方面的珍貴資料外,亦將會合作舉行一連串活動。

史書中的關公 小說中的關公 華人對關公的印象,有些來自史書《三國志》,但更多是來自小說《三國演義》。展覽第一 部分,就先從史書裡,看關公的生平,以及史學家或時人對他的評價。有趣的是由隋唐至明 清,關公身後的「封號」越來越高,盡顯他在歷代中國帝皇心中的地位。羅貫中所寫的經典 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多段膾炙人口的關公故事,如桃園結義、千里單騎、夜讀春秋、刮 骨療毒等等,這些融合了史實和創意的故事,讓關公所呈現的「忠義仁勇」精神,得以深化 及代代相傳。

戲曲中的關公 電影中的關公 除了可從一些傳統繪畫中,一看歷代藝術家眼中的關公形象外,他在戲曲中的紅臉綠袍、手 執關刀的造型,更是深入民心。多齣有關他的經典劇目,更已相傳了數百年,百看不厭。粵 劇名伶羅家英,在多個戲曲演出中擔當關公一角。他接受了策展團隊的訪問,分享他飾演關 公的心得,還特別粉墨登場,示範了元代戲曲作家關漢卿所寫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對 新一代而言,他們對關公的認知也有來自電影,所以策展團隊特別介紹曾掀起熱話、出現了 「關公大戰外星人」一幕的台灣電影《戰神》,以及本地電影《江湖告急》。《江湖告急》 當中關公一角,由影帝黃秋生飾演,至今還令人津津樂道。

社區中的關公 大館中的關公
關公在不少人心目中, 是一名守護神。不論在香港各區,以至世界各地,都會找到大大小 小的關公廟宇,「照顧」懷著不同心願的信眾。在廟宇以外,「忠義仁勇」的精神被不少機 構或團體彰顯,造福人群。香港的紀律部隊的價值觀也跟「忠義仁勇」相符,其「關公文化」 也令市民印象深刻。因此,昔日關公在大館「留下」一些足跡,也是不少曾在這裡工作的前 紀律部隊人員的集體回憶。

策展團隊用了約兩年時間籌備「關公駕到」展覽,務求更全面地介紹關公這位歷史人物,大館文物事務主管楊頴賢表示:「關公所代表『忠義仁勇』精神,在華人世界中影響深遠,在社區中也經常看到關公的蹤影。我們很高興可以聯同趙廣超領導的團隊,一起為這位歷史人物,在大館舉行一場別具意義的專題展覽。」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總監趙廣超表示,「過往我們團隊研究過不少中國歷史人物,發現『關公』有很獨特性格,形象也很鮮明,是很好的研究對象。希望觀眾不止以『歷史人物』方面去看關公,還會想想他在我們的生活中擔當什麼角色。」

展覽期間更有多場專家講座、工作坊及學校活動等,讓廣大市民有機會深入了解關公及其在 文化中的影響力。講座主題圍繞「關公在戲曲」、「關公與中國文化」、「台灣的關帝文 化」、「海內外關帝廟特色」、「關公和公關」等,由各界專家主講;。第一場講座由羅家 英,以及台灣著名京劇演員唐文華主持,兩位曾在舞台上飾演「關公」的大師級人馬,將在 講座中分享演關公的心得。

「關公駕到」專題展覽
展覽日期:2018 年 10 月 19 日 至 2019 年 1 月 27 日
地點:大館 01 座警察總部大樓複式展室
時間:早上 11 時至晚上 8 時
費用:全免

節目伙伴: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協辦:香港八和會館

複製網址

香港古蹟保育典範 大館喜迎100萬訪客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中區警署建築群經活化後成為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自本年5月29日開放予公眾參觀以來,反應踴躍,訪客人數更於今天突破100萬。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與一眾訪客慶祝這個重要里程碑時表示:「大館開放予公眾短短數個月,已成為香港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標,成績令人振奮。訪客鼎力支持大館及其多元化的節目,足以證明大館是香港古蹟保育典範,實在是對馬會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的最佳回報。」

應家柏表示:「我們銳意在香港市中心締造一個饒富創意的公共空間。我們很高興這個重要古蹟現已活化及蛻變為煥發活力的文化樞紐,為香港提供優質文物和藝術體驗,並加強社區在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和歷史文物方面的知識和欣賞能力。我們的目標是為香港創造一個文物保育的典範,提供一個啟迪靈感、激發思考和消閒的地方。這是馬會實踐其慈善貢獻策略,致力推廣藝術、文化及保育,以改善香港人生活質素的明證。」

大館自啟用以來,已舉辦四個免費的大型歷史文物和藝術展覽。開幕季的歷史文物展覽「大館一百面」吸引了逾27萬人次參觀,而為美術館打響頭炮的藝術展覽則吸引了約15萬人次參觀。此外,大館還安排了約350次免費導賞團活動,和舉辦了140場表演、工作坊和研討會,當中大部分免費。九月開鑼的大館秋季節目以舞蹈為主題,並繼續提供多元化的歷史文物和視覺藝術節目。

今年八月,《時代雜誌》從六大洲48個國家及地區芸芸目的地中甄選了大館為2018年「全球百大最佳地方」之一。大館還於9月28日在倫敦舉行的2018主要文化目的地頒獎典禮上榮獲「年度最新文化目的地-亞太區」獎項。

根據大館於5月29日至8月期間收集逾數千名訪客的意見顯示,絕大部分訪客非常認同大館已迅速成為適合各界人士參觀的古蹟及藝術館,並樂於推薦大館予其親友。儘管大館是新啟用的設施,但已有超過兩成受訪者表示他們已多於一次造訪;有近八成受訪者表示他們逗留兩至三小時,而約一成受訪者則逗留四至五小時。館內最受歡迎的節目和設施包括歷史故事空間、導賞團及展覽。

截至10月初,已開業的商店及餐飲店舖分別有15間和10間;這些商業設施為訪客提供不同價格及多元化的服務,並為大館帶來收入,有助支持大館的持續營運,令大館的消閒元素更為豐富精彩。

藉著「大館入場證」制度,大館不但可免費開放予公眾,同時能適度管理人流,為所有訪客提供舒適的體驗及減低對古蹟群和周邊社區帶來影響。自6月中以來,大館已歡迎訪客即場到訪而無需入場證。在過去三個月,無論訪客持有大館入場證與否,均能順利進場。然而,館方仍然建議訪客預先在網上或使用大館手機應用程式,預訂免費入場證,確保可以進場。

關於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
「藝術、文化及保育」是香港賽馬會(「馬會」)慈善貢獻的策略範疇之一。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由馬會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進行,是馬會至今負責的最大型文物保育與活化項目。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共有16幢歷史建築物及戶外空間。建築群座落中環心臟地帶,佔地13,600平方米,當中新建的國際級美術館與綜藝館有助活化使用建築群。

馬會全力承擔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並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的名稱管理與營運該活化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成立於1884年,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馬會透過其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2017/18年度,馬會透過各項博彩稅及利得稅,為政府庫房帶來破紀錄的226億港元收入,並向獎券基金撥款12億港元。另外,已審批慈善捐款達42億港元。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其慈善信託基金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馬會將繼續與香港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

圖片: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今天慶祝訪客人數突破100萬。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 (前排從右第16位)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總監張亮 (前排從右第15位)及大館總監簡寧天(前排從右第20位) 。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辦兩個公開徵展 由香港策展人策展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1月4日期間,舉辦兩個公開徵求展覽「張三李四收藏展」及「日常邊界」,誠邀公眾透過本次展覽,欣賞香港策展人以及來自本地及世界的藝術家別具一格的創作。

大館於2015年11月公開徵求以香港當代藝術為主題的策展計劃書,歡迎不同類型的藝術家、策展人、藝術團體和組織參與,而獲選的展覽將在建築群的美術館展出,當中包括短髮工作室呈獻的「張三李四收藏展」,以及天台塾呈獻的「日常邊界」。

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說:「大館透過舉辦公開徵展,履行其作為香港古蹟及藝術館的使命。我們旨在啟發及鼓勵藝術家和策展人之餘,亦同時為公眾提供更多機會,提高他們對藝術的好奇心和興趣。我期望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這兩個精彩的公開徵展,欣賞當中透過各種有趣的創意和藝術方式,所展示的香港不同面貌。」

「張三李四收藏展」
由短髮工作室呈獻、邀請多名本地藝術家共同參與的「張三李四收藏展」,早於2017年7月已在香港舉辦了一系列工作坊。工作坊首先向長者徵集他們收集的物件與個人故事,嘗試展述這些藏品背後的意義,發掘當中鮮人知的故事。這個計劃以及從中獲選的展覽促進了跨代對話,並探討收藏物件如何實踐成藝術品。這些「素人」收藏是有意還是無意,也往往會被傳統博物館忽略,這個展覽則呈現一個人、一個家庭,以至一個時代的不同面貌。

這個計劃後段的展覽部分,由七位本地藝術家和組合參與,透過藝術家思考收藏的意義。藝術家姚妙麗、李繼忠、夫婦鍾惠恩和吳家俊以創作回應「素人收藏家」中所發掘的人物;馬琼珠從專門收集舊報章的藏家中找到靈感,以他們背後的歷史及情感因素作為創作切入點;梁美萍、劉智聰、趙慧儀既是藝術家亦是收藏家,他們以自己的藏品作為創作起點,從個人志趣延伸到社會層面。

「張三李四收藏展」由短髮工作室呈獻。

「日常邊界」
「日常邊界」由亞洲兩位藝術家鄧國騫(香港)和下道基行(日本)共同創作。他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參與及探索,思考有關日常與邊界的題旨。當中除了展示藝術作品外,兩位藝術家更利用大館的現場環境,讓參與者彼此對話。無論他們是走進本地志願者的生活,或是通過工作坊讓中學生展開對話,他們同樣要處理因應地理環境、以及文化傳統中的人際關係而出現的想像邊界。兩位藝術家常以這些探索為作品主題。

鄧國騫的作品探索場合、空間、時間、記憶等概念,以及象徵符號透過商品呈現的方式,藉此探索生命和存在的潛藏規則。他的作品有時採用拼貼和圖像組合,並經常使用消除手法,為物體、文件和情境注入新意思。在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拼貼中,鄧國騫特別關注日常物件的組合,以及由這些嶄新組合引起的問題如何為人類發展作出新啟示。這些手法通常會給日常對象帶來更豐富的意義,探索這些物品的存在意義、合理根據和使用方法,從而體會到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下道基行對那些大多被我們忘記或被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諸多憂慮所掩蓋的故事深感興趣。他的作品既非旨在記錄某些場景,也不是為了把歷史事實存檔歸案,而是通過探索個人和公共的歷史,揭示出日常的各種議題。例如,下道基行花了四年時間周遊日本,四處考察砲台、戰鬥機機庫和其他軍事建築的遺址,拍成「戰爭的形態」系列(2001–2005)。除此之外,他亦有拍攝鳥居(日本神社前的牌坊),把日本殖民佔領期間留在美國、台灣、俄羅斯、韓國和其他地方的鳥居記錄下來,出版了著名的 「鳥居」系列(2006–2012)。下道基行將代表日本參加2019年舉行的威尼斯雙年展。

「日常邊界」由天台塾呈獻。

參觀須知
「張三李四收藏展」及「日常邊界」於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1月4日在大館舉行(F倉;由賽馬會藝方入口進入),公眾可免費入場。展覽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晚上7時;周五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9時。

大館於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開放。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以確保可以進場。在現場環境的許可下,大館歡迎即場到訪的訪客。詳情請瀏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辦曹斐首個亞洲大型個展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 2018 年 9 月 8 日至 12 月 9 日一連三個月,舉辦由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呈獻 的中國視覺藝術家曹斐的個展「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洞」,展覽將會巧妙貫通美術館的三層空間, 展示這位當代藝術家的出色作品。

1978 年生於廣州的曹斐是受國際矚目的內地年輕當代藝術家,她擅長透過多媒體的裝置和藝術作品, 探索年輕一代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面對現實環境。她的電影、影像和裝置作品,同時融合社會 評論、流行美學、超現實主義的概念、紀錄片等不同元素。

是次在大館舉辦的「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洞」乃曹斐首個亞洲大型展覽。此前,曹斐在紐約現代藝 術博物館 MoMA PS1 舉辦的回顧展取得空前成功,備受全球矚目。近年把創作焦點投放在電影的曹斐, 受大館的歷史深深吸引。置身活化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她就着各種壓制和自由界限提出疑問。

大館藝術主管 Tobias Berger 說:「我們把曹斐別具創意的藝術作品帶到香港,進一步實現我們使命, 致力透過和公眾推廣當代藝術而啟迪靈感,迎接轉變。我們鼓勵公眾透過今次曹斐及合作單位的獨 特角度,探索大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監獄建築師》

本次展覽藉着一部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委約大館當代美術館拍攝、曹斐與香港攝影師關本良首度 合作拍製的全新影片《監獄建築師》為主調,影片講述了殖民歷史,中國和全球的當代現狀,以及 對曹斐童年影響甚深的港產片;作品旨在探問身為觀眾的我們,是否會像昔日被關起的囚犯那樣, 等待着審判的來臨。

《監獄建築師》直探大館歷史沿革中呈現的不同面貌,由過去、現在,以至未來,如何發展成為文 化空間,展開一段詩意盎然的對話。曹斐以動態裝置、攝影、錄像和表演的多維敘事形式微妙地貫 穿美術館三層空間,擺脫一貫展覽空間呈獻移動影像的方式。

與本次展覽作品同名的藝術家書籍《監獄建築師》將於展覽期間於大館發售,當中載有劇照、劇本 部分內容及文學參考資料。

重溫創作意念

這次展覽除了展出全新委約作品《監獄建築師》之外,更會細膩地回顧曹斐在過去十年的創作焦點, 藉此從不同角度了解曹斐。這一系列藝術品探索不同現實的製造和豐富構想,提供了接連不斷的視 覺體驗,而不是單純將作品集合展出。整個展覽以監禁和虛構故事為主題,同時引發觀眾提問,展 開關於個人存在空間的構想。

創意非凡的中國藝術家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及展覽策展人田霏宇(Philip Tinari)表示,曹斐的藝術意在探討茂盛的生命 力所帶來的曖昧和歧義。她早期作品率先在內地進入千禧年之際,捕捉了活躍的年輕一代、林立的 工廠、頻密的網上活動及蓬勃的地域文化,反映出經濟轉型所催生的種種新奇人物和前所未見的社 會關係。她的探索手法既不歌頌也不批評,卻總是着眼於有趣好玩的超現實現象,她讓人物和場景 抽離現實,藉此質疑更廣闊的現實環境,要在一個擠滿了人、堆滿了物、塞滿了意識形態的高速世 界中,挖出許多洞來,讓大家有空間停下來思索。

曹斐曾參加威尼斯、伊斯坦堡、悉尼、橫濱、莫斯科、台北、上海和廣州的雙年展及三年展,也曾 於多間博物館舉辦展覽,包括古根海姆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蛇形畫廊、泰特現代美 術館、龐比度文化中心、巴黎東京宮博物館、路易威登基金會、龍美術館及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她亦曾獲頒中國當代藝術獎之「最佳年輕藝術家獎」(2006 年)及「最佳藝術家獎」(2016 年)。

與藝術家對談

教育和社區計劃是大館當代美術館藝術項目的重要部分,公眾除可參觀展覽「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 洞」之外,更可參與藝術家互動的節目。9 月 8 日更將舉辦藝術家對談,屆時曹斐將與策展人對談, 之後亦會與共同創作《監獄建築師》的攝影師關本良對話。此外,公眾亦可參與大館當代美術館的 導賞團。

參觀須知

「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洞」於 2018 年 9 月 8 日至 12 月 9 日在大館賽馬會藝方舉行,公眾可免費入場。 展覽開放時間為上午 11 時至晚上 7 時;周五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 9 時。

大館於每天上午 10 時至晚上 11 時開放。館方建議訪客在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免費預約大館入場證, 以確保可以進場。在現場環境的許可下,大館歡迎即場到訪的訪客。詳情請瀏覽: 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複製網址

