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斐《在過滿的世界挖一個洞》的展覽核心是委約創作的新作《監獄建築師》。這部作品以存在主義理念作自我救贖的手段,質疑不同人的自我如何產生聯繫、以及人類與空間的關係。藝術家一直致力於促進世界和人性的和解,也促成了這次以南音為主題的戶外演出,由大館當代美術館呈獻。南音是20世紀初香港流行的粵語歌曲形式,以古箏(或箏)、拍板和椰胡伴奏。《監獄建築師》作曲家李勁松將帶領音樂團體「一才鑼鼓」演奏,演出者包括李勁松、李勁持、陳志江和李家謙。
「藝術不夜館」是大館當代美術館主辦的活動系列,在活動期間,觀眾可在此暢談、高歌、認識新鮮事。逢星期五晚7點,「藝術不夜館」將帶所有觀眾在現場體驗香港當代藝術,與藝術家、作家、公共知識份子與策展人一起參與講座、行為藝術表演以及放映會等活動。
「一才鑼鼓」於 2012 年成立,旨在探索和發掘戲曲之各種表演形式。他們以展演中國戲曲的聲樂和樂器選段為主,同時也保留了當中戲劇的味道。說唱是該樂隊最喜歡的表演形式,尤其是演出原創的南音作品。從2015年開始,他們編撰《說唱紫釵》,嘗試以梆子二黄作說唱演出,於「古腔新調大戲樂中西」(2015及2017年,由中西區區議會及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合辦)試演。2017年,他們又製作戲曲獨腳戲《俺,武松》,於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上演。樂團的名字也有深意:「才」是鑼鼓經之記譜用字,亦是「槌/錘」字之簡寫;「一才鑼鼓」除了包含所用的樂器,也是「一錘鑼鼓十日」,即連演十日演出之意,寓意演出機會源源不絕。
李勁松,從事音樂行業超過25年。他最初將歐洲獨立品牌引入香港、中國和台灣,開始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隨後更建立自己的音樂品牌Noise Asia,並開始籌辦音樂會等。他在分銷、進出口、創作、出版、推廣、藝人管理中均有豐富經驗。這些年來,他對香港、中國和台灣的獨立音樂發展均有巨大貢獻。李勁松從事音樂行業超過25年。他的職業生涯始於將歐洲獨立廠牌引入香港,中國和台灣;隨後建立自己的音樂廠牌Noise Asia,組織音樂會等。他的經驗包括分銷,進出口,創作,出版,推廣,藝術家管理和其他各種行業。他為香港,中國和台灣的獨立音樂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陳志江,自小習胡琴、笛簫,又隨父親習粤曲;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主修戲曲伴奏,曾於各大小戲班任樂師、頭架及音樂設計。他在2012年成立「一才鑼鼓」,積極創作說唱南音,重構並重編戲曲作品。
李勁持,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主修箏;後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修讀哲學碩士。他在2014至2017年間為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統籌「民初粤樂探微」講座音樂會系列,並擔任主持,邀請多位歌唱家和樂師演繹早期粵樂粵曲。
李家謙,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碩士(雙主修二胡及高胡),為本地活躍的胡琴演奏家及中樂指揮家。他先後隨彭銳聲、霍世潔、余其偉、陳耀星、黃安源學習不同種類的胡琴,並隨何文川學習指揮技巧,及多次遠赴北京深造二胡演奏。他在2017年獲邀擔任「一才鑼鼓」特邀樂師,演奏竹提琴、椰胡、秦琴等樂器,曾參與戲曲南音演出如《俺,武松》。他現為自由身音樂人,演奏手法糅合現代與傳統,擅長演繹傳統中樂、流行音樂及改編作品,活躍於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