大館2018年秋季節目 —— 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及表演藝術展覽節目活動概覽

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公布秋季活動與節目。緊隨2018年開幕季的圓滿成功,大館踏入秋季將繼續提供更多既精彩又獨特的文化藝術體驗,引領公眾置身其中,發掘香港趣味盎然之處。

大館總監簡寧天表示:「我們致力將大館塑造為古蹟保育的典範,讓這個地方啟迪靈感,激發思考,提供消閒。踏入秋季,我們將為香港呈獻陣容鼎盛的歷史文物、藝術和文化體驗活動,藉此培養公眾認識和欣賞箇中特別之處。」

秋季節目將為曾到訪過大館的訪客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 透過新的展覽、表演節目和活動,訪客將能更深入了解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和表演藝術等不同領域。

發掘「編創的 dimensions」

大館舞蹈季
簡寧天表示:「我們特意安排舞蹈為本季表演藝術節目的焦點,在2018年大館秋季舞蹈季中呈現不同層面的舞蹈節目,並聯同不同類型的合作團體,為公眾帶來多重角度的表演藝術體驗。」

舞蹈乃大館今年秋季表演藝術的焦點,配以主題「編創的 dimensions」演化成六個舞蹈節目,引領觀眾探索舞蹈不同的層面,並勾畫與社區、城市的深入連結。本地著名編舞家兼舞蹈家梅卓燕與加拿大編舞家Bill Coleman將衝破歲月與形式,展現對舞蹈藝術一直追求的更高層次。來自廣州的二高與台北的劉冠詳憑藉獨到的舞蹈觸覺視野,深探其城市的脈絡。三位土生土長的編舞家黃碧琪、李偉能與邱加希,變化多端且愛冒險,透過大館獨特的表演藝術空間,發掘素材,累積成果。演出以外,本季將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跳格國際舞蹈錄像節及法國巴黎龐比度中心合作,挑選多部以不同背景的人物為題材的大師級舞蹈錄像,包括翩娜 · 包殊(Pina Bausch)、傑羅姆 · 貝爾(Jérôme Bel)等,在大館洗衣場石階放映費用全免。

志同道合 創意獻藝
大館積極支持各類藝術及文化團體,為不同單位提供充滿活力的空間展示作品。今年秋季,節目夥伴誠意呈獻:

  • 香港小交響樂團 – 樂在咫尺:作曲大師麥米蘭(9月5日)
  • 美國大都會歌劇院高清系列2018(9月20日、10月18日、11月8日)
  • 飛躍演奏香港:尤利西斯弦樂四重奏 @ 大館(9月9日)
  • 光影薈萃(11月29日至12月2日)
  • 香港國際文學節(11月2日至11日)
  • 「年華說,城歌唱」一個人一首歌音樂會(11月11日)
  • 莫札特全方位:著名古鋼琴家Geoffrey Lancaster教授(澳洲員佐勳章得主)(11月13日)
  • 芭蕾四圍舞:香港芭蕾舞團 @ 大館(11月17日至18日)

如欲了解大館秋季節目詳情,請參閱節目指南。

嶄新本土角度 品味當代藝術

大館當代美術館在秋季將呈獻啟發靈感的當代錄像作品及特定場域藝術展覽,帶來更多知名藝術家、本地藝術家及策展人的作品,致力支持本地藝術發展。

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表示:「我們很高興與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合作,帶來聲名大噪的內地藝術家曹斐在亞洲的首個大型個人展覽。我們致力推動本地文化,支持新晉的策展與藝術人才,他們將在大館舉辦兩個與香港藝術生態有關的展覽。」

曹斐: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洞(2018年9月8日至12月9日)
中國內地視覺藝術家曹斐將於賽馬會藝方舉行全新展覽。曹斐作為國際最受矚目的內地年輕當代藝術家之一,這次的大型個展以新委約作品《建築設計師》為主體。展覽以錄像、裝置、雕塑等作品的多維敘事形式微妙地貫穿賽馬會藝方三層空間,同時細膩地回顧她在過去十年的創作焦點。

香港公開徵展(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1月4日)
大館將舉辦兩個公開徵求的展覽項目,以支持本港的藝術發展。「日常邊界」由亞洲兩位藝術家鄧國騫(香港)和下道基行(日本)共同創作。他們通過一系列物件、裝置及對話性的實踐,思考有關日常與邊界的題旨。此外,「張三李四收藏展」展示七位本土藝術家與非藝術家所收集的紀念品,透過藝術家的視野,為這些故事與物品重新賦予意義。

大館提供的互動藝術和文化體驗適合不同年齡人士參與。於秋季期間,公眾可於指定的周五晚上7時親臨賽馬會藝方參加「藝術不夜館」。本季活動旨在通過藝術家、作家、學者和策展人等的對話、表演和放映會有助提升公眾的藝術認識。另外,10月及11月的首個周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大館當代美術館會舉辦家庭日,設有親子導賞團、兒童工作坊等豐富活動。

更多詳情將於九月初公布。

忠義仁勇 唯有關公

文物事務主管楊頴賢表示:「感謝公眾對大館開幕展覽『大館一百面』的熱烈支持;我們本季的大型文化展覽,以深入民心的中國歷史人物關羽(後世尊稱為『關公』)作為主題,邀請公眾從多元角度追溯箇中歷史,從而解構他在日常生活和社區源遠流長的文化象徵。」

關公駕到(2018年10月19日至2019年1月27日)

大館跟以趙廣超先生領導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團隊合作,在01座的複式展室策劃專題展覽「關公駕到」。關公不單是三國時期的經典人物,其形象及精神,深深影響中國人的文化,與香港人的生活更是息息相關;而香港紀律部隊中的關公文化,也為人津津樂道。是次展覽描繪關公從三國時代到近代,如何啟發文學、藝術以至電玩遊戲的創作。

更多詳情將於十月公布。

舉頭共賞藝術與明月:大館中秋活動

中秋節即將到臨,大館特別邀請公眾於9月21日至24日期間蒞臨感受歷史建築群內一片藝術氣氛下的節日光影。

複製網址

大館開放初期運作暢順 現適度接待即場到訪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於5月29日對公眾開放後,過去兩個星期以來運作暢順。由於公眾反應熱烈,大館徇眾要求,現將接待公眾即場到訪的安排提前實施。當平日 (星期一至星期五)場內訪客人數少於3,500人時,讓公眾即場入內參觀,無需預先領取大館入場證。此安排為不使用網上服務或不喜歡在網上登記領取大館入場證的公眾提供更多選擇。在新安排下,平日的場內訪客人數到達3,500人後,大館職員將停止接待沒有入場證的訪客,以確保場內不會過度擠迫,為訪客提供理想順暢的體驗。至於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訪客仍必須憑大館入場證進場。

我們強烈建議訪客於平日預先於網上或使用大館手機應用程式預訂免費入場證。大館入場證除確保訪客可以進場外,還有助營運者調度資源,平均分佈訪客的入場時間,確保訪客有舒適的體驗,並有助我們保護多座歷史建築物,和減低對周邊社區的影響。

我們致力將大館塑造為一個充滿啟發性及集消閒體驗於一身的文化空間,故此,大館在開業初期會格外謹慎管理訪客人數。隨著未來陸續開放更多設施,大館將繼續檢視訪客入場安排及場地的容納人數限制,以提升訪客體驗。

 

關於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 
「藝術、文化及保育」是香港賽馬會(「馬會」)慈善貢獻的策略範疇之一。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由馬會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進行,是馬會至今負責的最大型文物保育與活化項目。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共有16幢歷史建築物及戶外空間。建築群座落中環心臟地帶,佔地13,600平方米,當中新建的國際級美術館與綜藝館有助活化使用建築群。

馬會全力承擔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並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的名稱管理與營運該活化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複製網址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開幕典禮 奇幻光影匯演登場 為本港最大型古蹟活化項目豎立重要里程碑

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今日舉行隆重的開幕典禮,超過150位嘉賓,包括政府高級官員、社區領袖與街坊鄰里、昔日使用者,以及文化藝術界代表等出席。

主禮嘉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由香港賽馬會(馬會)主席葉錫安博士陪同主持大館開幕典禮。

在開幕典禮上,光影匯演《創造未來的歷史》於營房大樓外牆華麗上映,由輕盈充氣物料塑造而成的《夢幻之馬》,翩翩起舞,為大館的豐富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及表演藝術節目揭開序幕。大館將於本月29日起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

大館位處中環核心地帶,佔地13,600平方米,由三組法定古蹟——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組成,當中包括16歷史建築物和戶外空間,見證本港170多年來的歷史。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由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推行,由馬會承擔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計劃包括興建兩幢新建築物,以符合社區對活化再用的需求。兩幢新建築物分別為賽馬會藝方-內設美術館及當代藝術空間;及賽馬會立方-內設演藝廳用作表演藝術、電影放映及教育活動等。

葉錫安博士在典禮上回顧馬會活化大館的歷程指出馬會肩負起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挑戰,源於對香港的願景﹔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城市以外,亦應創造豐富文化,讓市民享受、體驗和參與。

葉博士表示,這個願景啟迪了活化方針,引領馬會將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塑造為承先啟後、觸手可及的文化空間。在大館,訪客可認識這個地方的司法和執法歷史,以及與社區的種種連繫。訪客亦能透過展覽、表演節目、教育和外展活動,培養對藝術的欣賞。此外,大館也將為推動藝術發展,擔當重要角色,為本地藝術家提供平台,一展所長,發揮創意。

馬會決心為本港文物保育訂定新標準,這也昰整個項目的重心。馬會採納本地及海外專家的建議,以及收集社區意見,以文物主導方案為建築群進行保育。馬會為每幢樓宇,每個房間,每個細節傾盡心思,讓它回復昔日光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大館是香港保育歷史建築的閃亮例子,也是政府於2009年宣佈「保育中環」的重要項目,該計劃旨在提升中區這個過百年的商業中心至更高台階。     

林鄭月娥說:「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原是香港賽馬會為慶祝香港特别行政區成立十周年,送給香港人的禮物。經過馬會,眾多專家和工友超過十年的辛勞,耐心和堅持不懈,市民終於能感受到這份大禮帶來的歡欣。」         

葉博士續說,這個項目規模龐大、需時甚久,馬會投放了相當可觀的資源,然而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惠澤後代,是物有所值。馬會已跟政府協議,未來十年繼續管理及支持大館的營運,所得盈餘也將全數用於大館。

葉博士特別鳴謝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於2006年已推動將大館保育為古蹟與文化資產,並委托馬會執行這項計劃。葉博士亦感謝各政府部門、中西區區議會、古物諮詢委員會、馬會的諮詢組織(當中兩個由陳智思擔任主席)、區內街坊,及昔日大館使用者,對這個項目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葉博士說:「大館毫無疑問是馬會歷來支持最大規模的項目。這個項目盡顯馬會的優點﹔致力達致最高標準、克盡己力、排除萬難;更重要的是這一切是源於我們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之心。」

經過十年策劃,大館已準備就緒,日內將開敞大門,迎接訪客。香港市民即將可進入古蹟群參觀,親歷香港其中一個最輝煌的文物古蹟。葉博士說:「我們為我們與伙伴所達成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更令我們引以為傲的是,它將為豐富香港文化生活作長遠貢獻,向市民開放,與眾同樂。」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說:「大館位於中環的核心地段,是一個新舊交融、歷史文物與藝術結合的地方。 在過去逾一個半世紀以來,大館重門深鎖,今天這地方已變成文化地標,鼓勵創意,並為社區及訪客帶來結合歷史文物、藝術和生活新體驗。」

大館的建築面積為27,900平方米,並設有兩個大型戶外空間檢閱廣場和監獄操場,以及一個全新興建、位於綜藝館的半露天場地。活化後的建築群設有多個出入口,可以通達中環不同區域,並設有一條新建的行人天橋,連接中環半山自動扶手電梯。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藝術、文化及保育」是香港賽馬會(「馬會」)慈善貢獻的策略範疇之一。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由馬會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進行,是馬會至今負責的最大型文物保育與活化項目。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共有16幢歷史建築物及戶外空間。建築群坐落中環心臟地帶,佔地13,600平方米,當中新建的國際級美術館與綜藝館有助活化使用建築群。

馬會全力承擔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並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之名管理與營運該活化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成立於1884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馬會透過其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2016/17度,馬會直接回饋香港社會305億港元。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同時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馬會將繼續與香港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請瀏覽www.hkjc.com

 

 

圖片說明

/

馬會主席葉錫安博士(圖一右四)及副主席周永健(圖一左五)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圖一右五)、馬會董事利子厚(一左三)及行政總裁應家柏(圖一右二)、發展局署理局長廖振新(圖一左四)、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圖一右三)、現任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圖一左二)曾於大館服務的前警務處處長李明逵(圖一左一)前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圖一右一)在參觀大館新開幕的警察服務中心後留影。

 

馬會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政府官員與《大館一百面》中幾個參與者合照;《大館一百面》為大館開幕展覽,探索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同時介紹與街坊鄰里的親厚關係。

 

馬會主席葉錫安博士(前排右六)、副主席周永健(前排左五)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排左六)、馬會董事利子厚(排左三)、陳南祿(前排左二)、葉澍堃(前排右三)、周松崗爵士(後排右二)、廖長江(後排左二)、梁高美懿(後排右一)楊紹信(後排左一)、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右四)馬會前主席夏佳理(前排右二)、陳祖澤博士(前排左一)及施文信(前排左三右一)、發展局署理局長廖振新(左四)以及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右三)合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參觀《中區警署建築群風采再現——一次服務社群與活化古蹟的旅程》展覽,該展覽追溯馬會十年來在大館項目的投入。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中區警署建築群開幕禮致辭。

 

馬會主席葉錫安博士在中區警署建築群開幕禮致辭。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於中區警署建築群開幕禮致辭。

 

馬會主席葉錫安博士(右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左二)、發展局署理局長廖振新(左一)、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右一)為「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開幕典禮主禮。

 

馬會主席葉錫安博士(前排右四)、副主席周永健(前排左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眾馬會董事及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左四)為慶祝大館開幕祝酒。

 

十一/十二/十三

位於中區警署建築群的營房大樓,在大館的開幕典禮中上演光影匯演,閃耀迷人。

 

十四

大館開幕典禮上,賓客於中區警署建築群地標營房大樓,欣賞華麗悅目的光影及夢幻之馬表演。

 

有關圖片可於香港賽馬會網頁 (http://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chinese/corporate-news/index.aspx) 下載。

複製網址

「大館」隆重呈獻 — 2018開幕季 歷史文物及藝術展覽節目活動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今天宣佈2018 年開幕季各項活動與節目。大館將透過獨一無二的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及表演藝術,輔以教育和公眾參與計劃,致力成為一個與眾不同匯聚歷史文物及藝術的文化空間,為香港市民提供一個消閒與找尋靈感泉源的地方。

大館總監簡寧天表示:「我們以嶄新創意、夥伴協作與獨特美景為立足點,竭力如實呈現與大館建築及環境匹配的氛圍,讓大館時刻保持生氣盎然、充滿活力,藉此鼓勵市民常造訪大館。」

大館開幕季節目包羅萬有,超過30項以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及表演藝術為主題之展覽、表演、文藝及教育活動貫穿整個夏季。簡寧天說:「大館的策展理念照顧不同日子及不同時段的不同受眾的需要。我們希望香港市民會感受到大館熱切歡迎訪客造訪,並且欣賞我們高水平的古蹟文物復修,及定期更新的節目活動。」

即將於2018年5月29日開幕的中區警署建築群,佔地約13,600平方米,由16座歷史建築以及兩座全新建築所組成。中區警署建築群將以「大館」作為營運名稱,分階段逐步向公眾開放,為香港提供前所未有的場地,詮譯歷史文物和聯繫社區,以及富前瞻性的藝術展覽及表演空間。


歷史故事空間   全方位多元體驗
中區警署建築群擁有深厚歷史與動人故事。大館將透過一系列導賞活動、歷史故事空間、多元化教育節目及專題展覽, 展現170多年歷史的往昔點滴,讓公眾深入了解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豐富歷史意義。

多項歷史文物節目將以 「參觀、學習和探索」三個層面構建,為訪客闡述古蹟群的歷史意義。文物事務主管楊頴賢表示:「大館的歷史意義標誌著香港的發展。隨著大館將會成為社區的一員,我們更重視與社區的溝通,藉此充分理解社區的人與事。」

八個歷史故事空間分佈於建築群不同的角落,超過20個大館故事,以及建築物歷史,將以不同的媒介及互動型式一一呈現。開幕展覽「大館一百面」將以多面多元的手法,敘述中環街坊鄰里的回憶與軼事,透視他們與中區警署建築群的關係。


當代藝術項目   提升藝術鑑賞至新水平
大館當代美術館賽馬會藝方之,是一非牟利、非藏品化的美術中心,致力呈現當代藝術展覽和項目,為香港不斷延伸的文化及藝術論述提供平台。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每年舉辦六至八場展覽及大型公眾節目,通過與志同道合的本地和國際機構及藝術團體合作,並以知性的香港觀點策展,為觀眾展現最優質的展覽藝術和提供藝術教育計劃。

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表示:「大館當代美術館立足香港,我們定當全力支持香港藝術家,並延伸到珠江三角洲和東南亞的藝術家。我們將以合作模式運作,會邀請來自香港和海外的機構及組織與我們一起展覽,而每個展覽均會具備香港元素。」

大館當代美術館開幕季節目,將以由 Spring工作坊呈獻、並由香港策展人李綺敏策劃的「拆棚」展開。新晉藝術家蘇詠寶的首次個展「六種練習」,將探討中醫藥、藥理學和科學之間的關係;展覽亦包括藝術家與香港作家董章的文字合作。


國際知名表演藝術節目   載譽來港
為鼓勵更多人接觸藝術,大館將推出多項場域特定藝術表演項目,包括一系列國際知名的跨界別交流,以及鋒芒初露的本地年輕人才和表演者。大館表演藝術節目策展方針,旨在將表演藝術、歷史建築及新建築三者結合、融為一體。賽馬會立方、洗衣場石階、壯闊的監獄操場和檢閱廣場,將成為戲劇、音樂、舞蹈和電影的表演空間。

大館表演藝術主管錢佑表示:「我們將會向香港觀眾提供新的表演藝術種類和形式。對公眾人士而言,將會有豐富的互動表演活動,吸引和激發他們對表演藝術的興趣。對藝術愛好者來說,身臨其境的藝術是新的趨勢。 第三種類型的表演與馬戲表演非常相似,是在香港很少機會可以觀賞的大型表演。」

與法國五月藝術節合辦,來自法國的La Compagnie des Quidams將在香港首次演出,帶來一個充滿活力及饒富詩意的表演——「夢幻之馬」。 另一重點節目將由無伴奏合唱團一舖清唱透過文字與旋律,以說唱劇場「維多利雅講」來慶祝大館的開幕。


多元化的消閒   享受生活空間
除了歷史文物與藝術體驗外,大館同時為訪客提供各式餐飲及購物之選。各式佳餚美饌融合東西方飲食文化精髓,既有輕食,也有精緻餐飲。而零售商店則提供精選書籍、紀念禮品及服裝等購物之選。另外提供各項配合大館歷史文物及當代藝術主題的公眾參與計劃和工作坊,歡迎市民參與


修復獨特古蹟群   盡顯高度真性
中區警署建築群始建於1841年,曾為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要之地;也是現時香港最大型的古蹟保育項目其中之一。這座古蹟群 —— 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監獄,1995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其歷史意義被肯定。整個項目採用修復最高標準執行,與世界一流專家合作,並獲本地專業團隊全力支持。設計工作以曾參與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項目的Herzog & de Meuron建築師事務所為首,Purcell則為項目的古蹟建築師,曾負責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修復工程。16座古蹟大樓的工程各有其專屬復修計劃每一座建築,每一個房間,均以最仔細方式進行工程,盡量以原裝物料修復,非不得已才用上新造建材,但也力求貼近原貌。各項施工藍圖均符合現代活化再用的原則,確保復修後的建築群合乎現代要求;活化設計同時包括加建連接鄰里社區的行人天橋和擴闊路徑。

請預先計劃行程
大館致力為香港市民提供一個富啟發性及消閒之空間。館內每天上午11時至晚上11時開放予公眾人士。館方建議參觀者在他們到訪前,於大館官方網站預約免費的大館入場證。 詳情請瀏覽 https://www.taikwun.hk/zh/visit/taikwun_pass

 

關於「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
「藝術、文化及保育」是香港賽馬會(「馬會」)慈善貢獻的策略範疇之一。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由馬會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進行,是馬會至今負責的最大型文物保育與活化項目。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共有16幢歷史建築物及外空間。建築群坐落中環心臟地帶,佔地13,600平方米,當中新建的國際級美術館與綜藝館有助活化使用建築群。

馬會全力承擔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並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之名管理與營運該活化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大館」分階段開放 標誌香港古蹟活化再用重要里程碑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5月10日起可於網上預約5月底參觀「大館」

5月最後一周,香港將迎來古蹟保育與藝術的重要里程碑。全港最大型古蹟保育項目,中區警署建築群完成活化,將以「大館」:古蹟及藝術館的名稱,向公眾開放。

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領導這個大型古蹟保育及藝術項目,將16座歷史建築保育活化重用,並建設兩座新建築,用作藝術展覽與表演空間。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回顧項目成果時說:「我們保存了香港其中一個最大規模、最重要的古蹟。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有助本港將來保育其他古蹟項目。我們藉著『大館』:古蹟及藝術館,活化重用了這個地方,為社區建設一項珍貴的資產。」

應家柏先生表示,當中區警署建築群於2006年結役後,政府決定將這位處中環核心的地點,予以保育成為公共空間。馬會抱有同樣願景,予以鼎力支持,皆因藝術、文化及保育本來正是馬會慈善工作的重點範疇之一。

為達成這個目標,即使需要投放重大的額外資源,馬會也矢志採用最高標準執行項目。

馬會跟國際一流專家合作,並獲本地專業團隊全力支持。設計工作以曾參與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項目的Herzog & de Meuron建築師事務所為首,Purcell則為項目的古蹟建築師,曾負責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修復工程。

16座古蹟大樓的工程各有其專屬復修計劃,然而,每座建築的狀況皆遠遜預期。每一座建築,每一個房間,均以最仔細方式進行工程,盡量以原裝物料修復,非不得已才用上新造建材,但也力求貼近原貌。

兩座新增建築—賽馬會藝方和賽馬會立方—將用作美術館及表演空間。其巧妙設計既有本身別樹一格的特色,也能與舊的建築物融為一體。

應家柏表示:「為達成目標及堅守最佳實踐原則,確保項目達世界級水平,馬會董事局願意撥出大量投資。我們至今已投資38億港元。這項資產能為社區帶來價值,惠澤後代,因此,我們認為這是一項物超所值的投資。

我們正在現有的基礎上,為項目下一階段,即『大館』:古蹟及藝術館的開幕作準備。這將會以古蹟保育、當代藝術和表演藝術為三大重心。我們已預留大筆款項,支持「大館」未來兩年籌劃出色的節目及場地營運。」


導賞團、展覽和表演  節目豐富

展望大館開幕,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表示,大館將為大眾提供眾多選擇,包括古蹟導賞團、藝術導賞團、表演和展覽。

張亮表示: 「大館將提供多元化的古蹟保育和藝術活動及節目,旨在豐富香港的文化生活。大館完美展現馬會的核心價值,包括服務社群與持續發展,致力秉持最高標準。」

多媒體展覽「大館一百面」讓訪客透過影片、廣播劇與聲畫互動裝置,了解這歷史古蹟與地區民生的關係。大館亦會以導賞團和展覽,訴說人們當年在此生活或工作的舊聞逸事。

大館的開幕節目是兩個當代藝術展,由陣容鼎盛的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呈獻。展覽的靈感來自這個歷史古蹟跟中區的深厚淵源。開幕重點節目包括新晉藝術家蘇詠寶的個人首展。她在蘇豪區長大,其作品藉著中藥、藥理學和科學,對香港的物質性格與歷史展開考古探索。另一重頭戲《拆棚》,取材自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歷史,創作團隊來自世界各地,包括10名香港藝術家。

大館將提供多姿多采的表演,包括無伴奏合唱、充氣玩偶表演,午間音樂會及電影欣賞會等。

大館總監簡寧天表示:「大館培育本地藝術人才的目標清晰明確,不遺餘力營造本地、區域性和國際藝術家的互動平台。古蹟保育、當代藝術和表演藝術三個範疇的節目將與各項教育及社區參與計劃相互配合,對香港的豐富文化面貌有所貢獻,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養。」


開幕安排

大館開幕禮將於2018年5月25日舉行,其後兩天將舉行社區日和少數人士的參觀,讓大館有機會在開幕後的首數星期微調營運。簡寧天表示:「在開幕初期,我們將實施入場管理措施,將訪客人數維持在理想水平,確保訪客的體驗順暢理想。」2018年5月10日(明天)開始,公眾可透過大館網站預訂「大館証」,在2018年5月29日起到訪參觀,持有「大館証」將可保證入場。預約詳情請參閱官方網站http://taikwun.hk

大館首階段開放包括11座歷史建築、新建的美術館和綜藝館、檢閱廣場和監獄操場。11座開放的歷史建築包括:警察總部大樓(第一座)、營房大樓(第三座)、沐浴樓(第八座)、監獄長樓(第十座)、紫荊樓(第十九座),以及A至F倉(第十一至十五、十七座)。

有關開幕節目與訪客服務詳情,請瀏覽http://taikwun.hk

 

關於大館 — 香港古蹟及藝術館

藝術、文化及古蹟保育一直是香港賽馬會(馬會)慈善工作的重點範疇之一,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馬會歷來最大型的古蹟保育與活化項目,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進行。

中區警署建築群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共16幢歷史建築及數個戶外空間,佔地13,600平方米,位處中環核心地帶,加上新建的國際級美術館與綜藝館,配合場地的活化再用。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負責保育,活化,管理與營運中區警署建築群,即大館 — 香港古蹟及藝術館。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突顯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歷史地位。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成立於1884年,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馬會透過其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2016/17年度,馬會直接回饋香港社會305億港元。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同時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馬會將繼續與香港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請瀏覽www.hkjc.com。                         

   

複製網址

中區警署建築群獲簽發法定許可證與相關證明書 積極籌備分階段開放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香港至今最大型文物保育及活化項目
將以「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營運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正積極籌備於今年年中開始分三階段開放,並沿用公眾對昔日建築群的簡稱,以「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之名營運。

建築群內的15幢歷史建築物、新建的美術館和綜藝館、及相關結構已完成法定檢查,並已獲發許可證與相關證明書,表明項目的保育、復修與施工經有關當局確認是依據核准圖則進行,並符合建築物、古蹟保護與公共安全的要求。

中區警署建築群將分階段開放。警察總部大樓(第一座)、營房大樓(第三座)、沐浴樓(第八座)、監獄長樓(第十座)、紫荊樓(第十九座)、A至F倉(第十一至十五及十七座)共11幢歷史建築物正進行內部裝修﹔連同新建的美術館和綜藝館,及檢閱廣場和監獄操場等戶外空間,將於今年年中開放。餘下四幢建築物:槍房(第二座)、已婚警長宿舍(第六座)、未婚督察宿舍(第七座)和中央裁判司署(第九座)亦正進行內部裝修,目標是在今年稍後開放。於2016年部分倒塌的已婚督察宿舍(第四座),其復修方案及開放安排等詳情將稍後公佈。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賽馬會(「馬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夥伴合作項目,由馬會負責。建築群內大部分老建築施工前條件差劣,新建築則面對頗具挑戰性的施工環境,馬會一直與多個政府部門、專業顧問、承建商及其他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確保妥善修復歷史建築和興建新建築,令建築群適合活化再用。

建築群坐落中環心臟地帶,面積達13,600平方米,包括三組法定古蹟,合共16幢歷史建築物及戶外空間,是香港至今最大型的文物保育及活化項目,也是馬會歷來支持的最大規模同類項目。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表示:「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大部分工程已竣工並已獲發法定許可證與相關證明書,令人鼓舞。繼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後,我們將繼續竭盡全力為大館的發展不斷探索。活化工程一絲不茍,與馬會追求世界級卓越的精神一致。我們期待透過活化建築群,為公眾提供一個集歷史文物、藝術與消閑體驗於一身的文化平台,推廣文化藝術的欣賞、探索與學習,以及培育人才,最重要是將昔日重門深鎖的建築群,活化開放為可讓區內居民以至全港市民共用共享的空間。」

大館總監簡寧天先生表示:「未來數週,我們會積極為大館的啟用作好最後準備,包括完成內部裝修、設施、系統及設備的安裝、調試和試運行,招聘及培訓員工,並完成開幕節目及活動的編排。」

大館已為設施展開一連串的調試,將會在未來數週進行更多項目試運行。開幕禮現擬於2018年5月25日舉行,其後逐步向公眾開放,開放初期將安排一系列社區日及參觀,並適度限制人數,藉此讓大館有機會在全面開放前優化營運安排。有關開幕詳情、訪客安排、節目與服務的詳情將會適時公佈。

關於「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

「藝術、文化及保育」是香港賽馬會(「馬會」)慈善策略的重點範疇之一,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至今最大型的文物保育與活化項目,由馬會全力支持,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推行。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共16幢歷史建築物及戶外空間,佔地13,600平方米,坐落中環心臟地帶。建築群內新建的國際級美術館與綜藝館可支援建築群的活化再用。

馬會全力承擔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並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管理與營運該項目,並以「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之名營運。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大館將分階段開放 :

預計2018年中開放 目標為2018年稍後開放    復修方案推展中
01第一座-警察總部大樓             02第二座-槍房    04第四座-已婚督察宿舍             
03第三座-營房大樓 06第六座-已婚警長宿舍              
08第八座-沐浴樓 07第七座-未婚督察宿舍  
10第十座-監獄長樓 09第九座-中央裁判司署  
11第十一座- A倉    
12第十二座- B倉    
13第十三座- C倉    
14第十四座- D倉    
15第十五座- E倉    
17第十七座- F倉    
19第十九座-紫荊樓    
PG檢閱廣場    
PY監獄操場    
20美術館    
21綜藝館    

 

 [相片一]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已獲簽發法定許可證及相關證明書,現正進行內部裝修,預期今年年中開始分階段開放。馬會全力承擔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工作,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成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管理與營運該項目,並以「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之名營運。

 

 [相片二]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合共16幢歷史建築物、戶外空間,及新建的美術館和綜藝館。

複製網址

「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委任新總監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香港賽馬會今日(三月十七日)宣佈任命資深藝術專業人士簡寧天先生(Mr Timothy Calnin)出任「大館」古蹟及藝術館的中區警署建築群總監,接替合約將於今年年中期滿並決定不續約的顏士同先生。「大館」古蹟及藝術館是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的營運名稱。

簡寧天先生將於2017年4月中出任中區警署建築群總監(候任),負責監督和帶領位於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大館」的管理和營運工作,而顏士同先生將留任至合約期滿,並於及後繼續就計劃提供意見。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表示:「我衷心感謝顏士同先生對這項重要古蹟保育計劃作出的貢獻。在大館主要設施的規劃工作上,他提供了重要的營運意見;他建立了一支優秀的團隊策劃文物展示和藝術節目,並從多方位籌備了營運安排,包括為各級員工提供在職培訓。他亦在聯繫持份者的工作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顏士同先生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團隊領袖,而我對他的決定感到可惜但表示尊重。」

張先生說:「我歡迎簡寧天先生帶領大館進入營運階段。簡寧天先生擁有達三十年藝術管理經驗,包括在全球不同地區的藝術機構參與管理和營運、規劃、籌備節目、教育和專業發展、社區和持份者關係等工作。簡寧天先生曾在具古蹟文化價值的設施內工作,具備在這些設施內營運藝術活動的深入認識;他在這方面的經驗包括任職被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悉梨歌劇院,和為澳洲室樂團在沃爾什灣藝術專區(古蹟文化區)籌建新址。簡寧天先生曾在香港管弦樂團先後出任藝術顧問和行政總裁,因此對香港並不陌生。憑藉豐富的文化管理背景和對香港的認識,簡寧天先生將帶領大館成為提供綜合式多元活動、讓廣大社群參與的重點文化勝地。」

顏士同先生說:「對我來說,過去三年是一段奇妙旅程,也是我的職業生涯中的重要一頁。能夠參與這項重要項目是我的莫大榮幸。我深信在簡寧天先生的領導下,大館會不斷茁莊成長,成為受人愛戴的文化勝地。」

簡寧天先生說:「在大館蛻變過程的重要時刻接受這項令人興奮的挑戰,讓我深感榮幸和自豪。香港是我深愛的城市,而中區警署建築群是香港市中心的瑰寶,未來它將要在香港的文化生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我誠意向顏士同先生致敬,感謝他建立了一支出色的團隊,努力地實踐這項非凡的文化概念,讓公眾得益。我期待與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的董事會、團隊、持份者、和社區密切合作,讓大館充分發揮它激動人心的潛力。」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大館」是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的營運名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的非牟利公司,目的是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再用為古蹟及藝術館。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和香港賽馬會的伙伴合作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複製網址

大館公佈第三批獲委營運者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大館今日公佈最新獲委營運者名單,包括三間營運者,他們將在活化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為訪客提供餐飲服務。

由樂茶軒茶藝館有限公司開設的店舖,名為LockCha Te’atelier,面積為一百五十平方米,位於總部大樓地下,面向檢閱廣場。該店舖會直接向茶農採購茶葉,並向客人提供素食點心。樂茶軒現時亦在本港兩間歷史古蹟建築物內經營,店舖位於香港公園的羅桂祥茶藝館和饒宗頤文化館。

Long Chim (Hong Kong) Limited將於面向檢閱廣場的槍房大樓開設一間便餐餐館,由泰式菜餚名廚David Thompson主理,提供泰式街頭美食。店舖面積為四百五十平方米,名為Long Chim,意思是「請來品嚐」。

另一間營運者為AQUA餐飲集團屬下的Cornhill Limited,將在總部大樓一樓提供餐飲服務。店舖面積約九百二十平方米,其中一部分曾用作警官餐廳。AQUA餐飲集團會將店舖設計成兩間相連的餐廳,分別展現香港的東方和西方面貌。

因應大館要求營運者支持文化活動,樂茶軒將會為訪客提供一系列消閒節目,包括品茶班、茶藝工作坊、中國音樂茶聚以及其他文化節目。Long Chim (Hong Kong) Limited和Cornhill Limited亦會籌備文化節目,為訪客帶來更豐富的體驗。

大館的中區警署建築群總監顏士同先生表示:「我們至今已委任了八間餐飲服務營運者,貫徹引入不同營運者的目標,為訪客提供多元化及不同價格的餐飲選擇,並透過這些商業營運支持建築群的維修和發展。」

大館已於過去數月公佈部分營運者的名單,包括一間以社會企業形式經營的餐飲服務設施、一間麵屋、一間在裁判司署大樓提供綜合式文化消閒服務的營運者、一間法式咖啡室及一間小型酒吧餐廳。此外,警隊將會在總部大樓開設一所警察服務中心。大館將於稍後公佈更多獲委營運者的資料。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大館」是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的營運名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的非牟利公司,目的是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再用為古蹟及藝術館。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和香港賽馬會的伙伴合作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複製網址

大館宣佈成立諮詢委員會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以「大館」為營運名稱的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今日宣佈成立一個諮詢委員會,負責就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營運及管理,向董事會提供意見。

諮詢委員會須就中區警署建築群的營運及管理、公共關係及與持份者溝通方面向董事會提供策略性建議,當中包括訂立客觀及合適的表現指標等。

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陳智思議員獲委任為諮詢委員會主席。陳議員目前為大館「藝術工作小組」主席,他曾於2013至2014年擔任本活化計劃的「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營運者評審委員會」主席。

諮詢委員會其他委員來自文物、藝術、社區及教育、商業等界別,亦包括中西區區議員,務求廣納公眾的多方面意見。

諮詢委員會的當然委員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物保育專員、一位香港賽馬會的高級管理人員代表和一位大館的高級管理人員代表。

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及背景資料請見附件。

為配合中區警署建築群的開幕,而由業內專家組成、以義務性質參與的「文物工作小組」和「藝術工作小組」,將會繼續協助大館訂立文物和藝術活動方針,及在制訂節目及活動內容方面提供專業意見。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大館」是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的營運名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的非牟利公司,目的是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再用為古蹟及藝術館。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和香港賽馬會的伙伴合作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複製網址

警隊重返退役十載的前警察總部大樓;大館公佈新獲委營運者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完成後,總部大樓內將會開設一所警察服務中心,成為上址首個服務公眾的營運者。

警察服務中心的面積約一百平方米,在荷李活道設有二十四小時開放的入口。具新古典風格的總部大樓是中區警署建築群內最宏偉的建築物之一,自1919年落成至建築群於2005至2006年分階段退役為止,曾闢作不同用途。

「大館」是負責將古蹟建築群活化成一所古蹟及藝術館的非牟利公司,該公司的中區警署建築群總監顏士同先生表示:「一個半世紀以來,中區警署建築群一直是香港法治和秩序的要地,直至建築群退役並活化再用為止。在建築群展開歷史新一頁之際,我們十分歡迎警隊重返舊地,成為大館的一分子並延續建築群的執法功能。」

經考慮運作效率,警察服務中心的室內裝修會加入昔日報案室的設計元素,並計劃於2016年夏天投入服務。其他營運者則會進行裝修工程,預計於2016年底完成工程和投入服務。

繼去年12月公佈首批營運者後,大館現正陸續引入更多營運者。French Creations Limited將於總部大樓面向檢閱廣場的地下樓層,開設名為Café Claudel的法國巴黎特色咖啡室。咖啡室的室內外面積合共約一百五十平方米,名稱是取自法國著名詩人、劇作家及外交官保羅‧克洛岱爾 (1868-1955) 的名字。克洛岱爾的部分作品受到香港的影響;劇作 <午休> 的場景就取材自跑馬地墳場;而在 <我認識的東方> 文集的1927年版本前言則包含一首題為<香港>的詩。

French Creations Limited將會配合大館的文化節目,在咖啡室內舉辦文化活動,並會將部分收益撥捐本地慈善團體,包括扶助弱勢兒童及協助推動兒童教育。

New Era Worldwide Limited將開設一間酒吧餐廳,暫名為BRU Beer & Bite。餐廳坐落已婚警長宿舍地下樓層,室內外面積合共約一百八十平方米。該建築物鄰近的荷李活道、雲咸街及亞畢諾道交界,以薈萃零售店舖及商廈而聞名。

上述營運者的經營概念有待當局批准,並受牌照條件限制。

此外,大館現正邀請有興趣經營零售及餐飲服務的人士提交建議書,請按以下連結瀏覽詳情:http://www.taikwun.hk/ch/opportunities/tenants/

活化工程完成後,建築群的建築面積將達約二萬七千九百平方米,其中不多於百分之二十七將用作消閒用途,而其他建築面積將用作文化活動、公共通道及屋宇設施。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大館」是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的營運名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的非牟利公司,目的是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再用為古蹟及藝術館。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和香港賽馬會的伙伴合作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複製網址

大館公佈首批消閒服務營運者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營運者 – 大館 – 繼成立專責團隊策劃文物展示和藝術節目後,今天宣佈委任首批消閒服務營運者。這些營運者將為訪客提供服務以豐富他們的體驗,並可為活化計劃提供收入以應付建築群的營運和維修工作。

中區警署建築群總監顏士同先生表示,大館期望將過去重門深鎖的建築群活化為向公眾開放的文物及藝術設施;為此,大館將引入能夠提供多元化服務和價格的營運者,滿足訪客的不同需要。

顏士同説:「為結合文物、藝術及消閒元素,這些店舖將分布在建築群的不同地點,為訪客在遊覽文物展示路線和參觀不同文化藝術設施期間提供便捷的配套服務。」

他説:「我們鼓勵消閒服務營運者在設計消閒服務時能配合建築群的特色,及舉辦文化活動以輔助大館的節目。」

大館已委任Lifestyle Investments在中央裁判司署大樓以「The Magistracy」的經營名稱提供綜合式文化消閒服務。它將呈獻一系列藝術活動(例如免費入場的藝廊和藝術工作坊等),並提供餐飲服務、休閒活動和商店,營運面積約二千一百平方米。商店收入將撥予Sovereign Art Foundation,用作支持本港藝術的發展。(大樓內其中一間審判室和相連的拘留室,面積約二百平方米,將由大館的文物節目團隊用作文物展示活動。)

Lifestyle Investments的行政總裁David Sarner説:「我們十分榮幸和興奮有這個難得的機會,參與活化象徵香港歷史一部分的重要建築物,並為發展當代藝術和保育文物作出貢獻。」

Sarner 説:「這幢新古典主義建築物不僅在香港司法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而且它相連的審判室、 裁判官室和拘留室,提供了像迷宮一般的獨特內部間隔,讓我們把這幢建築物活化成為充滿動感和活力的綜合式設施,成為一個文化目的地中的另一片天地。」

他説:「我們具備在美國、澳洲、泰國、緬甸等地的古蹟建築物內營商的經驗,並承諾會活用這些管理經驗,妥善活化中央裁判司署,帶給它新的生命。」

一間專為智障人士及他們的家庭提供服務的非牟利機構 – 匡智會 – 將會在建築群內以社會企業的形式經營一所餐飲服務設施。這所設施名為FT2,意指由農場直達餐桌,將提供新鮮農家食品。匡智會並會以此設施為平台,展示智障人士的藝術天賦。

這間餐飲服務設施面積約二百平方米,位於建築群現存可追溯年期的最古舊建築物 – 域多利監獄D倉地下。設施與保留作文物展示及展覽用途的六個囚室相連,並可直達毗鄰的監獄操場。

匡智會總幹事郭富佳先生説:「為協助智障人士自立,這間餐飲服務設施可為八名智障人士提供就業及在職培訓機會。」

郭富佳説:「匡智會有幸為香港社會提供餐飲服務,而部分營運設施更位於歷史建築物內,例如新界松嶺村。我們非常重視今次參與活化D倉的機會。除了提供餐飲服務,我們亦會在餐室範圍內舉辦文化工作坊和藝術展覽。」

麺屋武蔵獲委經營一間面積約一百三十平方米的麵食店;麵食店位於相連建築物「監獄長樓及C倉」地下,毗鄰警署和中央裁判司署。

麺屋武蔵的市場總監車聲威先生説:「麵食店裝修設計簡約,融入周邊環境。我們將為訪客提供價格相宜的餐飲服務,尤其方便訪客在探索古蹟建築物期間,稍事休息。」

上述營運商的經營概念有待當局批准,並受牌照條件限制。

除已公佈的營運商外,另有約十一個餐飲服務營運者的挑選工作已接近完成,預料可於二○一六年分批公佈。零售商店的徵求建議書程序亦已展開。

活化工程完成後,建築群的建築面積將達約二萬七千九百平方米,其中不多於百分之二十七將用作商業用途,而其他建築面積將用作文化活動、公共通道及屋宇設施。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
「大館」是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的營運名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的非牟利公司,目的是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再用為古蹟及藝術館。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和香港賽馬會的伙伴合作項目。

「大館」是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複製網址

古蹟活化計劃公開徵求策展計劃書和零售服務建議書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將以「大館」古蹟及藝術中心為營運名稱
負責以非牟利形式營運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今天向藝術團體和組織徵求以香港當代藝術為主題的策展計劃書,獲選展覽項目將於 2017 年在建築群的美術館展出。

展覽面積應佔地不少於 300 平方米,不多於 1300 平方米,展出地點為「奧卑利美術館」。這所美術館是達國際標準的藝術空間,由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新建築物和毗鄰的監獄建築物「F 倉」組成。除展示藝術品外,這次展覽項目亦可包括放映會、講座、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可在有 200 座位的「亞畢諾綜藝館」和建築群的戶外空間舉行。

中區警署建築群總監顏士同表示,「多元參與是我們的營運原則之一,而所有藝術節目均以機構合作的模式舉行。」建築群每年將有六至八個與藝術群體合作策展的藝術展覽和公眾參與的節目。

顏士同説,「活化工程於 2016 年完成後,參與這項香港當代藝術展覽將是展示香港藝術的獨特機會,同時也是協助為古蹟建築群注入新活力的難得機遇。」

本地及海外藝術團體和組織請於 2016 年 1 月 3 日或以前提交策展書。

另外,該公司正邀請有興趣人士提交餐飲服務營運建議書,近日亦啟動了邀請有興趣營運零售商店的人士提交建議書的程序。 零售商店和餐飲服務是活化計劃的組成元素,既可為活化計劃提供收入,支持其持續營運,也可為訪客帶來豐富體驗。

有關徵求藝術展覽策展書的詳情已載於活化計劃的新網站: http://www.taikwun.hk/en/art/programme/。有關徵求零售商店建議書的詳情則載於以下網頁: http://www.taikwun.hk/ch/opportunities/tenants/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將以「大館」古蹟及藝術中心為營運名稱
顏士同表示,「昔日,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被警務人員和公眾簡稱為「大館」。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立的非牟利公司,目的是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再用為一處古蹟及藝術中心。公司將以「大館」為營運名稱,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今後,我們的節目和活動以至網站,亦會以「大館」之名進行推廣。」

公司在採用此營運名稱之前,已諮詢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包括由文物及藝術專家組成的兩個義務性質工作小組 -「文物工作小組」和「藝術工作小組」。

關於「大館」和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採用其為營運名稱的相關資料,詳見以下網頁: http://www.taikwun.hk/ch/tai-kwun/about/

「大館」正在籌劃其他藝術節目、文物活動和教育活動,詳情將於明年公佈。

複製網址

邀請餐飲營運者參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於今天展開一項「徵求意向書」程序,向有興趣在中區警署建築群內經營兩間餐廳及餐飲服務的營運者徵集意見。

獲委的營運者將會負責經營奧卑利美術館內的「奧卑利餐廳」( 暫名 ) 和毗鄰亞畢諾綜藝館的「亞畢諾廊」( 暫名 ) ,以支援該兩所文化設施,並在建築群內提供餐飲服務。

「徵求意向書」程序將於二○一五年八月七日終止,有助該公司了解業界的興趣,以便今年稍後推出相應的「徵求建議書」程序。「徵求意向書」程序的相關資料已載於活化計劃網站: http://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ch/invitation/main.asp

這是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第二次邀請餐飲營運者參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較早前推出的首批邀請已進入遴選階段,進展理想。該公司期望各餐飲營運者能配合古蹟群的特色,並提供多元服務,照顧不同訪客群的需要。

活化計劃的商業元素包括餐飲和零售,這些商業設施的總面積不多於建築群建築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七。商業營運是活化計劃的既定元素之一,不但能為訪客提供所需服務,又能為項目提供租金收入,支持活化計劃的持續發展。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政府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 基金 ) 的合作項目。基金成立的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是一間非牟利公司,負責領導該計劃,將這個重要古蹟群活化為薈萃文物、當代藝術和消閒元素的文化及消閒目的地,供公眾使用。

複製網址

古蹟活化計劃委任主要人員和顧問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繼今年二月公佈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營運安排後,今天宣佈任命負責策劃及推行建築群文物展示和藝術節目的主要人員。

楊頴賢女士將出任文物事務主管,今年四月底履新,負責領導一支專屬隊伍,制訂和實施文物詮釋展示及導賞活動。楊女士曾任大澳文物酒店文物保育經理及參與其他本地及新加坡文物保育項目,擅長於文物詮釋、教育及社區工作。楊女士是建築保育專業人員,修獲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碩士學位。

Tobias Berger先生將於今年五月出任藝術事務主管,帶領一支專業團隊與藝術群組以夥伴合作形式在古蹟群內推展當代藝術節目的工作。Berger先生具備豐富的本地策展經驗,過去四年擔任西九文化區M+ 視覺文化博物館的視覺藝術策展人,並曾任本港「藝術空間」的行政總監及策展人達三年。他曾參與在香港及亞洲其他地區、大洋洲和歐洲等地的藝術博物館、藝術空間和藝術雙年展的策展工作,負責帶領及協助策展的藝術活動接近一百項。Berger 先生擁有德國魯爾波鴻大學的美術史及經濟碩士學位,並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完成了de Appel策展課程。

為籌備建築群的開放,該公司已成立由業內專家組成的義務性質「文物工作小組」和「藝術工作小組」,協助訂立文物和藝術活動方針,在制訂節目的過程中提供意見,並就活動內容提出專業建議。「文物工作小組」主席是李浩然博士,「藝術工作小組」主席是陳智思議員,兩個小組的成員名單載於附件。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的中區警署建築群總監顏士同先生表示:「兩位主管將為活化計劃帶來豐富的國際經驗和本地知識,而兩個工作小組則可確保節目得到專家指導並融匯社群的意見。這些任命將為活化項目注入新能量,為實現項目的願景邁出了一大步。」

文物事務部將專責在古蹟群內設計和策劃專業、高質素的文物展示和導賞活動,而藝術事務部則與本地及海外藝術群體密切合作,以夥伴形式在古蹟群內推出當代藝術活動。兩個部門將會物色節目夥伴,合作策劃節目、展覽、外展和學習活動,並會確保文物及藝術活動配合得宜,冀將古蹟群發展成為香港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柱。

邀請零售商店營運者參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於二○一五年三月六日展開一項為期三個月的「徵求意向書」程序,公開向有興趣在中區警署建築群內經營零售商店的營運者徵集意見,至六月五日截止。這項程序有助該公司了解業界的興趣,從而設計建築群內的商店組合,並於今年稍後正式推出「徵求建議書」程序。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負責領導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目的是將這個重要古蹟群活化為薈萃文物、當代藝術和消閒元素的文化空間,供公眾使用。商店營運是項目的既定元素的一部分,不但能為訪客提供所需服務,又能為項目提供租金收入,支持活化計劃的持續發展。

該公司期望建築群內的零售商店能配合古蹟群的特色,並能提供多元服務,照顧不同訪客群的多元需要。「徵求意向書」程序的相關資料已詳列於活化計劃網站: http://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ch/invitation/main.asp

項目的其他商業元素是餐飲服務和位於中央裁判司署的綜合式文化消閒設施,遴選相關營運者的工作進展順利,並已接近完成階段。連同零售商店,建築群內的商業設施用地不多於總建築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七。

複製網址

馬會公佈古蹟活化計劃的營運模式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今天公佈了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營運安排,冀能有效地將該古蹟群活化成為薈萃文物、當代藝術和消閒元素的文化及消閒目的地,供公眾使用。

鑑於過去五年來在保育工程中累積了充分文物保育資料和經驗,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將負責在活化後的古蹟群內提供文物展示及導賞活動。

當代藝術節目方面,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自去年九月廣泛地聽取了藝術群體及持份者對活化項目日後當代藝術營運的意見,決定與本地及海外藝術群體密切合作,以夥伴形式在古蹟群內推出當代藝術節目。

在營運安排上,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將會成立兩個部門,分別為文物部及當代藝術部。文物部將專責在古蹟群內設計和策劃專業、高質素的文物展示和導賞活動,而當代藝術部則會以合作模式推動當代藝術活動。兩個部門均會物色節目夥伴,合作策劃節目、展覽、外展和學習活動,並會確保文物及藝術活動配合得宜,冀將古蹟群發展成為香港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柱。兩個部門分別由文物主管和當代藝術主管帶領,並向活化計劃總監匯報。相關的職位招聘工作亦已經展開。

為籌備建築群的開放,該公司將成立「文物工作小組」和「藝術工作小組」,就營運安排提供意見。工作小組將由業內專家組成,協助訂立文物和藝術活動方針、在制訂節目的過程中提供意見,並就活動內容提出專業建議。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總監顏士同表示:「這項安排讓我們既可吸納專業建議,又能以公開及具透明度的方式吸納社會人士的意見。當中,文物工作小組可以協助鑑定文物展示及導賞活動,而藝術小組則有助確保我們為不同觀眾群提供高質素的當代藝術節目。」

他說:「這項安排也有助我們於二○一六年下半年開放建築群予公眾使用前備妥高質素節目,同時可讓我們在累積營運經驗後適時調整營運模式。」 賽馬會文物保育公司將成立一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諮詢委員會」,負責就建築群的營運和管理事宜向該公司的董事會提供意見。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將包括業內專才、政府代表和社區人士,預計於二○一六年中成立。

複製網址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最新進展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就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進度公佈如下: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的重點保育活化項目之一,目的是活化再用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組成的古蹟建築群。透過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合作,活化計劃將為公眾提供一處薈萃文物、當代藝術和消閒元素的優質文化活動空間。

建築群內十六幢歷史建築物正按國際最高標準進行復修,工程包括建築物屋頂、外牆和內部的大規模修繕工作。儘管工地條件極具挑戰,但工程進展順利。復修工程的主體部分預計可分期於二○一五年第四季至二○一六年第一季竣工。

由國際知名的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兩幢低矮建築物,地基工程已經完成,並已展開上蓋建築工程。該兩幢新建築物將提供高質素的文化空間並為建築群提供屋宇設備,從而減輕對歷史建築物的影響。

營運安排方面,十間餐飲店舖營運者和綜合式文化消閒設施營運者(位於中央裁判司署)的遴選工作進展順利,而零售服務營運者的遴選工作將於二○一五年展開。這些商業營運將為訪客提供所需服務,且佔用不多於百分之二十七建築面積。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從上述營運所得收入將全數用於支持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持續營運。營運者經完成內部裝修及申領所需牌照後,預計可於二○一六年開始營業。

對參與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徵求營運建議書」程序的機構,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表達謝意,並感謝他們付出的努力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和評審委員會特別向符合資格要求建議書的提交者表達誠摰的謝意,感謝它在遴選過程中付出了努力和寶貴時間及作了詳盡準備,並對它在發展香港文化方面的熱誠,表示認同。該公司亦對負責評核建議書的獨立評審委員會致謝,尤其感謝委員會成員們在評審過程中提出專業意見和付出寳貴的時間。評審委員會未能物色合適的綜合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營運者,並建議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考慮邀請不同機構參與提供文物及當代藝術節目。評審委員會認為以此方式發展建築群,目的是於未來數年協助藝術及文物保育群體累積經驗和建立能力,協助這項活化計劃在文物及當代藝術營運方面達至長遠可持續發展。獨立評審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先生表示:「評審委員會所作的建議是基於公平客觀的原則,審視了文物詮釋節目的策略和計劃;當代藝術節目的策略和計劃;財務能力、商業可行性和節目的財務計劃;和管理及管治能力。」

有鑑於評審委員會的建議,和過去五年在保育工程中累積的若干文物保育資料和知識,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將負責提供文物詮釋節目,並會委任專家作為顧問和邀請文物保育群體參與。該公司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總監顏士同先生表示:「我們會克盡所能,在這項重要的活化計劃中如實地反映建築群的文物價值。」

顏士同先生說,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將會諮詢當代藝術群體,包括提交了營運建議書的文化機構,聽取他們的意見,冀於未來數月定出合適運作模式,並於二○一六年開放建築群予公眾時提供當代藝術節目。他說:「我們期待與當代藝術群體展開對話,一起探索在這項活化計劃的合作機會。」

他補充說:「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致力投入這項重要的活化計劃,並會繼續帶領這項重要的活化計劃和提供財務支援,並邀請文物保育及當代藝術群體參與計劃。」

複製網址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營運者評選工作的進度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今天公佈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營運者評選工作的進度如下:

為期三個月的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營運者徵求建議書程序已於二○一四年四月三十日下午二時十五分結束;截止前共收到三份建議書,截止後再收到一份建議書。

截止後收到的一份建議書因逾期提交而作無效處理;而截止前收到的三份建議書當中,亦有兩份建議書因未能符合徵求建議書內訂明的兩個資格要求,而作無效處理。該兩個資格要求為 (一) 建議書提交者於徵求建議書程序結束前已成立了特設公司;及 (二) 該特設公司於徵求建議書程序結束前已取得稅務局就慈善機構豁免繳稅的批准或已向稅務局申請該繳稅豁免。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接納了由社會不同界別人士組成的十九人評審委員會的建議,並經考慮獨立法律意見後,確認該兩份建議書無效。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向所有建議書提交者致以由衷感謝。為確保評審過程的公平和誠信,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對不符資格要求的建議書未能獲進一步考慮表示可惜。

至於餘下一份符合資格要求的建議書,評審委員會將按評審程序邀請該建議書提交者出席評審會面,從而詳細評核其建議書。預期評審委員會將於今年第三季就該建議書是否合適向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提交建議。

餐飲服務營運者方面,徵求建議書程序於二○一四年四月三十日下午二時十五分截止前,共有七十二個建議書提交者就可供選擇的十個餐飲服務舖位提交約一百份建議書。一個由獨立人士及香港賽馬會相關專才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現正評核這些建議書。此外,共有九個建議書提交者就位於中央裁判司署的綜合式文化及消閒設施提交建議書,其中五個通過初選,獲邀進入最後建議階段。

非政府機構和零售營運者的徵求建議書安排將於下一階段公佈。

關於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賽馬會和特區政府的合作項目,也是香港的重點保育活化項目之一。建築群由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組成,面積合共約3.37英畝。計劃的目的,是保育、活化、再用建築群內十六幢具歷史價值或建築特色的建築物和數個戶外空間,及加建兩幢新建築物,以提供適當空間作當代藝術用途和設置機電設備,從而減輕對歷史建築物的干擾。兩幢新建築物由國際知名的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 (Herzog & de Meuron) 負責設計。活化工程預計於二○一五年完工,隨後各營運者將進行內部裝修及申領相關牌照,預期建築群可於二○一六年對公眾開放。活化計劃的網址是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

複製網址

新任總監負責管理復修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資深當代藝術場館行政管理人 Euan Upston 將出任中區警署建築群的總監,負責領導建築群的營運。建築群擬發展為薈萃文物、當代藝術及消閒設施的文化空間,現正進行活化工程。

Upston將負責管理建築群內各項營運,從而把建築群發展成為本港首屈一指的文化空間。他的職責包括監督建築群的行政管理和維修,協調建築群內全體營運者 (包括「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營運者」、其他非牟利營運者及商業營運者) 策劃和舉行大型活動,及與主要持份者建立長遠的夥伴合作關係。

他將管轄一支專責管理團隊,而他的任務之一,是向本地人才傳授知識,培育他們日後接替他領導建築群的營運。

Upston 是擁有逾三十年經驗的資深當代藝術場館和設施行政管理人,曾任悉尼市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營運主管,任內領導該館一項大型擴建計劃和歷史建築物的翻新工程。他亦曾管理當代藝術設施,籌辦大型當代視覺藝術活動等。期間,他與澳洲聯邦、州及市政府、策展及節目團隊、以及其他主要持份者密切合作。

Upston 將於二○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履新。

關於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賽馬會和特區政府的合作項目,也是香港的重點保育活化項目之一。建築群由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組成,面積合共約3.37英畝。計劃的目的,是保育、活化、再用建築群內十六幢具歷史價值或建築特色的建築物和數個戶外空間,及加建兩幢新建築物,以提供適當空間作當代藝術用途和設置機電設備,從而減輕對歷史建築物的干擾。兩幢新建築物由國際知名的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 (Herzog & de Meuron) 負責設計。活化工程預計於二○一五年完工,隨後各營運者將進行內部裝修及申領相關牌照,預期建築群可於二○一六年對公眾開放。活化計劃的網址是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

背景資料
Euan Upston
中區警署建築群總監

Euan Upston 於二○一四年六月出任中區警署建築群的總監,負責領導建築群內各項營運,從而把建築群發展成為本港首屈一指的文化空間。他的職責包括監督建築群的行政管理和維修,協調全體營運者(包括非牟利營運者及商業營運者)策劃和舉行大型活動,及與主要持份者建立長遠的夥伴合作關係。

Upston 是擁有逾三十年經驗的資深當代藝術場館和設施行政管理人,曾任悉尼市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悉尼雙年展的高層職位、管理劇團、經營藝術行政及項目顧問業務和表演展覽製作學院等。

Upston 的成就之一,是領導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大型發展計劃,包括翻新該館位於悉尼市環型碼頭西端的裝飾藝術風格建築物(原海事局大樓),和擴建面積達五萬平方呎的新翼,提供展覽和教育活動場地、咖啡室、劇場和入口。

期間,他與策展及節目團隊合作無間,充分掌握藝術視野和理解策展節目人員的需要。他亦長期與不同持份者密切合作,包括澳洲聯邦、州及市政府、贊助人、服務提供者和承辦商等。

Upston 在新西蘭接受教育,並在惠靈頓師範學院取得教學學位,主修戲劇和英文。

複製網址

邀請有興趣機構提交營運建議,協力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基金」) 今天正式展開中區警署活化計劃的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徵求營運建議書」程序,公開邀請有興趣機構提交詳細營運建議。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活化工程預期於二○一五年完成,其後將開放予公眾使用。

基金於較早前的「徵求意向書」階段中收到不少有興趣機構提出寶貴意見,現階段的「徵求營運建議書」亦參考了這些意見。

基金信託人利子厚對曾提交意向書的機構表示感謝,並呼籲所有有興趣的機構 (無論曾否在「徵求意向書」階段表達意向) 於現正展開的「徵求營運建議書」階段提交建議書。基金歡迎植根香港的非牟利文物、藝術和文化機構提交建議書,有興趣機構可單獨參與,或與本地或外地機構組成合作團隊。

利子厚說:「中區警署活化計劃是一項獨特而卓著的保育項目,對本港的文物保育和藝術發展有重要意義,參與其中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這項活化計劃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最重要的保育項目之一;基金承諾領導保育及復修工程和管理活化計劃,並會將日後營運的收入用於支持這項活化計劃長遠發展。

利子厚表示:「考慮到策劃及執行文物欣賞及當代藝術節目需要龐大的資本及經常性開支,因此基金將為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營運者 (營運者) 提供支援。我們將每年提供高達港幣三千萬元,資助營運者舉辦文物及當代藝術節目,而實際撥款額將視節目質素而定。」

他補充說 : 「我們亦期望營運者建立及強化節目組織和集結資金的能力,並透過其集結所得的資金資助這些節目的發展。因此,從第四年起,基金所資助的金額將不會超過營運者的文物及當代藝術節目年度總成本的一半,但基金仍會維持每年最高港幣三千萬元的資助。」

當保育及復修工程完成後,新的文化元素將融入歷史建築群,昔日不對外開放的法治及懲教院所將蛻變成為充滿人文氣息的社區空間予公眾使用。富文物保育元素及多姿多采的藝術節目,將令建築群成為香港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徵求建議書」程序的截止日期為二○一四年四月三十日。屆時,由不同社會界別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將負責審閱建議書和遴選營運者,並向基金提出遴選建議。評審委員會的詳情已於二○一三年十二月公佈並上載到網站以供參考。評審工作完成後,預計基金將可於二○一四年內委任營運者。

此外,基金今天也宣佈展開了餐飲服務的「徵求建議書」程序。餐飲服務是活化計劃的適量商業元素之一,除為訪客提供服務外,也提供租金收入以維持項目的長期營運。餐飲服務「徵求建議書」程序的截止日期也為二○一四年四月三十日。

「徵求建議書」文件和相關資料現已上載到活化計劃的專屬網站 (http://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ch/invitation/main.asp)。邀請營運者的信息亦會以廣告方式刊登在香港各大報刊。

關於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的保育活化重點項目之一,目的是保育及活化再用由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組成的古蹟建築群。項目涵蓋十六幢具歷史或建築價值的建築物和數個戶外空間,面積合共約三‧三七英畝。為提供適當活動空間,活化計劃包括興建兩座新建築物,設計工作由國際知名的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 (Herzog & de Meuron) 負責。這兩座新建築物將提供額外空間作當代藝術和展覽用途,以及設置機電設備,從而減少對歷史建築物的影響。活化計劃的網址是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

複製網址

中區警署活化計劃成立營運者評審委員會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基金」) 今天宣佈,一個由不同社會界別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已經成立,負責遴選中區警署活化計劃的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營運者。

評審委員會商定遴選安排後,基金將於明年初展開「徵求建議書」程序,正式邀請有興趣機構提交詳細建議,闡述他們的文物及當代藝術活動方案。當選機構將負責為中區警署建築群設計及編排一系列文物及當代藝術活動,於二○一五年底活化工程完成後實施。

基金信託人利子厚先生表示:「為確保遴選程序公平、公開,基金成立了由不同界別、具識見、受推崇的社會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委會成員包括文物保育、藝術文化、工商專業和學術界人士,以及社區、政府和基金的代表,並由在保育古蹟文物及社區服務方面具豐富經驗的陳智思先生出任主席。」

他續說:「評委會將均衡地考慮有興趣機構的營運願景和熱誠、和他們能否提供豐富及多元化文物及藝術活動、能否吸引各界參與、及是否具備良好管治制度和可持續營運的能力。」

評審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中區警署古蹟群是本港獨特的大型古蹟群,我很榮幸被邀請參與遴選營運者的工作,從而為活化計劃出一分力。我期望與全體評審委員密切合作,以謹慎、公正、忠誠的態度審視所有營運建議,為古蹟群選出一個最能符合公眾利益的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營運者。」

此外,基金亦宣佈成立了另一個評審委員會,負責遴選位於中央裁判司署的綜合式文化及消閒設施營運者,和多個位於建築群內的餐飲服務營運者。這些商業營運者除為訪客提供必需服務,也會提供租金收入以支持項目的持續營運。商業設施將佔建築群建築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七,其他空間將用於文物藝術、公眾通道及機電設施等。為確保商業營運者符合嚴格的屋宇標準和營運及財務要求,這個評審委員會的成員主要是香港賽馬會的物業管理、財務和款待服務專才,同時也包括社區代表和具豐富文物保育經驗的獨立人士,以確保評審過程充分考慮文物價值和公眾利益。

兩個評審委員會將於二○一四年內完成審閱建議書和遴選營運者的工作。

評審委員會的成員簡介已上載到活化計劃的專屬網站:
http://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ch/news-resources/news/news.asp?date=23December 2013,並見附件。
 

關於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的保育活化重點項目之一,目的是保育及活化再用由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組成的古蹟建築群。項目涵蓋十六幢具歷史或建築價值的建築物和數個戶外空間,面積合共約三 ‧ 三七英畝。為提供適當活動空間,活化計劃包括興建兩座新建築物,設計工作由國際知名的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 (Herzog & de Meuron) 負責。這兩座新建築物暫名為奧卑利翼和亞畢諾翼,將提供額外空間作當代藝術和展覽用途,以及設置機電設備,從而減少對歷史建築物的影響。活化計劃的網址是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
 

附件一

「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營運者」的評審委員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 GBS, JP 
陳先生在香港出生和接受教育,其後負笈美國波莫納學院,修讀藝術。他積極參與不同公共政策領域,包括藝術及文化、文物和保育、健康及醫療。陳先生於二○○六年獲頒授金紫荊星章。他目前出任多個公共機構的主席,包括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陳先生是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

成員
(按姓氏英文字母順序)

百德,約翰先生 
居於香港的百德先生是關注保育及城市規劃的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香港ArtWalk的策劃人及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主席。他現時是獨立的藝術館工作者、文化及藝術評論人,並經常在南華早報及Perspective建築雜誌撰文。

陳捷貴先生, BBS, JP 
陳先生自一九九二年出任中西區區議員,長期大力支持地區的文化保育工作。陳先生於二○○○年獲委任太平紳士,並於二○一二年獲頒授銅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在社區的長期服務。陳先生現時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他現時擔任香港大學醫學院何善衡夫人堂經理;並出任大學職員會會長。

鄭麗琼女士 
鄭女士是中西區區議員,過去多年一直跟進本區的文化保育工作。她積極參與多個專責組織,包括區議會轄下關注中區警署古蹟群及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發展工作小組和「城中綠洲」 社區諮詢委員會。鄭女士是一名社會工作者。

高慧君女士
高女士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的代表。

黎廣德工程師
黎先生是工程師,並於過去三十多年積極倡議香港持續發展、環保及古蹟保育。他是多個團體的創會主席,包括公共專業聯盟、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和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並曾擔任政府諮詢組織例如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劉少坤女士
劉女士關注文物及保育和藝術及文化議題,並積極參與多個諮詢組織,包括科學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和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劉女士倡議女性和青年事宜並代表香港出席國際性的女性和青年活動。她是國際成就計劃香港部的行政總裁及Pacific Air Limited董事。

李明逵先生, GBS
李先生服務警隊三十四年,二○○七年退休時為警務處處長。中區警署是他的工作地點之一。他於二○○七年獲頒授金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卓越的公共服務。李先生現時為香港公共行政學院院長。

李偉民先生, BBS, JP
李先生是多個藝術及文化機構的委員,包括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香港電影發展局、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等。李先生於二○一一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在文化藝術界的優良公共服務。李先生是一名律師及作家和電台主持,並在多個與創意及媒體工業相關的組織擔任義務法律顧問。

利子厚先生, JP
利先生畢業自美國波士頓大學並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積極參與推動香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他現時服務多個慈善和體育運動組織,包括香港保護兒童會、伸手助人協會、香港體育學院等。利先生現時擔任Oxer Limited董事、香港賽馬會董事,及希慎興業有限公司和多家上市公司的非執行董事。利先生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代表。

梁信慕教授
梁教授於跨學科研究工作具多元學術及國際經驗,課題包括教育及研究、表演和健康、文化政策和創意產業。他現任香港教育學院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及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主任,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土文化及創意教育研究觀測所所長。他曾應邀到五大洲演說,包括世界聯盟藝術教育世界峰會、世界學習會議、世界創意峰會。

文潔華教授
文教授畢業自香港中文大學,主力研究比較藝術、女性藝術及哲學。她現時是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的主任及教授,也是中國全國美學學會的活躍會員。文教授是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大會委員、城市當代舞蹈團董事、位於牛棚藝術村1a空間的董事及國際美學協會的會員。

毛俊輝先生, BBS
在表演藝術方面具資深經驗及國際知名度的毛俊輝先生是香港演藝學院於一九八五年成立時的首位表演系主任。他於二○○一年至二○○八年期間擔任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並於卸任時獲頒「桂冠導演」名銜。毛先生於二○○四年獲頒授銅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對本港表演藝術的傑出貢獻。毛先生現時為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副主席,香港台灣文化合作委員會召集人,亞洲演藝研究創辦人及總監。

蕭嘉怡女士
蕭女士擔任中西區的全職區議員,一直關注社區的保育和發展。她是中西區區議會轄下文化康樂及社會事務委員會的副主席及關注中區警署古蹟群及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發展工作小組的成員。

譚美兒女士
譚女士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的代表。

黃英琦女士, JP
黃女士積極參與推動發展本地藝術及文化,更創立了多個本地文化藝術團體及創意藝術高中學校。她曾獲選為前市政局及灣仔區議會議員。黃女士現時為香港設計中心董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諮詢委會委員、藝術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及we 嘩藍屋籌備委員會成員。黃女士是一名律師。

黃炳培先生 (又一山人)
黃先生曾擔任多間廣告公司的創作總監。他於二○○七年成立品牌顧問公司84000 Communications Ltd.,從事商業、文化品牌及推廣工作。黃先生的藝術、攝影、設計及廣告等作品屢獲殊榮,曾獲五百多項香港及國際獎項。他穿梭本地及國際藝術展覽,其「紅白藍」於二○○五年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藝術雙年展。黃先生於二○一一年獲頒香港藝術發展獎,及於二○一二年獲香港藝術館獲授香港當代藝術獎。

王英偉博士, SBS, JP
王博士歷年來服務多個與文化及藝術相關的諮詢組織,具廣泛經驗。他現時是香港藝術發展局大會主席、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席及香港電影發展局副主席。王博士於二○○七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卓越的公共服務。王博士現時是新昌營造集團的主席兼行政總裁。

葉永成先生, BBS, MH, JP
葉先生是中西區區議會主席,積極參與青年工作及發展。此外,他是香港童軍總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及青年活動統籌委員會召集人。葉先生於二○一一年獲頒授銅紫荊星章。


附件二

「綜合式文化及消閒設施營運者」和「餐飲服務營運者」的評審委員會
 

主席

梅文志先生, FRICS, MICE
梅先生自二○一○年三月起出任香港賽馬會物業部總監。他在香港地產行業有豐富經驗,並曾任太古地產及電訊盈科基建董事。

成員
(按姓氏英文字母順序)

張翼雄先生
張先生是中西區區議員,服務社區多年。他大力支持保育中區的古蹟文物,並出任區議會屬下關注中區警署古蹟群及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發展工作小組主席。張先生是一名律師。

林筱魯先生, JP
林先生是一名城市規劃師;他積極支持文物保育及文化發展,並為多個政府諮詢組織服務,包括出任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委員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等公職。

帥宏志先生
帥先生於一九九二年至二○○五年間在香港賽馬會服務,先後出任跑馬地會所經理及馬場餐飲服務經理。他於二○○八年再度加入香港賽馬會,出任會所及款客事務部主管(營運),負責四間會所和兩個馬場的餐飲及康樂服務。帥先生曾在南韓、香港及澳洲的酒店工作,並且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成立團隊成員之一。

戴威信先生, ACA
戴先生於二○○八年加入香港賽馬會,現任會員、慈善及公司事務部的財務主管。戴先生在英國、美國、香港特區、中國內地及亞太區多個產業擁有豐富企業財務經驗。

複製網址

邀請營運者參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基金) 今天宣佈邀請有興趣機構參與營運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協力將該古蹟建築群活化為一處薈萃文物、當代藝術和消閒設施的新一代文化空間,於2015年起供公眾使用。

營運者將協助提供豐富多樣的文物欣賞及當代藝術節目,和配合古蹟群特色的文化及消閒活動,從而照顧社會的多方面需要。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合作項目。活化工程完成後,建築群總建築面積將達300,000平方呎,其中約37% 用於文物欣賞及當代藝術活動,36%用於公眾通道及機電裝置,其餘27%撥作商業用途,為訪客提供消閒娛樂體驗。此外,建築群逾40,000平方呎的戶外空間,將適用於公眾活動。

基金將透過一家非牟利公司 – 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 – 管理活化計劃。該公司將領導活化項目、負責維修管理、策劃大型活動和協調全體營運者的參與,並和項目的主要持份者建立夥伴關係。

基金現誠邀有興趣機構參與項目:

  • 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和活動營運者 (提交意向書);
  • 餐飲服務營運者 (提交意向書);
  • 位於中央裁判司署的綜合式文化消閒設施營運者 (提交建議書)。

基金發言人表示,邀請獨立機構擔任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和活動營運者,有助為香港培育文化設施和展覽館的管理專才,符合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積極支持本港文化發展的一貫宗旨。

基金的意向是物色植根香港的非牟利機構擔任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和活動營運者。鑑於部分機構或許尚不具備所需的全部專門技能和經驗,基金歡迎兩家或以上本地機構組成合作團隊,或本地與外地機構合組團隊。

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和活動營運者的責任是積極支持活化再用古蹟群,並與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及其他營運者協力達成活化願景。營運者將負責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的日常營運,包括管理表演及展覽場地,安排及協調當代藝術表演、文物欣賞活動和展覽,以及開發和管理設施內的教育及推廣項目等。

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和活動營運者除可使用交予其專用的設施,亦可優先預訂和使用建築群內其他劃作文物及當代藝術用途的設施。該營運者無須交租,但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須繳交管理費。

由於文物及當代藝術工作營運開支相當鉅大,基金將扮演重要的支持角色;除承擔活化工程開支外,基金亦會將活化計劃的商業收入用於管理維修建築群,而所有餘款將用於支持文物及當代藝術活動。文物及當代藝術設施和活動營運者亦可向基金申請項目撥款,用於建築群內的大型文物及當代藝術活動。該營運者亦可從其他途徑籌集營運資金,包括銷售節目門票、售賣相關商品及以非牟利文化機構的身分尋求贊助和捐款。

餐飲服務營運者和位於中央裁判司署的綜合式文化消閒設施營運者,屬建築群內的商業租戶。其他商業營運者包括專門商店、藝廊和其他合適商戶。這些營運者提供的產品、服務和活動必須配合建築群的獨特文化特色。

商業營運者除可為訪客提供服務,亦有助吸引訪客到訪建築群,從而達到向公眾推廣文物及當代藝術活動的目的。此外,商業營運者可為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提供租金收入,從而維持建築群的持續營運,協助推動文物及當代藝術活動。

發言人說,基金引入商業營運者的原則,是以商業活動扶掖文化活動,即利用商業活動的收入,支持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持續營運。

基金已為上述三種營運範圍制訂了相應的甄選標準,包括營運者對活化計劃的願景、專業範疇的往績、建議提供的服務能否配合建築群的特色、財務能力、培育人才能力、管治能力等方面。所有獲選營運者必須承諾不會損壞古蹟建築物,並須積極參與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在建築群內舉辦的活動,包括開放日及文物與當代藝術推廣活動等。

徵求意向書及徵求建議書文件及背景資料已上載到活化計劃的專屬網站 (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infoforoperators) ,而邀請營運者的信息亦會以廣告形式於本年三月刋登在本地主要報刋。

基金將於2013年至2014年間邀請其他非牟利機構和零售服務營運商參與活化計劃。活化工程預計於2015年完成,並開放予公眾使用。

關於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是香港的保育活化重點項目之一,目的是保育及活化再用由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組成的古蹟建築群。項目涵蓋16幢具歷史或建築價值的建築物和數個戶外空間,面積合共約3.37英畝。為提供適當活動空間,活化計劃包括興建兩座新建築物,設計工作由國際知名的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 (Herzog & de Meuron) 負責。這兩座新建築物暫名為奧卑利翼和亞畢諾翼,將提供額外空間作當代藝術和展覽用途,以及設置機電設備,將有助減少對歷史建築物的影響。

活化計劃的網址: 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

複製網址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建築前期工程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的前期工程已經展開,為今年稍後進行的歷史建築物修葺工作和兩幢新建築物的建築工程作好準備。

前期工程於2011年11月開始,包括清拆部分金屬欄柵及倒鉤鐵絲網,清理部分樓宇內的少量石棉建材,和拆卸文物保育價值較低的工場/洗衣場和一幢近代興建的辦公樓,以便興建兩幢新建築物作展覽廳和裝置支援設備之用,從而減低日後公眾活動對歷史建築物的損耗,並且符合法規要求和功能上的需要。

按照經政府批核的中區警署建築群考古調查報告(考古調查報告) 的建議,上址所有具高度文物保育價值的地基結構均已被原址保留。這些結構包括C監房地基遺蹟,和原有米字型監獄的地基遺蹟。為保護這些地基結構,新建築物已重新設計,確保與這些地下結構保持距離。其他具中度和低度文物保育價值的地下遺蹟則會以記錄方式保存。

辦公樓原址將用作興建附設展覽廳的奧卑利翼。根據考古調查報告,該位置下的地基遺蹟具中度文物保育價值,因為這些遺蹟受到地底水電設施管道和後來興建的建築物影響,部分已經破損殘缺。從該位置挖掘出的部分殘留基石、磚塊碎片和排水溝殘蹟印證了報告的結論。按考古調查報告及考古工作計劃的建議,駐場考古小組自2012年4月已開始以記錄方式保存受影響的地基結構,確保建築工程開展前妥善記錄這些資料。

香港環境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ERM)的發言人表示:「以記錄方式保存具中度和低度文物保育價值的地下遺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處理辦法。這項安排既可保存有關資料,又可確保活化計劃所須的設施和支援設備得以興建。」ERM是中區警署活化計劃的環保及考古顧問,參與了多項古蹟的保護工作,在以記錄方式保存中低度價值的地下遺蹟方面具備豐富經驗。

部分殘留基石已被暫為保存,待進行技術可行研究後決定是否可以再用,例如用於文物教育工作或修補上址的歷史建築物等。

此外,上址的地基工程已經展開;有關工程受嚴密監控,以免對相連的建築物造成影響。

活化項目預計於2014年底前完成。

複製網址

新建築物優化設計方案獲批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城市規劃委員會已於2012年1月批准了亞畢諾翼的優化設計方案。亞畢諾翼是中區警署群活化項目中擬建的兩座新建築物之一,將為項目提供額外面積作藝術用途。

亞畢諾翼的優化設計包括增加有蓋公眾休憇空間面積約10%,在多功能廳增設技術頂棚以增加藝術表演的種類,改善實用率和加強與毗鄰歷史建築物之間的人流,及與奧卑利翼 (另一座新建築物) 的設計手法取得一致。

活化項目預計於2014年底完成。

複製網址

中區警署的考古調查報告現已公佈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中區警署的考古調查報告已於今日公佈。香港賽馬會委託香港環境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編寫報告,其內容是根據2011年1月至8月期間進行的工地勘察的資料而寫成,目的是確定上址有否具重要考古價值的遺蹟,和提出一系列適用於施工前及施工期間實行的緩解措施。報告已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批核。

報告中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

位於下層平台空地的地下機房(供應上址所有歷史建築物)須重新設計、縮減面積及稍為偏移位置,以免影響「C 監房」(上址最早期建築物之一)的地基遺蹟、一段地下隧道和一段樓梯通道遺蹟。

  • 位於上層平台空地的擬建「奧卑利翼」大樓須縮減地庫面積,以便原址保留已拆卸監獄建築物的部份地基遺蹟。
  • 在挖土工程開展前,利用拍照和繪圖詳細記錄這些遺蹟,並在挖土工程期間進行考古監察。
  • 在挖土工程開展前,為所有工地人員(包括行政人員、工頭、工人) 提供培訓,提高員工對地下遺蹟的認知,及一旦發現遺蹟時的處理程序。

香港賽馬會發言人說:「為減少對遺蹟的影響,地下機房的設計惟有採用不規則布局,不單令機房設備的運作和保養變得複雜,更需要進行較深和形狀不規則的挖掘工程,這些都會增加施工難度和成本;此外,「奧卑利翼」大樓的藝術廊貯物及機房空間均須縮減。」

這份考古調查報告及其他較早前進行的研究有助描畫中區警署建築群自十九世紀以來的發展。香港賽馬會最近已委託保護歷史建築物的專家Purcell Miller Tritton建築師事務所,以報告為基礎,編纂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建築發展歷史。

考古調查報告以英文編寫,附有中文摘要。閱讀或下載報告,請登入「中區警署活化計劃」網站:http://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ch/news-resources/environmental/other.asp

複製網址

中區警署活化計劃最新進展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香港賽馬會 (馬會) 今天向中西區區議會匯報了中區警署活化計劃之最新進展。中區警署活化計劃根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於本年4月18日獲發環境許可證﹔城市規劃委員會 (城規會) 並於5月6日批出規劃許可。當中,環境許可證要求馬會須要對上址進行一項考古勘察﹔同時,城規會批出的規劃許可亦要求馬會須要向古物古蹟辦事處 (古蹟辦) 或城規會提交考古勘察報告,並須獲當局滿意。

馬會已委託一所顧問公司對上址進行全面考古勘察,工作由考古專家監督,並不時諮詢古蹟辦的意見,與他們保持密切聯繫。

該考古勘察已近完成,報告預計於未來數月向外公佈。

在獲發所有法定批准後,有關工程預計於2011年底展開,並於2014年底竣工,當中包括為16座歷史建築物進行急需之保育工程。若在施工期間再發現重要考古遺蹟,馬會須要向古蹟辦匯報,並提交詳細報告﹔所提出的緩解措施亦必須獲古蹟辦批准。

香港賽馬會

創於一八八四年,馬會已發展為本港知名和備受推崇的機構。除了全力提供世界級賽馬娛樂,馬會亦是本地重要的非政府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每年捐款超過十億港元,以助推行慈善和社會項目。馬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多年來與港人憂戚與共,並肩成長,致力為港人提升未來的生活質素。

複製網址

中區警署考古勘察現況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香港賽馬會委託之顧問公司在前中區警署進行的考古勘察工作已初步完成,並發現了一些古物及損壞了的建築物及結構。顧問公司將會對上述發現進行詳細考古分析,有關研究報告亦將會稍後對外公佈。

馬會聘用之顧問公司「香港環境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ERM-Hong Kong, Ltd)已 於三月底完成實地勘察,現正整理整體報告。總括而言,中區警署並沒有發現 1800 年或之前 (晚清至 20 世紀初) 的古蹟。不過,是次勘察工作則發現幾項考古遺骸及古物。

「中區警署活化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旨在將本地現存最大型的歷史古蹟建築活化為充滿活力,集古蹟文化、藝術及消閒的中心,可供本地社區及海外遊客享用。

為了符合開展活化計劃的法定審批程序,馬會早於 2009/2010 年委託顧問公司進行了環境影響評估 (環評),並於 2010 年 11 月向當局呈交環評報告。在本年年初環評報告遞交後,隨即展開實地考古勘察,是為詳細設計其中一部份。由於去年有多項公眾活動被編排在中區警署建築群舉行及歷史建築維護工程等原因,致實地勘察未能於更早時間展開。

在現場發現的建築遺骸及古物包括﹕

  • 一項疑似隧道的建築,其建築頂部已於早前發展時受損,無法確定此建築的實際功能。不過,由於此建築位於淺層地表,即於地表 65 厘米深,因此有可能是一條蓄水隧道,而並非一個防空洞。
  • 已拆卸建築物的地基遺骸 (附錄一)。
  • 尋獲一些古物,例如鴉片容器、一塊碗的碎片、一枚難以辨認其印模的銅幣等﹔推算是晚清至20世紀初的產物,並由別處運往上址。古物總表已詳列於附錄二。

馬會將會把相關古物及其詳細考古價值報告一併送予古蹟辦,有關研究報告亦將會稍後對外公佈。

在通過各項法定審批後,有關中區警署的維護及保養古蹟建築工程,將於本年年底展開。在工程展開期間,將會持續進行考古勘察,如有尋獲古物,馬會將確保將之進行適當鑑證及向外匯報。有關的跟進工作,將需獲得古蹟辦批准。

香港賽馬會

創於一八八四年,馬會已發展為本港知名和備受推崇的機構。除了全力提供世界級賽馬娛樂,馬會亦是本地重要的非政府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每年捐款超過十億港元,以助推行慈善和社會項目。馬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多年來與港人憂戚與共,並肩成長,致力為港人提升未來的生活質素。

附錄一
圖一﹕擬似是前中區警署檢閱廣場休息室的建築遺骸

附錄二
於上址尋獲的古物 (檢閱廣場及監獄操場)﹕

  • 一個鴉片容器
  • 一支損毀的陶製煙斗
  • 一枚銅幣,上有難以辨認的印模
  • 幾塊藍、白色的瓷碗及瓷板碎片
  • 一塊白色瓷碎片,上有綠色油漆

以上所有古物均是晚清至 20 世紀初的產物,並由別處運往上址。上址現場並沒有發現 1800 年前的古物。

複製網址

中區警署活化計劃保育所有具歷史價值建築 創建集古蹟文化、藝術和消閒社區資產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今天﹝十月十一日﹞共同宣布以古蹟保育為主導的「中區警署活化計劃」,將中區警署轉化為一個集古蹟文化、藝術及消閒的中心;而中區警署亦是特區政府「保育中環」計劃的重要部分。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保育和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修訂設計,是廣納市民對文物保育項目的意見及訴求的典範,並充分考慮政府在過去三年建立的文物保育政策。馬會高瞻遠矚,協助政府推動香港至今最大型的文物保育項目,充分支持行政長官於 2007 年 10 月宣布文物保育新政策,我表示十分感謝。政府會繼續與馬會緊密合作,共同推展這項非常有意義的保育和活化項目供市民享用。」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下稱「馬會」﹞同意資助「中區警署活化計劃」的成本,作為非牟利機構,馬會並不期望收取投資回報。馬會一向致力推動香港的古蹟保育、藝術和文化發展,歷年資助多個項目,包括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獎項之洪聖古廟保育項目。馬會又透過成立香港演藝學院,和 30 多年來資助香港藝術節,成為推動藝術教育的先驅。

香港賽馬會主席施文信先生表示:「馬會多年來貫徹與社會各界合作及提升香港市民生活質素的宗旨。活化位於城市核心的中區警署,體現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創建重要的社區資產供大眾享用。這項活化計劃更為本地增添一個富有特色的旅遊景點,有助加強香港在區內的競爭力。」

為充分了解社區對發展中區警署的意見,馬會於2007至2008年期間展開了為期六個月的廣泛性公眾諮詢。2008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接納馬會以非牟利概念活化 中區警署,政府和馬會以夥伴合作關係,共同發展中區警署的保育和活化計劃。

在古蹟保育主導的前提下,馬會委聘世界知名的保育建築師事務所 Purcell Miller Tritton ﹝下稱「PMT」﹞對中區警署的歷史進行全面研究,並擬備了《中區警署保育管理計劃》以制定一套古蹟遺址建築的保育原則。

中區警署的起源可追溯至 169 年前,即 1841 年香港開埠初期。於1858年建成的監獄大樓﹝D倉﹞是現存中區警署內最早期可追溯的監獄遺跡。其他歷史建築物,包括建於 1913 年的中央裁判司署,是法庭權力的象徵;1919 年落成的總部大樓,其外觀設計被公認為中區警署的標誌。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中區警署一直見證著香港和中區的發展,其後進行之擴建或改建工程,均反映昔日香港在社會、政治及執法上的變化。

曾於中區警署工作的前警務處處長李明逵說:「很多同僚和我一樣,十分欣喜得悉「中區警署活化計劃」將會保育這批歷史建築物。今天的宣布只是一個開端,讓我們的社區與未來世代可持續地分享古蹟、文化的故事。」

馬會特意為活化中區警署籌組了世界級的優秀建築師團隊,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下稱「HdM」﹞、PMT、和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下稱「RDA」﹞緊密合作期間,曾研究多個不同方案,最終為中區警署的活化再用制定最佳設計概念。今天宣布的設計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過程中已把社區及藝術文化團體的意見、遺址的實質限制及政府法規等多項因素納入考慮。設計回應了2008年公眾諮詢的結果,其中有市民關注上層庭院加建地標性建築物之高度;也有公眾支持活化中區警署以作藝術文化和消閒用途。百分之八十四受訪者認為中區警署是寶貴的古蹟遺址,應審慎活化並提升為社區活力的一部分,而百分之六十受訪者支持活化再用中區警署作為多用途展覽場地,匯聚藝術、文化以及其他非牟利和商業活動。

PMT 主席 Michael Morrison 表示:「根據我們的經驗,荒廢的建築物較容易耗損,而最佳保育歷史建築物的方法就是活化再用。完全不作任何復修並非好的選擇。」

新設計計劃保育及活化中區警署共 16 座具歷史及建築價值的建築物,包括原來用作訪客接待處的F倉。此外,依據國際保育和活化古蹟的標準,加上遺址現存的限制,新設計建議在該址興建兩座新建築物,包括「奧卑利翼」及「亞畢諾翼」。透過增加流動空間及其他重要支援設施,新建築物有助減低對遺址建築物之改動。「奧卑利翼」及 「亞畢諾翼」位於監獄操場,樓高25米,高度將符合城市規劃委員會在 2010 年 5 月刊憲的分區計劃大綱圖主水平基準上 80 米﹝即位於「平均海平面」以下 1.23 米﹞的高度限制。

HdM「中區警署活化計劃」項目高級夥伴負責人 Ascan Mergenthaler 說:「保育及活化再用的意義,並非單純模仿舊有建築物的特性進行設計及修改,而加建新建築物是為了配合舉辦藝術文化活動和提供技術支援的需要。舊建築物必須經過多番改裝,才能提供相關空間及設施,令新建築物與古蹟建築群產生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擴建是為日後活動編排和使用功能注入生氣。新建築將成為中區警署建築群的重要部分,而建築群的規模以及其獨特的設計,更有助連繫中區警署和鄰近社區,包括中環、蘇豪區和蘭桂坊。」

新建築物佔總建築面積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十二,將提供現存古蹟建築物未能容納的展覽、藝術及文化場地。「奧卑利翼」將設置展覽廳,而「亞畢諾翼」則可提供容納約200人的多功能表演或演講空間。新建築物將提供舉辦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必要的樓面負荷量和樓底高度──這是舊建築物難以配合的。

另外,總建築面積百分之三十七的空間﹝ 25,959 平方米﹞將撥作文化、藝術用途,包括藝廊、多功能場地、圖書館、資料庫和藝術團體的辦公室;百分之三十六則用作公共及技術支援空間;其餘的百分之二十七將撥作紀念品商店、餐飲和零售設施。遴選承租人的準則包括須符合市民的消費承擔能力和古蹟保育的方針。

監獄的操場和檢閱廣場將會保留,分別改建為上層庭院和下層庭院以提供更多戶外空間。包括這兩個庭院在內,該址的總公共空間將佔 4,000 平方米以上。址內所有健康及沒有危險性的樹木亦將會被保留,還會栽種更多樹木。此外,在上層庭院的一幅圍牆將會引進綠化外牆的特色。所有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將會被保育和活化,以更全面地見證這古蹟的歷史。此外,「奧卑利翼」的露天陽台將會為公眾提供最佳位置以觀賞遺址周圍的景觀。

除了現有的砵甸乍街公共入口,新設計提議於奧卑利街及荷李活道的角落處興建全新行人天橋,以更短及直接的途徑連繫半山行人電梯。新的樓梯和升降機將連接贊善里附近的上層庭院和荷李活道附近的下層庭院,以及蘇豪區和蘭桂坊。

RDA 執行董事嚴迅奇先生亦指出:「設計方案透過將新生命及新意義注入古蹟建築,令古蹟遺址與社區及廣大市民得以融合為一體。」

在策劃設計方案的同時,項目的藝術發展方向是根據早前由備受國際尊重、以香港為基地的藝術研究機構──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發表的研究結果而制定。研究結果顯示本地藝術團體普遍支持發展一個兼備博物館和展覽廳的現代文化藝術場地。著名當代藝術專家、亦是項目的藝術顧問大衛.艾略特﹝David Elliott﹞會繼續與本地藝術社群緊密合作,並準備於 2011 年就藝術項目發展作進一步的建議。新建築配合古蹟特有的空間,可提供不同的藝術表演場地和機會。新設施亦能為較小型的文化藝術項目和新進人才提供發揮機會。這些建設可成為培訓藝術工作和藝術管理人才的核心,又能為香港的藝術團體增添新場地,帶動協同效應、學術交流和展覽活動,同時展示中區警署獨特的歷史時空。

新設計方案能創造一個在本地以至國際間均舉足輕重的藝術文化樞紐。中區警署的歷史可透過穿梭於古蹟文化和優質遊客中心的互動資訊及教育分享中獲得體驗,而古蹟建築群、新擴建的設施和庭院可用作舉辦各種藝術表演和文化活動。這些社區活動,加上富吸引力的匯聚場地、餐廳和零售設施,可為本地社區和海外遊客提供一個綜合消閒的場所。

中區警署設計方案將會受城市規劃委員會﹝第 16 條﹞、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及規劃署﹝分區計劃大綱圖﹞的規範。復修及興建工程預計於 2011 年展開。

複製網址

香港賽馬會委任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為中區警署建築群保育活化計劃執行建築師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香港賽馬會宣佈,委任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為中區警署建築群保育活化計劃執行建築師。

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的代表嚴迅奇先生, 是一位知名及獲獎無數的本地建築師,在香港出生及接受教育,從事建築設計已逾三十年。嚴先生將與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設計團隊,包括設計建築師、保育建築師、 可持續發展顧問、文化顧問及其他方面的專家緊密合作,一起為此重要項目制訂全新的設計方案。

在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 2008 年 7 月就中區警署建築群項目所公佈的規範下,馬會及設計團隊剛剛開始重新構思此項目的設計。在制訂新計劃的過程中,馬會及設計團隊將高度重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歷史價值,並參考在公眾諮詢期內收集得來的各項意見。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饒恩培先生表示:「我們十分高興嚴迅奇先生加入這個項目的設計團隊。以嚴先生世界級的建築設計專長及對本地的深入認識,定必能為項目帶來裨益。」

饒先生續稱:「馬會一直有意邀請本地傑出的專 才參與這個嶄新的項目。委任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為執行建築師,標誌著我們已經準備就緒,為這個項目重新制訂一個新的設計方案。設計團隊羅致了本地不 同界別的專才,憑藉他們的專業知識及對本地的深入瞭解,再加上國際專家的專長,我們深信這支設計團隊能夠為中區警署建築群制訂一個獲社會廣泛接受的新設 計。」

嚴迅奇先生表示:「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跟世界級 的建築師、本地及海外的專業人士一起合作,為這個對香港來說十分重要的項目而努力。我們在重新構思設計方案時,一定會十分尊重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歷史價值, 並參考在公眾諮詢期內所收集到的各項意見。我們會致力讓這個項目,成為提升香港古蹟保育工作及建築水平的典範。」

作為本港歷史悠久、以改善香港人的生活質素為宗旨的非牟利機構,馬會將會盡心盡力制訂一個能獲社會廣泛接受的新設計,讓所有香港市民均會以此項目為榮。

複製網址

政府與香港賽馬會攜手保育及活化中區警署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經政府新聞處發放)
政府將與香港賽馬會以伙伴合作關係,共同推展保育和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工作。

經考慮香港賽馬會在去年10月至今年四月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公眾參與工作的結果,以及由馬會委託進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保育建議方案,行政會議於今日(7月15日)通過這個伙伴合作項目。

政府與香港賽馬會同意在下列的基礎上,推展中區警署建築群項目:

  • 該項目的目標是要做到保育和活化這個非常重要的文物古蹟,並藉此機會展示香港如何以別具創意的方式,把新的和可持續的用途,融合到歷史建築之中,同時保存該址整體的歷史及建築價值;
  • 建築群內將設立一所法治博物館,以反映該址的歷史意義,並訂立可持續的藝術及文化新用途,包括規模不大的演奏廳、黑盒劇場、藝廊╱演講廳、藝廊╱展覽場地和附屬設施,但不會設置瞭望台;
  • 鑑於現有建築物的空間限制、保育建議方案所提出的建議,以及訂立新而可持續的用途的目標,該址範圍內有需要興建新的建築物,以容納上述設施;
  • 相較早前的建議,新建築物的高度和大小,將會因應市民的關注,以及公眾參與工作蒐集所得的意見,予以適當下調,但會藉此機會,在香港興建一幢別具特色的現代建築物;
  • 中區警署建築群範圍內的歷史遺址及建築物的修復、保育和發展,均須遵從古物事務監督所訂的規定,而有關計劃亦必須通過相關的法定程序;以及
  • 該址及建築物將會交由馬會管理,但並非批給馬會擁有。馬會會負責所有翻新、改建及新建工程,並自費承包整個項目,包括管理、營運和維修保養中區警署建築群,並以禮物形式餽贈香港市民。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說:「我們有信心,只要依循這六項指導性原則,我們可按照行政長官在2007年施政報告所公佈的新政策,為香港文物保育工作樹立卓越的範例。」

「政府與馬會的合作,將可確保盡早完成這項重要的文物保育項目。這種伙伴合作精神,與發展局推行的另一項重要的文物保育計劃以活化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物是一脈相承的。」

「香港賽馬會就建議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公眾參與工作,並獲得公眾廣泛支持,我們對此深感鼓舞。市民清楚贊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非牟利模式保育和活化中區警署這個非常重要的文物建築群。」

「為回應市民能盡早參觀和享用這個非常重要的古蹟建築群的合理期望,我們必須馬上把保育計劃付諸實行。

中區警署建築群這項目仍然會受到公眾監察,包括要符合古物事務監督所訂的法定要求,並且通過《城市規劃條例》和《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法定程序。當局亦會進行一項詳細的交通影響評估。

林太感謝香港賽馬會對中區警署建築群項目所作的承擔。根據政府與馬會的伙伴合作關係,馬會將負責項目所有建設費用和經常費用,但並沒有要求有關土地或建築物的擁有權或命名權。馬會亦同意把日後從建築群所得的任何盈餘,投入本港的文物保育工作。

她說:「香港賽馬會的承擔實在非常值得讚許,這是給香港人一份恆久的禮物。」

香港賽馬會主席陳祖澤說:「首先,我謹代表香港賽馬會,多謝政府接納馬會保育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計劃,並且非常高興政府決定以合作模式,與馬會攜手實現 這個計劃,相信不但能有助計劃循序漸進通過必須的法定程序,同時亦能讓各界看到政府與非牟利機構一起推動古物古蹟保育活化的共同決心。」

「馬會早前委託了英國著名的保育建築師,為項目編撰保育建議方案。該份建議方案提到如將建築群完整地保留,並發展為博物館或純粹留作紀念是不適當的做法。 建議方案亦提到要在建築群內興建新設施,有關發展或新建築必須尊重建築群的歷史價值,這些均與馬會想法不謀而合。」

「現在,我很高興宣佈,計劃已踏入一個重要里程,我們已將各界表達的意見,交給設計建築師「赫佐格及德默隆」,亦會把政府提出的修訂指標給他們作為依據。 事實上,他們亦聽到了公眾的聲音,並將會根據有關要求,作出修訂設計。我相信改良後的設計由於是以回應公眾意見為基礎,必定能符合大部份市民的期望。」

此外,負責中區警署建築群設計的瑞士建築師德默隆表示,他們已聽到市民於六個月諮詢期間提出的意見。他說:「我們十分感謝公眾對計劃的支持,當我們改良設 計時,必定考慮各界就有關方面所提出之不同意見。改良設計將繼續包括所需之藝術文化元素,然而將不設瞭望台,並會縮減其高度及體積。」

「一如其他國際建築項目,我們有需要聘任本地建築師,透過他們的參與,為項目注入本土文化及意見,以確保活化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能充分反映香港人對建築群的熱切期望。」

複製網址

馬會向政府呈交「中區警署建築群保育活化計劃」公眾諮詢報告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香港賽馬會今天(5月20日)就其保育及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計劃,發表公眾諮詢報告。有關報告已呈交特區政府,公眾可於特設網頁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下載報告內容,並可到跑馬地體育道一號馬會總部大樓,閱覽該報告之附錄資料*。

馬會於去年10月中旬,繼政府表示原則上接受馬會提出的活化計劃後,隨即展開了為期六個月的公眾諮詢和參與活動。

儘管公眾對部分計劃建議持有不同意見,但市民仍普遍支持馬會開展其保育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計劃。馬會發言人表示:「公眾普遍認為,不應任由這個歷史悠久的重要古蹟被荒廢,同時市民意見亦認同在計劃中加入藝術文化元素,使其不致過於商業化。」

至於計劃中用以設立表演及藝術場地,並由建築師赫佐格(Jacques Herzog)和德默隆(Pierre de Meuron)設計的新建築物,市民則對其高度及體積等有較多的討論。

馬會發言人重申,馬會由始至終均對設計建議持開放態度,並指出:「馬會將會詳細參考所有意見以訂定最終方案。」

此外,亦有不少人士關注計劃的「軟件」部份,包括建築群的歷史、其文物和建築價值,以及如何保育這些項目的相關研究,並認為有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馬會已於2008年1月,委託英國的古蹟保育建築師,就建築群進行全面性的研究,有關的保育報告將於稍後公佈。

在六個月的公眾諮詢期內,馬會一共舉行超過五十場會議及簡報會,廣泛收集各界人士的意見,包括立 法會議員、區議員、來自法定機構、專業團體、保育組織、藝術文化團體、學術界、商界及旅遊業界的代表。期間,馬會亦舉行了四場公眾諮詢大會,以及出席特別 為鄰近的中區及半山區居民,以及關注團體而設的座談會。此外,馬會亦共接獲五百六十七份書面及電郵意見。

「馬會藉此謹向曾就計劃內容以各種形式提交意見的社會人士致謝。」馬會發言人説:「有關計劃現進入另一重要階段,馬會已向政府呈交諮詢報告,以供進一步考慮及釐訂未來方向。」

* 閱覽附錄資料的有關安排已經於2008年7月15日,行政會議通過中區警署建築群保育活化項目後結束。

複製網址

馬會舉辦公開展覽 透視中區警署保育活化計劃詳情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香港賽馬會將於明天(十二月十一日)起,假香港賽馬博物館舉辦「保育•活化 – 中區警署建築群」展覽,務求在六個月公眾諮詢期內向公眾進一步闡釋,早前公佈以十八億港元推行中區警署建築群保育活化計劃的詳情,並藉此收集各界對計劃的意見。

「保育•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展覽將展出中區警署建築群的珍貴歷史照片、短片、建築圖則、計劃 構思過程中所製造的模型和建築群模型,一系列展品帶領參觀者步入時光隧道,首先一睹逾一百六十年歷史的中區警署建築群舊貌,再瀏覽建築群現時的外觀,以及 馬會整個保育活化計劃,為參觀者解構馬會如何在保育歷史建築時,同時為建築群注入新生命,轉化成為市民消閒的好去處。馬會希望透個這個展覽,將計劃帶到公 眾眼前,讓他們親身感受計劃將營造的氣氛和環境。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在今天舉行的開幕禮上表示,計劃雖然吸引傳媒廣泛報導,但公眾尚未 有機會詳細理計劃的細節和背後的理念,應家柏先生稱:「我們希望市民能夠踴躍前來參觀展覽,並留下他們對這個重要計劃的意見,讓我們可以確保建議能夠符合 香港市民的需要和期望。」

香港是一個國際都市,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西文化匯萃之地,馬會認為香港應該把握時機,在保育活化歷史建築物工作上開創新方向。「我們希望建議不但能夠更好地保育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並能引起公眾的廣泛討論,為香港日後的保育工作訂下方向。」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在開幕禮上表示,馬會提出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建議,正好配合政府承諾在香港推動持續及富創意的文物保育工作。她說:「中區警署內的歷史建築群富有歷史價值,有十分高的潛質成為文化地標,讓香港市民和訪港遊客共同享用。」

林太感謝香港賽馬會對保育及活化該歷史建築群所作的承擔,並歡迎馬會舉辦展覽,以有效的渠道收集市民對活化建議的意見。她希望市民能支持該活化計劃,及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讓馬會就建議作出適當的修訂。

今天舉行的「保育•活化 – 中區警署建築群」展覽開幕禮由應家柏先生、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女士,以及設計整個項目的赫佐格和德默隆公司(Herzog & de Meuron)代表 – 設計建築師德默隆先生和Ascan Mergenthaler先生主持。赫佐格和德默隆公司曾經負責多個世界知名的歷史建築物保育活化計劃,包括將倫敦一座廢置的發電廠改建為著名的泰特現代 美術館 (Tate Modern Gallery)。

此外,馬會更特地設立網頁www.centralpolicestation.org.hk介紹計劃詳情,方便公眾網上瀏覽。市民可在網上留言,或在參觀展覽後把意見書投放入館內所設的意見收集箱。馬會亦將於二○○八年年初在香港多個不同地點舉行巡迴展覽,介紹有關計劃。

中區警署保育活化計劃的公眾諮詢期直至四月十日,「保育•活化 – 中區警署建築群」展覽的展期則由明天(十二月十一日)起直至二零零八年五月四日為止,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香港賽馬博物館位於香港黃泥涌道跑馬地快活看台 二樓。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及大部分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跑馬地日馬賽事日:上午十時至中午十二時三十分。查詢電話:(852) 2966 8065。

複製網址

馬會斥資十八億港元推大型保育建設計劃 中區警署將成香港重要文化地標贈予市民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香港賽馬會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於施政報告提及,有關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活化計劃,今日(10月11日)公佈該項具創意的大型保育建設計劃詳情。

馬會將透過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出十八億港元作為基本建設資金,復修該座建於十九世紀,現時已荒置的中區警署建築群,發展為集古物建築、文化藝術及旅遊的中心,成為香港未來的一個重要地標。

馬會主席陳祖澤表示,馬會很榮幸能把這計劃作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十周年送給香港市民的一份禮物。

為同時吸引本地居民及遊客,整項保育計劃將揉合文化、古蹟及商業元素。建築群將發展成為可以「活 化再用」,既能引入商業元素,亦可彰顯建築群獨特的歷史背景、文化及古物建築特質。整項保育計劃還包括興建連接蘭桂坊及蘇豪區的通道,沿途設有公眾休憩空 間及庭園建設,亦有助人流導向。

構思中的文化藝術地標建築群將以直立式建於舊址的上層庭園位置,設施包括一個設有五百座位的禮堂、一個設有五百座位的劇院、兩個藝術影院、藝廊,以及一個多用途展覽廳及相關支援設施。

改建工程預期於2009年1月展開,可望於2012年中開放予公眾使用。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對活化再用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建議表示歡迎。她並感謝香港賽馬會以捐贈形式承擔約十八億元的翻新工程及發展費用。

林太說:「馬會的建議充分體現了活化再用歷史建築計劃的精神,讓歷史建築轉化為本地文化標記,與行政長官在文物保育方面的理念不謀而合。」

政府將與馬會簽訂一份租約及協議列明租借有關建築群的細節條文,而所有有關的復修、保育及發展工程,將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指引進行。

陳祖澤說:「一如《維也納世界文化遺產及當代建築備忘錄》所述,在具有歷史價值的市區建築項目中,興建當代建築的最大挑戰,莫過於要盡量發揮可用的潛質,以符合當地的經濟社會轉變,同時又要尊重古物建築周遭環境的風貌。」

「計劃中揉合文化藝術及商業用途的建築群,將會成為一個本港市民及外地旅客的合家歡好去處。我們相信這個工程能夠成功融合社區中極具價值的古蹟和當代建築物,為本港創造一個嶄新的文化藝術地標。」

馬會已委託來自瑞士、世界知名的設計建築師赫佐格和德默隆負責此項目。

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饒恩培說:「馬會將與有關項目的設計建築師、顧問及政府部門緊密合作,對項目進行詳細評估,以確保能符合全部有關規劃、交通及環境方面的法定要求。」

「馬會的計劃是保存原有古蹟的歷史價值及延長建築物的結構壽命,同時考慮項目本身的文化藝術重要 性,並透過保育、復修及融合,保護其歷史風貌。在此項目工程開展前,我們將透過十二月於香港賽馬博物館舉行的展覽會,以及一系列的座談會,與公眾人士分享 項目詳情,並同時收集他們的意見。」

馬會在2006年中曾進行民意調查,評估公眾人士對「活化再用」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初步意見。大部 分被訪者期望建築群能提供足夠多元化的活動和設施,讓他們可以與家人在此歡度一整天。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九十的被訪者希望未來的建築群可設有零售和餐飲設 施;百分之九十的被訪者認同中區警署應轉化為文化藝術的建築群;而百分之七十九認為建築物應可以成為香港的地標之一。

馬會將承擔有關項目十八億港元的的基本建設資金,同時承諾在開始投入營運的最初數年,承擔所有虧損,直至計劃能達至收支平衡為止。項目未來運作後若有盈餘,亦會全數用於保存其他古物建築上。

建議中的營運模式,是參照其他馬會捐助的成功例子,包括海洋公園和賽馬會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馬會除了提供該兩項計劃的基本建設費用外,更在計劃能夠達致自負盈虧前,提供初期的營運資金。事實證明 這種營運模式非常成功,海洋公園現時能夠把盈餘投資發展新景點;滘西洲首兩個高爾夫球場的所得盈餘,亦足以支付興建中的第三個高爾夫球場近一半的建造費 用,當新高爾夫球場落成啟用後,盈餘將會用作成立香港首間高爾夫球學院。

馬會提交了政府的建議方案是成立一間有限公司,管理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活化計劃,該公司應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領導,並在一個文物諮詢委員會的支援下運作。

複製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